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詞爛調
縱觀《國色芳華》原著全文,表哥李荇簡直就是好男人的標桿。
他是個真正有本事的人,也是個正人君子,對牡丹的愛有目共睹,幫她從劉家脫困后,也曾想盡辦法為自己制造機會。
不過,當其母崔夫人一再從中作梗,搞得何家和李家差點連親戚都做不成,他對牡丹的那種感情,也就變得隱忍而克制了。
這就是李荇最“拿得起放得下”的地方:既然成不了,就絕不做對方的困擾。
而最難得的是,他即便是沒有娶到牡丹這個意中人,而是聽從父母和寧王的安排和吳十九娘這個五姓女聯姻,也沒有因此而遷怒對方。
這些,從蔣長揚看在李荇的面子上幫李家和景王牽線,以及吳十九娘知道內情后還能夠對牡丹毫無芥蒂,都可以看出。
所以我才覺得,電視劇里把李荇這個角色改得面目全非,實在是太可惜了!
01、和離內情。
當牡丹下定決心要跟劉暢和離時,想要求助的的第一個人就是表哥李荇。
只因為,在原身的記憶里,這個男人是除卻跟她有血緣關系的何家人之外,唯一一個真心實意待她好的人。
要知道,當初何牡丹和劉暢成親,何家和劉家兩家可是簽了協議的。
何家的要求真的很低,出那么大的一筆錢幫劉承彩還贓款,只為換個劉家少夫人的身份“壓”住牡丹身上的病痛,讓她能繼續活下去就行。
當然,劉家也答應過,若是將來牡丹和劉暢過不下去,而責任又在他家,他們就得把那筆錢盡數還回去。
之前,因為原身那個傻瓜一味癡戀著劉暢這個渣男,哪怕婚后過得不好,還一門心思幫劉暢遮掩,把他說得天花亂墜的。
何家爹娘本就深信,牡丹的病就是和八字相合的劉暢成親沖喜才好的,這樣一來,就更害怕牡丹離了劉家這個福地會出事了。
這種情況下,他們哪肯輕易丟了劉暢這個保命符,牡丹想要得到他們的首肯和離,簡直千難萬難。
而且,先不說何家肯不肯支持牡丹和離,就說劉家為了不還這筆錢,也肯定會找盡借口死賴著不放人。
就算一貫嬌寵牡丹的何家知情后,財大氣粗地表示不要那筆錢了,劉家為了防止手中再無籌碼而導致當年事泄,只怕也是不肯的。
所以,牡丹獨木難支之下,才想把和離這件事著落在李荇這個遠房表哥身上。
首先,李荇是少有對她表露關心的人,從他給重病時的她送的那些精致的吃食和小禮物里,就足見其用心和用情之深。
其次,李家雖是通過經商致富成功轉型混進了官場的代表,可一向喜歡特立獨行的李荇,卻又是官家子弟中明目張膽愛做生意、愛玩、愛樂的代表人物。
雖說李荇身上無官無職,可誰都知道,他是為圣眷最重的寧王辦差的,背靠著寧王這棵大樹,根本不怕惹上劉家這個大麻煩。
不過,鑒于牡丹之前對劉暢的種種戀愛腦行為,當她厚著臉皮向李荇求助時,李荇即便意動也沒有立即答應,而是以“寧拆一座廟,不拆一樁婚”相試探。
直到他見牡丹確實是想開了,寧死也不愿再像之前那樣卑躬屈膝地活著,才相信了她這次確實不是心血來潮。
李荇本就心疼牡丹在劉家的遭遇,當即就答應要為她細細籌謀!
02、立身正。
說起來,李荇也是何、劉兩家聯姻內幕的知情者之一。
畢竟,他對牡丹動心也不是一天兩天了,若非她病得要死了急需劉暢的八字沖喜,搞得他措手不及,他只怕早就提出要娶她了。
就連牡丹嫁到劉家后,他以替寧王辦差的借口在外面跑了兩年,也只是排解心中的郁氣罷了,哪里真是為了什么生意和尋那兩匹進獻的舞馬?
然而,他一回來就聽說劉暢和清華郡主打得火熱,還親眼目睹她在劉家的花宴上霸占著牡丹這個女主人的席位,當場就差點發作了。
在接受了牡丹的請托后,李荇因深知兩家之間的那個協議和劉暢從來吃不得半點虧的性格,本來還想勸她要從長計議。
畢竟,牡丹但凡主動提出和離,便有出夫之嫌,而以劉暢的脾氣,向來只有他對別人棄之如敝屣的,斷然不會允許她率先提出舍棄他。
況且,當時的風氣與其說是開放,不如說是世風日下,總歸還是男權社會。
而劉暢表面上除了跟清華郡主牽扯不清之外,并沒有什么明顯的過失,世人已然見怪不怪了,他一句改了也就改了。
最后,就算劉暢出于某種原因或壓力勉強同意和離,也定然會想法子出了這口氣,甚至可能會反把污水潑到牡丹身上。
所以,若是不籌劃好一切就攤牌,最終吃虧的人還是牡丹。
可當他們幾人撞破水晶閣里那場由清華郡主自導自演的活春宮后,他殺人的心都有了,哪里還能忍得住再袖手旁觀?
所以,宴會還沒結束,他就找機會暴揍了劉暢一頓,當晚又借清華郡主的名義下帖子到何家相威脅,把兩人的丑事擴大。
何家爹娘愛女心切,哪怕拼著那筆錢不要,也要帶牡丹離開劉家那個狼窩,而為她出頭的李荇,則從此就被劉暢給記恨上了。
“是我。丹娘沒有任何過錯,我不能眼睜睜看著她被你們活活折磨死。是男人,敢做就要敢當!我敢,你敢么?”
事后,面對劉暢氣急敗壞的懷疑和質問,李荇不惜把劉家和清華郡主兩家全都得罪,挺起胸膛坦然認賬。
李荇此舉,有所依持是一方面,同時也是立身端正,唯有如此,方能無懼權貴和小人!
書中寫劉暢,用詞多是語氣惡毒,眼神陰鷙,偏愛附庸風雅之類,而寫李荇,則是爽朗大方,善解人意,喜愛標新立異。
牡丹和劉暢成功和離后,在其中起到推波助瀾作用的李荇,也并未仗著這個天大的人情就得寸進尺。
哪怕他無時無刻不為牡丹的活潑俏麗所吸引,還是克制著內心的沖動,謹守著男女大防,生怕一個不慎就給她的名譽造成絲毫損傷,更怕嚇著她。
然而,他還在想方設法促成和牡丹的婚事,事情卻被其母崔夫人給生生攪黃了!
03、拿得起放得下。
本來,李荇的算盤打得很好。
他一直就很得寧王賞識,手里也攢下了幾件不大不小的功勞,等寧王妃順利生產,他再把從胡商舉辦的寶會上淘來的那顆金珠獻上,正好可以借機向寧王討個恩典。
而看到李荇對牡丹體貼有加的樣子,何家人也覺得兩人是天作之合,本想等牡丹和離成功之后,就讓李荇正式來提親。
可是,還沒等李荇向牡丹表明心意,他娘就防患于未然地對何家開誠布公了:她看不上何家的家世,更看不上牡丹的病弱之身。
李荇忙前忙后給何家幫忙,崔夫人只當親戚間的互相拉拔和互惠互利,但她并不希望兩家的關系更近一層。
所以,她才會不顧李荇的意愿,自顧自地給他相看起官宦人家的女兒。
甚至于,她眼看何家有意疏遠他們,李荇卻還對牡丹念念不忘,竟然借寧王府孟孺人的勢,走了那步威逼利誘的臭棋,差點把兩家的情誼敗壞光。
可不管怎么說,崔夫人這一鬧也算是錯打錯著,徹底斷了李荇和牡丹在一起的可能。
事后,李荇固然惱恨母親的狠毒自私,也被她中傷牡丹的話氣得渾身發抖,可想為她辯白卻什么都說不出。
畢竟,無論這件事情崔夫人做得多過分,無論她有再多不是,可歸根結底也是一心為他:
“我告訴你!這都是你逼的!我不能眼睜睜看著你毀了自己的一輩子,也毀了我們這個家!所以說,是你害的她!是你的錯!只要我活著,她休想稱心如意!滾開!別擋著我的道。”
其實,李荇最難過時,也曾想過拋下這一切和牡丹一起遠走高飛。
但他冷靜下來之后細細一想,“奔者為妾,父母國人皆賤之”,不說牡丹絕對不會答應他,他自己也做不來那種事。
他要是真那么做了,又和父親故意刁難他說的那番話有什么區別?到時候連他自己都會看不起自己!
而看到母親歇斯底里的樣子,就連李荇自己都不得不承認,牡丹的拒絕是對的,她若真是不顧一切跟了他,最后只怕也是郁郁而終。
事已至此,他就算找牡丹道歉也無濟于事,反而會顯得很可笑,就算牡丹不會因此恨上他,他也是無顏再見她的。
“既然不能見,見了也是傷心,那就不如永不相見吧!”
男子漢大丈夫,當斷則斷,能拿得起,也要能放得下,不然也只會成為對方的困擾。
不得不說,有時候,明知不可為就果斷放手,反而是另一種深情!
眾所周知,李家是和寧王拴在一起的,而寧王擴展勢力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和世家大族聯姻。
寧王既然看重李荇,必然會給他安排一門對自己最有利的姻緣,他這個當事人的心情反而是放到最后一位的。
就這樣,李荇和吳家十九娘的婚事迅速被敲定。
難能可貴的是,李荇婚后做到了為人子為人夫的責任與擔當,并沒有因為沒娶到意中人就遷怒父母和妻子。
在他的呵護下,吳十九娘才能在李家有著絕對的地位。
就算崔夫人這個婆婆因她生了個女兒而給臉色看,背后有丈夫體貼支持,她的日子才沒有那么難過。
“十九娘,你別著急好不好?來日方長,就算這一胎還是女兒,我也一樣會待你好,我說的話算數?!?br/>
有李荇這句話,就算李家會被失勢的寧王牽連,吳十九娘也不離不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