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人的印象中,現代驅逐艦主炮口徑一般不會太大,100多毫米吧,比較典型有127毫米和130毫米主炮。歷史上雖然出現過配備203毫米和305毫米主炮的驅逐艦,但那是測試用的,并非正式列裝。二戰時期的驅逐艦主炮口徑大體上也差不多,除了少數極個別的。今天跟大家說說二戰時期的一款驅逐艦,其配備5門150毫米口徑主炮,紙面火力很強大,但實際戰力反而堪憂。
1936A型驅逐艦
海軍迷們一看150毫米口徑主炮,基本上就知道這是指二戰時期德國的1936A型驅逐艦,沒錯,就是這型戰艦。1936A型又稱Z23級,是德國海軍于二戰前設計定型的一款大型驅逐艦,其噸位很大,滿載排水量達到3600噸(二戰時期這個噸位算很大了)。該型戰艦在1938年11月~1940年4月之間共建成8艘,編號從Z23~Z30,需要注意的是1936A型驅逐艦只有編號沒有艦級名字。
1936A型驅逐艦是1936型驅逐艦的改進版本,最主要的區別是把127毫米主炮換成150毫米主炮,當然艦體也進一步加長加寬,排水量加大不少。德國人在驅逐艦上裝150毫米艦炮就是為了在火力上壓倒英國人的一票驅逐艦,因為德國海軍規模有限,驅逐艦數量根本無法跟英國海軍抗衡,只能通過質量來彌補。當時,英國海軍驅逐艦主要裝備是120毫米主炮。因此,德國人在1936A型驅逐艦上配備了輕型巡洋艦才有的150毫米主炮,并且還是48倍徑的長身管。
雙聯150毫米主炮
從1932年開始,德國萊茵金屬公司開始研發150毫米艦炮,最終在1936年定型設計為TbtsK C/36型150毫米艦炮。相比于先前的127毫米艦炮,150毫米艦炮不僅火力更強,而且射程也遠高于17400米的127毫米艦炮,最大射程達21950米。為了擁有更強的火力優勢,德國海軍將TbtsK C/36型150毫米艦炮配備到1936A型驅逐艦上。為了改善艦炮搭載效果,1936A型驅逐艦艦體也進行了相應加寬加長,以提高航行穩定性。
1936A型驅逐艦主要性能:艦長127米,寬12米,吃水4米,標準排水量2657噸,滿載排水量3694噸,艦員編制321人。動力為兩臺蒸汽輪機,70000馬力,雙軸,航速36節,續航力5000海里/19節。配備5座單裝150毫米/48倍徑主炮,前主炮是雙聯裝炮塔,另外3門是單裝炮塔。2座雙聯裝37毫米高射炮,5座單裝20毫米高射炮。此外,還有2座四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反潛武器為4具深水炸彈投放導軌。在戰爭后期,1936A型驅逐艦安裝了FuMO24/25型雷達,最大探測距離可達25000米。
紙面火力相當強大
從上述性能數據可以看出,1936A型驅逐艦的艦炮火力相當強大,至少紙面數據如此,畢竟150毫米艦炮比120毫米艦炮威力大多了。但是TbtsK C/36型150毫米艦炮安裝在驅逐艦上有個嚴重問題,就是炮塔過重(特別是雙聯炮塔),射擊時導致艦體在風浪中縱搖嚴重,造成適航性下降,也影響射擊精度。150毫米主炮加上炮座重量達到了18噸以上(雙聯就更重了),而以往的127毫米單裝炮塔重量只有10噸左右。并且德國海軍在航行射擊實驗中發現,5門150毫米主炮在波濤洶涌的海面上,只有2門可以正常瞄準射擊。
另外,TbtsK C/36型150毫米艦炮還有一個缺點是射速偏慢,僅為7~8發/分鐘。對比之下英國人的120毫米艦炮最大射速為12發/分鐘,TbtsK C/36型150毫米艦炮在單位火力投射密度方面處于下風。TbtsK C/36型150毫米艦炮也就射程上處于明顯優勢,但是如果打不準的話,射程遠意義不大。由于1936A型小艦扛大炮的設計不成功,納粹德國海軍決定恢復使用127毫米速射主炮,重新建造新型軍艦,這就是1936B型驅逐艦。并且為了對付盟國飛機,1936B型驅逐艦配備的20毫米機關炮增加到15門,艦體尺寸與前型一樣。
1936A型驅逐艦俯視圖
個人評價的話,對于驅逐艦來說并非主炮口徑越大越好,驅逐艦本就是薄皮大餅,主炮只要保證能破防即可,沒必要追求過大口徑。講個形象的比喻:兩個雞蛋掄起大錘互砸的時候,大錘是8磅還是12磅其實都一樣。另外德國人增大驅逐艦的主炮,還不如改善防空火炮性能和增加數量,畢竟二戰時期來自空中的威脅更大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