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系統TOP10·
No.1
國外超大型無人潛航器研制取得密集突破
1月,法國國防采購局授予法國艦艇裝備集團超大型作戰無人潛航器研制合同,旨在突破能源、自主決策、安全導航等關鍵技術,并制造原型機開展技術驗證;4月,DARPA資助的“蝠鲼”無人潛航器樣艇完成組裝,并開展首次水下試驗,有望突破水下超長航時和自主定位導航等技術瓶頸;同月,澳大利亞海軍“幽靈鯊”超大型無人潛航器首艘樣艇完成建造,后運抵美國借助“環太平洋”演習等開展載荷集成試驗;5月,日本防衛裝備廳公布在研的“長續航無人潛航器”細節,目前正在攻關自主控制技術,構建潛航器控制邏輯。6月,美海軍“虎鯨”超大型無人潛航器樣艇完成載荷艙集成,開始水下試驗;11月,BAE系統公司為英國海軍研制的“赫恩”超大型無人潛航器開展海試,驗證預編程情監偵任務能力。這些無人潛航器具有超遠航程、超大負載、超強自主能力,可獨立遂行情監偵、海底勘測、遠程打擊等任務,也可與有人裝備協同作戰,服役后能顯著提升各國水下戰能力,有望帶來傳統水下作戰樣式變革。
No.2
國外競相發展小型武裝無人艇
1月,土耳其接收全球首型電子戰無人艇“馬林魚斯達”號,該艇配備電子戰載荷,可在反介入/區域拒止海域實施電子干擾。5月,烏克蘭推出對陸打擊型和防空型無人艇,前者配裝“冰雹”多管火箭炮,可攻擊5千米外的陸上目標;后者搭載2枚射程約15千米的R-73近程導彈,可應對直升機等空中威脅。6月,瑞士推出“維達爾FP”無人艇,該艇采用隱身設計,雷達散射截面積較小,配裝魚雷發射管和6枚魚雷。小型武裝無人艇設計簡單、成本低廉,短期內可規模化部署,通過搭載多樣化有效載荷,能夠靈活、高效執行情監偵、電子戰、反艦甚至反潛等任務。
No.3
美海軍陸戰隊加速XQ-58A遠征作戰能力生成
2月,美海軍陸戰隊完成XQ-58A“女武神”無人機第2次試飛,驗證了該無人機執行電子戰和信息支援任務的能力;9月,完成第3次試飛,無人機搭載Link-16通信終端,展示了在前沿復雜電磁環境下的通信能力;10月,完成第4次試飛,利用通用數據鏈路實現無人機與4架F-35戰斗機協同作戰。美海軍陸戰隊希望XQ-58A無人機能夠在戰場前沿運用,通過獨立或有人-無人協同作戰,高效閉合殺傷鏈。
No.4
美軍即將部署“晶格”無人集群指控系統
3月,在“無人系統綜合戰斗問題24.1”演習中,美海軍利用安杜里爾公司開發的“晶格”無人集群指控系統,實現了空面潛無人系統集群組網,驗證了該系統指揮控制無人集群實施目標探測、定位、跟蹤、瞄準、打擊和戰效評估的能力,展現了大規模異構無人集群作戰新樣式;11月,“晶格”集群指控系統入選美國防部“復制器”計劃,將在通信和定位導航信號拒止環境下,協調成千上萬個無人系統。“晶格”集成應用傳感器融合、邊緣計算、計算機視覺、人工智能等技術,可融合無人機、無人艇、無人車、反無人系統等異構節點多源數據,實時形成和共享通用態勢圖;可動態遴選決策,簡化作戰部隊決策流程、降低決策復雜性;可針對復雜動態作戰環境,實現動態任務規劃。該系統一旦部署,有望降低無人系統操控人力需求,助力跨域異構無人系統集群運用。
No.5
美通過擴大無人機部署和軍售強化印太廣域感知能力
2月,美國務院批準向印軍出售1架MQ-9B無人機及其配套雷達與反潛裝備;6月,美海軍2架MQ-4C無人機臨時部署至日本嘉手納空軍基地,在日本西南島嶼周圍執行情監偵任務;8月,日本海上保安廳采購2架MQ-9B無人機,用于搜救、災難響應、海上監視等任務,預計2025年交付;同月,美海軍陸戰隊6架MQ-9A無人機部署日本嘉手納空軍基地。MQ-9A/B、MQ-4C屬中高空長航時無人機,續航時間超40小時,可與有人機協同或單獨遂行廣域海上偵察任務。這兩型無人機均配備模塊化載荷,可通過機載雷達識別關鍵海域水面目標,可配裝信號情報載荷收集主戰平臺電子信號,亦可掛載武器遂行火力打擊任務。
No.6
美海軍反水雷無人艇首次部署至近海戰斗艦
4月,美海軍反水雷無人艇首次部署至近海戰斗艦(“獨立”級“堪培拉”號),供艦員開展反水雷作業訓練,預計2025年機進行實戰部署,逐步取代MH-53直升機和“復仇者”級掃雷艦。在MH-60S直升機協助下,反水雷無人艇可完成從探測到交戰的整套反水雷流程,高效探測、識別、清除近海海域水雷,擴大艦艇安全航行范圍、降低人員安全風險。
No.7
美國防部“復制器”計劃1.0取得多項標志性進展
5月,美國防部“復制器”計劃資助的首批小型無人系統“彈簧刀”600無人機開始交付作戰部隊;11月,選定“幽靈”-X、C-100無人機以及通信和協同指控軟件,以支持大規模異構無人系統協同運用。這一系列進展標志著美軍向擴大小型無人系統產能、實現小型無人系統快速批量列裝邁進關鍵一步。“復制器”計劃是美軍制華遏華策略調整、實現國防供給側變革的探索嘗試,從倚重高精尖武器系統轉向“小智廉”系統,從依賴大型國防承包商轉向更大程度挖掘商業公司潛力,從依靠傳統國防采辦流程轉向敏捷快速采辦,將傳統需7-10年的采辦流程壓縮至2年,創新機制值得高度關注。
No.8
土耳其TB3無人機首次完成短甲板艦艇起降測試
6月,土耳其對“拜拉克塔爾”TB3無人機進行了首次坡道滑躍起飛試驗,該坡道模仿土耳其“阿納多盧”號兩棲攻擊艦短甲板;11月,TB3無人機在“阿納多盧”號完成起降試驗,其間未借助任何輔助設備完成降落,成為全球首款在短甲板艦艇上實現自主起降的固定翼無人機。
No.9
美海軍驗證多域無人集群電磁攻擊技術
7月,美海軍在阿爾皮納戰備訓練中心舉辦第3屆“靜默集群”演習,驗證了利用無人集群發動電磁攻擊的57項技術。“靜默集群”演習2022年啟動,已連續開展3年,重點關注技術成熟度2-5級的技術,包括分布式電磁攻擊/欺騙/隱蔽、數字化載荷投送、韌性通信、電子偵察支援等,旨在推動無人化電磁戰技術落地應用,實現無人機、無人車、無人艇組網,協同干擾對手雷達和射頻通信系統,壓制對手態勢感知、決策指揮能力。
No.10
美海軍首次測試艦載無人航空任務控制系統
8月,美海軍“布什”號航母部署首個無人機空戰中心,空戰中心配備艦載無人航空任務控制系統,可操控MQ-25無人加油機;11月,美海軍首次測試艦載無人航空任務控制系統,利用該系統遠程操控MQ-20“復仇者”無人機,實現了超視距控制與任務數據傳輸。按美海軍計劃,該系統將在2025財年陸續部署“卡爾·文森”號、“羅斯福”號、“里根”號航母,之后推廣至所有航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