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到網(wǎng)易給我寄來的一個獎,“年度觀點態(tài)度之星”。
獎倒是小事。
主要我去年的確也沒寫什么正經(jīng)東西,大多數(shù)文章都是為泄不平之氣而寫,純粹就是快樂。不為了迎合任何一個所謂的“粉”及“陣營”。
比如特朗普上臺,我并不會寫出取悅“川粉”或是“川黑”的文字。從觀點文商業(yè)價值的角度,這是大忌,因為立場不堅定,很容易就會得罪之前因為其它文章吸引而來的讀者,進而讓他們對我“粉轉(zhuǎn)黑”了。
我對“粉轉(zhuǎn)黑”這個詞極為的不解,都是成年人了,為什么一定要用崇拜偶像的姿態(tài)去討論時事人物呢?
難道就因為粉了一個人,所以他隨地大小便就不是違反社會公德了嗎?
不是的。我想,我也在普及一種基本常識,(可惜這么好的名字,已經(jīng)被項梁棟老師提前注冊了)。
是的,我們現(xiàn)在最需要的就是要普及常識,樹立一種底線。
這個底線在于一個黑的東西,你不能用一種巧妙的語言把它說成白的,而屎是臭的,自然也不能通過造型的美化而說成是香的。
共識的分裂,是當下最令人頭疼的問題,幾邊陣營坐在板凳上互相吵鬧,卻總也說服不了誰,代價就是所有人都感到迷茫,變得很喪。我們看似進入了一個價值多元的時代,但也是一個很無序,很迷茫的時代。
一個比較討巧的說法是鼓勵人們?nèi)ハ嘈拍阕约海l也不要相信,閉上耳朵,蒙上眼睛,不討論政治,不關(guān)心經(jīng)濟,只要你喜歡就可以。
但是這種看似遠離了公共議題的真空化的田園牧歌生活,卻很難讓我們真的可以那么無憂無慮。因為你總會跟一些事件不期而遇,最終讓那些被擱置的問題,變成了你當下的攔路虎,進也不是,退也不是,卡在時代的喉嚨里面,像一根魚刺,也發(fā)不出聲音。這是最別扭的。
在這個時候,我意識到我必須寫點什么,哪怕讓這魚刺稍微挪動下角度也挺好。明哲保身是做不到的,因為你總會遇到比你更圓滑的人,在將來的某個時機,把你的底色掀起來。到時候,你還是要向人們交待,你到底是一個什么人。
西方的審判日中最難熬的恐怕就是這點,一群目露精光的神靈像五百強企業(yè)的HR一樣圍著你,看著你如何去掩飾自己身上的茍且,直到把最后一點真實的東西逼出來。
與其等到那個時刻,不如隨時敞開自己,寫出來,你到底是怎么想的,通過寫作給今天一個交待,這是克服虛無感的方式。
雖然,的確,很難通過寫作去喚醒那一個個裝睡的人。
在12月月初的時候,我就寫過“俄羅斯商品店”就是咱們中國人辦的,里面賣的根本不是俄羅斯貨,就是給俄粉的錢袋子減負用的。
但是最近一段時間,我卻親眼看到附近的俄羅斯商品店越來越多了,走在大街上的人似乎毫不在意。這個時候的確會有一種無力感,想來生意不好做,俄粉經(jīng)濟卻越來越好了。
今天看到南風窗的一篇文章,華東師范大學(xué)政治與國際關(guān)系學(xué)院、俄羅斯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張昕提醒:“它們(俄貨店)只是用了某些與俄羅斯相關(guān)的符號做營銷,而商品背后的生產(chǎn)地,都符合法律規(guī)定。只不過是否涉嫌虛假宣傳,這個是可以追問的。”
在文章結(jié)尾,“南風窗”非常樂觀地寫道:“
新年過后,那些如今雨后春筍般濃郁藍白色系的城市訪客,或許也會隨凜冬淡去,終將成為歷史。”
他們真的會消失嗎,還是會用一種別的方式重新復(fù)蘇呢?
消費的熱情在,我們總是會有動歪心思的人,把欺騙自己的同胞看作“商機”。
不欺騙自己的同胞,本該是所有人的共識,但是就連這點道理也要冒著風險去“吶喊”。
恐怕不是我太犀利了,而是更多人太沉默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