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北京白領嘉怡沒想到的是,曾經在首飾匣最底層吃灰的水晶手串,還有重見天日的一天。
雖然嘉怡的老家只是個四線縣城,但每逢過年回家,這座小城市都成了時尚穿搭的“修羅場”,北漂、滬漂、深漂等在審美上歷盡千帆的堂表姐妹們,總要花心思摸一摸時尚的脈搏。
前年滿身盡戴古法金,去年人頸一條珍珠項鏈,今年能力壓群芳的輪到水晶手串了。
十多年前僅僅因為好看而購入的百十元“便宜貨”,今年怎么就成了審美的“硬通貨”?
圖源:圖蟲????
01
水晶“復興”
水晶的“復興”,在嘉怡看來始于2024年下半年的直播平臺。
最火的莫過于伊能靜的直播。她在8月份的視頻“財富的通關密語”中就提到了水晶,在11月份更是錄制了長達6分鐘的介紹水晶的視頻,并以“我的好人緣”作為標題。在視頻中,伊能靜提到,古代人把水晶當作內在能量,就好比現代人把石油當作外在能量一樣。
伊能靜小紅書截圖
緊接著便是幾乎場場直播都不缺席的水晶產品,其中最貴的一件水晶擺件售價高達6999元,在11月9日的直播中賣出去了381件。
于正也是下場帶貨水晶的明星之一,2024年的第一場專場帶貨直播便是“水晶專場”,從2024年10月18日第一場水晶直播以來,3個月內,水晶專場就播了4場,占直播總場次的五分之一。
于正賣的水晶更貴,一條粉水晶吊墜高達5.8萬元。
除了伊能靜和于正之外,包括薛佳凝、徐藝洋、張歆藝等藝人紛紛擠進水晶賽道。
就連羅永浩的“交個朋友”直播間矩陣里,就有包括交個朋友輕奢爆品榜、交個朋友輕奢真惠選、交個朋友輕奢時尚和交個朋友輕奢珠寶至少四個賬號在帶貨水晶。僅交個朋友輕奢真惠選的直播間里,從2025年1月1日至今,就有11場水晶專場。
據曾經在北京商場賣珠寶的琳姐回憶,水晶在10年前的確火過,不過那時候售賣的大多是普通的白水晶,而且按串賣,貴一點的也不過幾百元。
這次水晶卷土重來,琳姐認為跟過往的情況相當不同,“十年前買水晶多是單純圖好看,現在則更講究了,光好看還不夠,還得看‘功效’,價格自然也更貴,有些甚至是按克來賣”。
的確,在水晶的挑選中,入門門檻便是帶有玄學的“用途”,在小紅書上輸入關鍵詞“水晶”,系統第一個猜測你想搜的是“水晶功效大全”。白水晶能集中注意力,粉水晶招桃花,黃水晶八面來財,紫水晶吸引貴人,綠幽靈提升事業,等等,里面多的是講究。
再高階點的便是把水晶和五行相對性,金木水火土,不足和過旺,都有相對應的水晶來匹配。
當然,更懂門道的則會選擇“私人訂制”,報上生辰八字和心愿,不同顏色的水晶便水靈靈地編織成一條手串。
不怕愿望多,總會有更多的水晶能來“助一臂之力”——市面上能買到的水晶,從基礎款的白水晶、粉水晶、黃水晶到高階的幽靈、發晶,就有不下50款。
02
水晶,憑什么溢價
與金銀等貴金屬和鉆石等貴寶石相比,水晶的“復興”和人們的精神寄托脫不開關系,因此水晶正在以“玄學珠寶”的方式回潮。
從2023年開始從事占卜、許愿等“玄學”生意的沈寒,就是靠賣水晶賺到了第一桶金,因此決定深耕。
他坦承,在這種行當中,水晶一直占有一席之地,本身就是“玄學”領域里重要的元素。遠一點的比如西方的占星術,就需要用一個水晶球,這也是不少動畫影視作品里經常出現的意象。同時,在他幫助客戶點蠟燭、許愿的時候,也需要擺一圈水晶石在旁邊,在占卜的過程中也必須有一個被稱為“靈擺”的水晶吊墜作為道具等等。
圖源:圖蟲
對此,獨立消費分析師劉戈認為,水晶賣的是精神寄托,人們買的則是一種看得見、摸得著,但難以驗證有效性的生活解決方案。
“水晶就好比中國人自己的鉆石,它本身只是一種礦石而已,價值都是人為賦予的,”劉戈說,“就像年輕人玩梗‘Tiffany能克領導’一樣(因Tiffany諧音‘踢翻你’),水晶也在被本土化的價值重塑。”
江蘇省觀賞石協會副秘書長、東海縣水晶業商會副會長魏麗平告訴有意思報告,水晶行業隨著年輕從業者的加入,行業越來越卷之后,也就出現了在文化價值上的不斷創新,比如2024年在傳統上屬于二十年一遇的“九紫離火年”,較為“旺女性”,因此把水晶作為載體,把傳統的國學內涵納入其中,“這些是老一輩水晶人想不到的”。
“玄”了之后,圖的是什么呢?
答案是賣個好價錢。水晶并不算名貴珠寶,它的產量與四大名貴珠寶紅、藍、綠寶石及鉆石相較要大得多。僅中國江蘇連云港的東海縣一個產地,水晶的儲量就達30萬噸,年產水晶在500噸左右。2024年,東海縣的水晶交易額已攀升至412億元,出口比例高達65%。
在中國地質大學珠寶學院副教授馮文婷看來,優質水晶資源確實越來越稀缺,導致一些水晶價格隨著稀有度而提升,比如綠幽靈水晶,價格從四五年前的每克100多元,上漲到了如今的上千元,價格甚至超過了黃金。但總體而言,水晶的資源相對豐富,幾乎全世界只要有寶石產出的國家中就會有水晶礦。
“而那些常見的水晶飾品,成本相當低,具有極高的盈利空間。”馮文婷說,“有些珠寶靠的是品牌溢價,水晶里面幾乎沒有大品牌,就只好靠明星溢價和玄學溢價。”
魏麗平提到,就產地東海的水晶而言在2024年確實經歷了漲價,越好的水晶漲價越多,就連便宜的水晶碎石,也從原先的8元/公斤,漲到了近13元/公斤。
更重要的是,很多珠寶的消費都需要考慮“保值”與否,日常佩戴的水晶不必有這個憂慮。“水晶有玄學的寓意,那么我們就不建議買或者賣二手水晶,就像護身符一樣,沒人會轉手給別人。”沈寒說。
至今,沈寒自己所購買的水晶擺件和飾品,每次搬家都會帶著不斷遷徙,一直跟在身邊。
對多數常見的水晶產品而言,缺乏二手市場的“驗證”,它在溢價上就有了更大的發揮余地。
妙璽淘寶店鋪截圖
03
靠“玄學”,能火多久?
靠“明星溢價”和“玄學溢價”火起來的水晶,能火多久呢?
沈寒表示,人們無論什么時候都會有精神寄托的需求,但究竟寄托在什么物品上,并不會有一成不變的答案,比如人們在追求水晶之前,也追求過能轉運的西太后、能克領導的Tiffany以及能帶來幸運的梵克雅寶。
“在這一波水晶火起來之前,人們流行的是寺廟的香灰手串和泰國佛牌。”沈寒說。
某種程度上,“玄學”就像“時尚”一樣,風潮總是一陣又一陣。
水晶或許還要找到新的出路,這出路,要從水晶和其他貴重珠寶的差異說起。
曾經在連云港考察過水晶產業的上海社科院上海品牌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凌燕告訴有意思報告,從水晶市場看,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具有收藏價值的水晶,比如那些體積大且完整的天然原石,經過藝術家雕刻、加工的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藝術品水晶;另一類是大眾消費品類的水晶飾品。
“天然水晶藝術品因其稀有性而極具稀缺價值,然而普通的水晶飾品在稀缺性方面則難以體現。”凌燕說。
馮文婷也提到,從物理構成上看,水晶與其他貴寶石之間有著客觀的差距,比如鉆石在耐磨性和耐久性方面遠超水晶,更適合日常佩戴和長期保存;鉆石的折射率和火彩也比水晶更強,在光澤和閃耀度上也更具吸引力。
而且鉆石等貴寶石長期以來都定位在高端珠寶上,它們在投資、收藏以及婚嫁等用途上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反觀水晶,長期以來就習慣性被定位在“中低端”的位置,價格也長期以來較為低廉。
在淘寶平臺,銷量位列第一的是一家名叫“佰禾水晶”的店鋪,擁有6萬粉絲。店鋪中手鏈熱銷第一名是天然水晶單圈手鏈,價格從5.7元/條起(粉水晶);拋開消磁碗,擺件熱銷第一名是天然水晶原石,最便宜的僅售2.85元(白水晶+收藏瓶);奇石熱銷第一名則是包含五種水晶原石的套裝,最低售價16.1元。
淘寶截圖
更重要的是,在水晶品類里并無家喻戶曉的品牌,電商平臺上頭部的店鋪,不僅知名度低,而且銷量最好的產品也不足萬人收貨。
提到水晶,知名度最高的品牌莫過于做“人造水晶”的施華洛世奇,雖然具有百年歷史,但它的業績也并不穩定,自2017年創出近十年最好的營收35億歐元業績之后,便長時間處于下滑,其中2020年更是業績腰斬,僅有14億歐元,2023年略有好轉,但也難以抵達巔峰狀態。
頭部品牌為何不參與或加注水晶?
馮文婷認為,這背后便是品牌們對于定位的考量。對于珠寶品牌來說,它們更傾向于投資那些能夠帶來更高利潤的貴重首飾,如鉆石、黃金、翡翠等。而且許多珠寶品牌通常有著明確的高端、奢華的品牌定位,而水晶作為一種相對平價的飾品,與珠寶品牌的核心定位存在一定的偏差,將水晶納入產品線可能會稀釋品牌的高端形象。
魏麗平也覺得“沒有大品牌的參與”對水晶而言是一大軟肋。她指出,高價值的水晶,關注點在于“包裹體”——在億萬年的地殼運動下,水晶天然形成了可以包裹不同內容物的包裹體,比如水膽(被水晶封起來的水或水溶液)、黃銅、紅寶石等等。
“這一類天然水晶包裹體,就是鑒賞的關鍵,往往一顆的價格就在數十萬元以上,一點不比其他寶石便宜。”魏麗平說,“只可惜現階段,這種水晶的收藏價值還沒有被廣泛認知。”
往上走,卷高品質的“稀缺屬性”,還是如施華洛世奇一樣向下沉,卷切割技術和設計感的“流行屬性”,水晶還在等待一個答案。
作者:屈博洋
編輯:陳燕妮
值班編輯:屈博洋
有意思報告視頻
運動鞋的鞋跟為什么越來越高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