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克拉克森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在全球新船訂單當中,中國船企全球市場份額約為70%,較去年同期增長54%,位居全球第一。中國企業新船訂單總金額超過1340億美元,接近1萬億人民幣。
與2023年的59%相比,市場份額增加了11個百分點。而在2020年時,中國船企全球市場份額為44%。
而韓國船企同期的市場份額僅為17%,與2023年的21%相比,下降了4個百分點。與2020年的33%相比,大幅減少了16個百分點。
日本在2015年之前與韓國和中國形成了三強體系,訂單份額為30%,而2024年的份額已經急劇下降至5%。
中韓日三國以外的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市場份額僅約為8%。
目前,中國企業僅在LNG運輸船領域落后于韓國,2024年,中國企業LNG運輸船新船訂單市場份額為46%,低于韓國企業的53%。
但這種情況即將出現改變,中國企業在LNG運輸船領域落后于韓國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國過往只有滬東中華一家船企參與LNG船的全球市場競爭,獨自抗衡韓國三大船企。
近期,江南造船等中國企業在大型LNG運輸船領域接連取得突破。隨著江南造船以及更多中國企業加入市場、中國企業LNG船的性能和建造效率的持續提升。在全球LNG船市場,中國企業將迅速實現逆襲。
彭博社近期預計,到2030年,中國在LNG運輸船領域將會處于全球領先、反超韓國企業。但根據目前的發展趨勢顯示,中國企業可望在未來兩三年內反超韓國企業。
中國企業船舶全球市場份額達70%,將會帶來兩大深遠影響:
一方面,將意味著中國企業又在一個重要產業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據相關機構的測算,未來全球船舶市場規模將大幅增長,2024年至2034年,全球新造船需求量將達2.27萬億美元,平均每年新船訂單需求將達2064億美元。
民用船舶和軍用船舶在產業鏈上有非常多相同的環節,隨著中國企業市場份額的持續上升,產業鏈規模效應愈加明顯,中國民用和軍用船舶的成本優勢和競爭力將會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增強。加上中國企業在高附加值船舶領域日益占據主導地位,日韓等國的企業越來越難以和中國企業競爭。
隨著海外國家企業民用船舶市場份額的日漸萎縮,屆時,這些國家將越來越依靠軍用船舶來支撐整個造船業,大量的產能擴充費用將難以分攤,將會導致軍用船舶制造成本高企,競爭力下降,對國防建設不利。
美國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由于美國民用船舶缺乏競爭力,規模小,被迫依靠軍用船舶來支撐整個造船業,使得美國始終無法重振造船業。
美國造船業產能不足、制造成本高昂,無法滿足美軍的需求,美軍一系列在建艦艇全面延遲或被迫減少采購量、現役軍艦的保養維修跟不上,戰斗力下降。
目前,美國正計劃與日本和韓國合作,提振其造船業和海軍實力。但隨著日韓企業船舶市場份額的急劇下降,日本和韓國的企業未來也將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給美國所能提供的實質性幫助將持續減少。
因此,中國船企市場份額的持續上升,不僅使得中國又在一個重要產業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同時也將會使得中國軍用艦艇的建造成本優勢得到進一步的增強、促進中國海軍的現代化建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