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稿件精心整理并大量收錄了三大改造時期的原片和上色老照片。內容豐富多樣,全面涵蓋了三大改造的各類珍貴瞬間,是老師們準備課件、讓學生了解這段歷史的得力資料。
1956年1月18日,上海市舉行了郊區農業生產合作社代表會議。這是代表們紛紛把要求辦高級社的申請書送上主席臺
河北省沙河縣的一個農民互助組在生產。
農業合作化運動中,農民自愿把原來被無數田壟隔斷的小塊田地合成幾十畝大的田塊,并開始采用新的耕作技術。圖為第一臺拖拉機開進四川省郫縣互助鄉農業合作社田里耕種時,社員們爭相觀看。
山西省崞縣東南賈村農業合作社的社員在學習使用雙輪雙鏵犁。
山西高平縣丹河兩岸34個農業生產合作社聯合興修丹河分洪淤灌渠
1955 年秋,湖北省孝感縣的農業合作化運動正式開啟高潮篇章。如圖所示,在孝感縣朋興區民主鄉六村,來自三個互助組的組員們正有條不紊地開展著一項重要工作 —— 評定入社耕牛的報酬。這一場景生動地展現了當時農業合作化運動中,農民們積極參與、認真落實各項工作的實際情況,是孝感縣農業合作化進程中的一個典型畫面。
1955年10月初,河北全省加入農業生產合作社的農戶已達137萬多戶。圖為邯鄲市郊區酒務樓村的農民在報名入社。
四川省德陽縣鹿河鄉和平村的農民報名加入農業合作社
天津盛錫福帽廠公私合營掛上新招牌。
1955年11月,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執行委員會隆重召開會議。在會議期間,與會人員深入學習了毛澤東關于私營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重要講話精神,同時聽取了陳云、陳毅關于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問題的報告。會議深刻認識到社會主義改造的歷史必然性和重要意義,最終向全國私營工商業者發出號召,呼吁他們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積極、主動地接受社會主義改造,為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貢獻力量。圖為此次意義重大的大會的會場。
1955年,公私合營企業歡迎公股代表下店。
1955年,南京中央商場實行公私合營。
這是北京崇文區景泰藍手工業者梁芝(左)、楊忠(右)在填寫申請入社登記表,準備參加手工業生產合作社
這是北京崇文區手工業者在加入手工業生產合作社登記站里踴躍地遞交申請入社登記表
1955年,貴州鐘山苗族自治縣的 “七一” 農業生產合作社成立,成為當地農業集體化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1956年1月,公私合營新蘭被服廠職工歡慶新廠建成場景。
1956年1月15日,北京各界20多萬人在天安門廣場舉行慶祝社會主義改造勝利聯歡大會。
1956年1月20日,上海市全市資本主義工商業獲批準公私合營。當晚,上海市商業聯合會在中蘇友好大廈舉辦盛大聯歡晚會以示慶祝。圖為工商業者及其家屬表演合唱《全世界人民心一條》的精彩瞬間,展現出大家對這一歷史性時刻的歡慶與對未來的信心。
1956年1月20日,在社會主義改造的關鍵時期,上海市資本主義工商業申請公私合營大會在中蘇友好大廈盛大召開。當日,大廈內莊嚴肅穆又洋溢著熱烈的氣氛,各界代表齊聚一堂。
這兩張珍貴的照片所呈現的,是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一幕 —— 上海信大祥綢布店正式換上了公私合營的招牌,它標志著上海在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進程中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1956年1月23日,社會主義改造的浪潮洶涌澎湃地席卷了新疆烏魯木齊市,全市的私營工商業迎來了全面實行公私合營的歷史性時刻。坐落于烏魯木齊市的烏孜別克族的色力木各來百貨店,也順應時代潮流,被批準加入公私合營的行列。消息傳來,店內一片歡騰,工作人員們立刻動手更換新招牌。他們小心翼翼地將舊招牌取下,又齊心協力把寫有公私合營字樣的新招牌穩穩地掛起。
1956年1月23日,在公私合營的烏魯木齊市甡甡百貨店門前,人們慶祝烏魯木齊私營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
1956年1月15日,北京各界慶祝社會主義改造勝利聯歡大會上,工商界代表樂松生懷著喜悅與自豪,向毛澤東主席獻上報喜信,標志著社會主義改造在工商領域取得重大勝利。
1956年1月22日,汕頭市隆重舉行大會,熱烈慶祝全市資本主義工商業邁進社會主義階段,這一重要時刻標志著汕頭市在社會主義改造進程中取得了重大成果。
1956年,公私合營糧食業股票。
1950年代,社會主義改造前期(三大改造)的宣傳畫
三大改造的漫畫
快樂的競賽——加油,追上來了!(英韜)
漫畫中,人們正在為一場競賽吶喊助威。競賽的雙方分別是誰呢?前面一個人物的頭部和身體是高高的煙囪,代表工業化;后面追趕的人物的眉毛是麥穗,代表農業合作化。
手工業生產者的“手”(裘沙)
漫畫由三幅畫面組成:從左向右,第一幅畫面中,手工業生產者的手正在切東西,從墻上的文字“黃記糖鋪”和地上寫著“產品”的包裝盒可以得知,這位手工業者正在制作手工糖;第二幅畫面中,手工業生產者的手正在操縱機器,墻上的文字是“食品生產合作社糖業車間”,很顯然,這幅畫面反映的是建立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后的生產狀況。第三幅畫面中,手工業生產者的手正舉著“報名”和“入社”的牌子,在“手工業合作化報名站”前積極要求加入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報名站兩邊的文字是“毛主席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
左盼右盼終于盼到了(蔡振華、楊可揚、王樂天)
漫畫以協昌百貨店老板的經歷反映出當時人們進行公私合營的熱情。漫畫由三組畫面構成:第一組畫面中,是什么吸引了協昌百貨店的老板向外張望呢?只見協昌百貨店右邊的企業的墻上貼著大大的“喜”字,原來正在“慶祝絨線商業全業批準公私合營”。第二組畫面中,協昌百貨店左邊的企業“大中棉布店”也實現了公私合營,再次吸引了協昌百貨店老板的目光,他心里似乎在想:“啥時候輪到我呢?”第三組畫面中,協昌百貨店老板喜形于色,他左盼右盼終于盼到了自己的企業也實現了公私合營,他的墻上貼上了大大的“喜”字,門上也拉上了橫幅“慶祝百貨商業全業批準公私合營”。
左:一夜風吹一尺長(豐子愷) 右:奔向社會主義(樂小英)
著名漫畫家豐子愷懷著欣喜的心情畫下了這幅漫畫,“慶祝社會主義改造勝利”。漫畫以“一夜風吹一尺長”的雨后春筍寓意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將會蓬勃發展、蒸蒸日上。
人們正敲鑼打鼓,慶祝公私合營完成。人們揮舞五星紅旗,邁開大步,“向社會主義前進”。
左:特快列車(英韜) 右:飛起來了(特偉)
一列由“農業合作化”、“私營工商業公私合營”和“手工業合作化”組成的“特快列車”在列車員的指揮下正飛速向前行駛。這列“特快列車”的目的地是哪兒呢?列車員身邊的指示牌告訴人們,目的地是“社會主義”。
漫畫中一只巨大的和平鴿在藍天白云間展翅翱翔,它的身上寫著“社會主義工業化”,兩翼上分別寫著“農業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和平鴿前面下方的地面上,我國工農業生產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乳臭未干,長大了再來!(英韜)
這是一幅比較少見的反映三大改造中出現問題的漫畫。在建立農業生產合作社時,農民私人擁有的生產工具、馬牛驢等牲畜都折價成為合作社的公共財產,但對于那些還不能進行農業生產勞動的幼畜,有些農業生產合作社卻拒絕收留,還對它們說:“乳臭未干,長大了再來!”
三大改造的文字材料
1、《惠民縣志》記載,當時小郭村與鄰村小賈村聯合辦起小郭農業合作社,全社52戶,322口人,耕地695畝。1952年夏,小麥平均畝產111.5公斤,比1951年增長兩倍多,糧食總產比1951年增長一倍多,這在整個惠民縣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年底全縣就辦起初級社42處,入社農戶602戶,2982人。1955年秋,小郭村初級合作社與鄰近9個初級社合并,建立起惠民縣第一個高級農業合作社,稱為“建國農業生產合作社”,郭宗賓任副社長。該社有16個自然村,650戶,土地7555畝。
2、1955年的12月下旬,中國的一億一千萬農戶中,已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農戶,即七千多萬農戶響應號召加入了半社會主義性質的農業合作社。而在1955年7月31日毛澤東在報告中提到的數字是:加入合作社的農戶有一千六百九十萬戶。也就是說幾個月的時間,就有五千幾百萬農戶加入了合作社。
3、農業合作社的問題:一是高級社沒有實現讓入社農民增加收入的承諾、相反許多地區減少了收入;二是農民失去了傳統的自由,既不能向外流動,搞副業也受到限制;三是干部濫用權力、獨斷專行,包括任意處分社員甚至隨意捆綁吊打社員
4、一些經營得還不錯的,特別是資產規模比較大的資本家,對搞公私合營,心里難免忐忑和猶豫。為此,毛澤東親自出面做工作,邀請工商界代表人士座談,希望大家能認清社會發展規律,掌握自己的命運,走社會主義道路。被譽為“紅色資本家”的榮毅仁表示:“當然我們很珍視我們的企業,但如果我們只看到自己的企業,抱住私有制不放,未免目光太小。我們還要不斷地進行幾個五年計劃的建設,使我們的國家更發展,生活更好。”
5、全行業公私合營后國家規定:原私營企業家不再參加企業的盈余分配,而是按其擁有的股額由國家付給年息,一律按年息五厘付給。原訂付定息7年,后又延長3年,1966年9月停付。
6、民族資本品牌的改造故事
A、永安公司公私合營:上海解放前,民族資本家郭琳爽決定留在上海的永安公司迎接新中國,上海解放時永安公司在倚云閣升起南京路上第一面紅旗。解放三天后永安公司開門營業,因原主要客戶逃離,普通日用品備貨不足,生意慘淡、連年虧損。1953 年中央公布過渡時期總路線后,永安公司進貨漸難,1954 年私營批發商被國營商業取代,永安百貨貨源依賴國營或合營企業,調控受限。1955 年 2 月,永安公司流動資金僅 43 萬元,工資都難支付。
為此,國家采取 “安排與改造相結合” 的辦法扶持永安公司,使其基本維持開支,郭琳爽讓進貨負責人優先從國營公司進貨,永安公司納入初級國家資本主義軌道。1955 年下半年,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高潮來臨,11 月 21 日永安公司董監事聯席會議全票贊成申請合營。1956 年 1 月 14 日,永安公司正式公私合營,郭琳爽在慶祝大會主演粵劇表紅心。
合營后,永安系列私股約占 82.96%,年息 5 厘,1956 年 7 月 28 日發首次股息,郭琳爽喜出望外并向股東報喜。郭琳爽仍任總經理,但變為國家任命人員。10 年后定息期滿,永安公司轉變為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企業
B、榮氏企業公私合營:榮氏家族的申新紗廠等企業是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的代表。新中國成立后,年輕的榮毅仁接手企業。1950 年,為解決企業生存問題,榮毅仁提出為國家加工訂貨的辦法。1954 年,榮氏企業率先申請與政府公私合營。在公私合營過程中,國家派駐干部與榮氏家族等共同管理企業,通過合理評估資產、確定股息等方式,實現了企業的平穩過渡。企業在公私合營后,生產經營得到了國家的支持,引進了新的技術和設備,生產規模和效益都有了很大提升。
C、同仁堂公私合營:同仁堂是著名的中藥老字號。在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中,同仁堂的老板樂松生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將同仁堂交給了國家,實行公私合營。合營后,同仁堂保留了傳統的制藥工藝和品牌,同時在國家的領導下,擴大了生產規模,提高了藥品質量,還積極開展科研創新,研制出了更多的新藥品種,為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做出了更大貢獻。同仁堂的公私合營成為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中 “和平贖買” 政策成功實施的典型事例1。
7、農業改造
山西平順西溝村互助組到合作社:李順達領導的山西平順西溝村,在土地改革后就成立了互助組。他們互幫互助,共同勞動,解決了單干時勞動力、農具等不足的問題,糧食產量有所提高。之后,在互助組的基礎上,西溝村進一步成立了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實行土地入股、統一經營,按土地和勞動比例分配收益。社員們的生產積極性更高,還共同購置了一些大型農具,興修了小型水利設施,農業生產得到了更大發展。后來又發展為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實現了土地等生產資料的公有制。
河北遵化王國藩合作社:1952年,河北燕山山脈的村落,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叫王國藩的農民。他把村里最窮的23戶農民聯合起來,辦起了一個初級社,社里唯一的一頭驢還有1/4的使用權屬于沒有入社的村民,人們就稱他們是“三條驢腿的窮棒|子社”。正是靠這3條驢腿,這個初級合作社第二年就發展到了83戶,糧食畝產量從120多斤增長到了300多斤。毛澤東知道這件事后,在1955年親自編輯的《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這本書里說:我看這就是我們整個國家的形象。難道六萬萬窮棒|子不能在幾十年內,由于自己的努力,變成一個社會主義的又富又強的國家嗎?
8、手工業改造
上海玉雕生產合作社:上海的一些玉雕藝人在手工業改造過程中,聯合起來成立了玉雕生產合作社。成立前,藝人們各自為戰,生產規模小,銷售渠道有限。成立合作社后,他們統一采購原材料,降低了成本;集中技術力量,共同攻克復雜工藝難題,提高了產品質量;還通過合作社的渠道,將產品銷售到全國各地,甚至出口到國外,使玉雕這一傳統手工藝得到了更好的傳承和發展,也提高了藝人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北京 “王麻子” 剪刀合作社:“王麻子” 剪刀是北京的傳統老字號。在手工業改造中,“王麻子” 剪刀的工匠們加入了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合作社組織工匠們開展技術交流和培訓,改進生產工藝,提高生產效率。同時,統一使用 “王麻子” 品牌,加強了品牌推廣和市場宣傳,使 “王麻子” 剪刀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進一步提高,成為手工業合作化后傳統品牌煥發新活力的典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