今天是小年,
這個節日很有意思。
在國內不同地方,
小年的日期不太一樣。
北方多是在臘月二十三,
南方多在臘月二十四。
那么,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異呢?
小年到底是哪一天呢?
追溯起來,
從先秦開始,
灶神祭祀就已經非常普遍了,
先秦兩漢時,祭祀灶神是在夏天。
《禮記·月令》說:
仲夏之月,日在東井……
其祭祀,祭先肺。
夏天天氣炎熱,與灶火有共通之處。
漢武帝曾被鼓吹祭灶的方士蠱惑,
親自主持過祭灶。
魏晉時,
因為灶神在臘日(臘月初八)顯靈,
所以不少人改為臘日祭灶,
此時,快接近小年的日子了。
關于灶神顯靈,還有一個傳說。
干寶《搜神記》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漢宣帝時,
南陽有一個叫陰子方的孝順小伙,
很喜歡做善事,積極舉行祭灶活動,
終于感動了灶神。
有一年臘月初八,他早上燒火做飯時,
灶神忽然顯靈了。
陰子方身邊沒什么祭品,
就把一只黃羊獻給了灶神。
灶神對他的奉獻非常滿意,
從這天開始,他們家一天天暴富,
良田七百多公頃,仆從無數,
后代子孫更是貴不可言,
三代人里四個人封侯。
大家看到他祭灶神這么靈驗,
就紛紛在臘日用黃羊祭祀灶神了。
后來,祭祀的黃羊慢慢變成了豬。
南北朝楚漢之交時,
當時的江蘇一代,
祭灶的時間又不大一樣。
周處《風土記》記載:
臘月二十四日夜,祀灶,
謂灶神翌日上天,白一歲事,
故先一日祀之。
他們正是臘月二十日祭灶,
后來逐漸影響全國,成為統一的祭灶日。
宋代時,
臘月二十四被稱為“交年節”,
祭灶也定在了這一天晚上。
南宋吳自牧《夢粱錄》說:
二十四日,不以窮富,皆備蔬食钖豆祀灶。
南宋詩人范成大在《祭灶詞》中說:
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這些記錄都是對古人祭灶的生動描述。
宋代的交年節,就是現在的小年。
整個明代,祭灶也都是在臘月二十四,
稱之為交年。
今天,北方地區常以臘月二十三為小年,
是從清代宮廷中傳出的。
雍正帝開始,
每年的臘月二十三在坤寧宮祀神,
但是,第二天還要祭灶,
為了省事,
干脆就在二十三這天一并送灶。
《清史稿·禮三》記載:
惟十二月二十三日,宮中祀灶以為常。
以后王族、貝勒隨之效仿,
于臘月二十三祭灶,
自此開始
北方人就多在臘月二十三祭灶了。
而南方地區則大都保持
唐宋以來二十四日小年的傳統。
南北小年不同日,還跟我國古時
“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有關。
古時過小年曾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說,
即官家臘月二十三過小年,
百姓臘月二十四過小年,
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過小年。
這一說法的形成有何典故已不得而知,
但在中國古代社會,
人們的等級觀念比較強,
因此過小年也分不同的身份地位及職業。
由于中國北方在更長時間里
是國家政治中心,受官氣影響較重,
因此小年多為臘月二十三;
相反,南方遠離政治中心,
小年便為臘月二十四。
而南方地區水系發達,
沿湖居民和水上船家較多,
他們的小年定在臘月二十五,
當然北方的船家并不遵循“船五”的習俗。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的主要是
中國的東北和華北地區,
而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地區則要多一些。
另外,海南的小年則在農歷十五元宵節。
山東有些地方又是在六月初一過的小年,
安徽北部和南京地區
把過小年和過元宵合在一塊,
云南部分地區是正月十六。
你的家鄉是哪一天過小年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