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誕辰130周年,1月20日,由日本華人頻道、一般社團法人日中文化スポーツ協會、NPO法人文化中國交流協會共同主辦的“梅韻久芳”李文培·梅強戲曲人物畫展在東京隆重開幕。
此次展覽得到了東京中國文化中心、東京票房(京劇俱樂部)等單位的協力支持,并獲得中日兩國多家機構的后援。展覽展出了我國京劇舞美設計界的元老、國家一級舞臺美術家、水墨戲曲人物畫家李文培與書法家、梅蘭芳外孫梅強的70余幅書畫作品,作品把書法與中國傳統水墨京劇人物畫相結合,通過詩歌、京劇唱詞等書法表達,讓生動細膩的戲曲人物躍然紙上,讓中國的經典國粹在海外煥發光彩,成功“出圈”。
新年伊始:國粹經典煥發新生命
展覽開幕式現場匯聚了多位中日文化界嘉賓,氣氛熱烈而隆重。
水墨戲曲人物畫家李文培,書法家、梅蘭芳外孫梅強,梅蘭芳嫡孫梅衛東,東京中國文化中心主任羅玉泉,日中友好協會會長宇都宮德一郎,日中友好會館中方代表理事黃星原,早稻田大學教授、京劇研究學者平林宣和,日中協會理事長瀨野清水,東京都日中友好協會副會長永田哲二,日本文化振興會常務副會長鬼塚修二,日本梅蘭芳研究創始人吉田登志子,日本華僑華人聯合總會副會長錢江麗子,全日本華人文聯主席晉歐,上海8號橋投資集團董事長鮑炳新等嘉賓出席參加了開幕儀式。開幕式由慶應義塾大學講師、東京票房代表吳敏主持。
活動伊始,到場嘉賓分別致辭,對梅蘭芳先生的藝術成就以及紀念意義、戲曲藝術的傳承價值以及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性進行了闡述。講話內容生動感人,為展覽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內涵。
東京中國文化中心羅玉泉,在致辭中回顧了梅蘭芳先生在藝術上以及中日文化交流中做出的貢獻。他說,希望通過展覽能夠讓更多人喜歡京劇,進一步傳播京劇文化。
他還提到,李文培先生在東京,獨具匠心地將中國傳統京劇藝術的精髓傳承并呈現給日本觀眾,使這一國粹藝術不僅得到延續,也在異國他鄉煥發了新的生命。此次展覽展示了李文培和梅強的合作成果,不僅是藝術的傳承,更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紐帶。
羅玉泉說,此次展覽是東京中國文化中心2025年新年伊始的重要活動,并預告了即將舉行的“山西文化年”開幕演出,邀請大家參與。
二粹合一:京劇和水墨的融合
李文培在致辭中感慨了人生130年雖漫長,但從歷史角度來看卻如一瞬間,梅蘭芳先生的藝術成就和深遠影響永載人心。
李文培回憶了自己曾在梅蘭芳紀念館初創階段參與工作的經歷,并提到譚老先生的故居,那里保存著大量珍貴資料,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這些經歷也為他日后的京劇人物畫創作提供了重要的靈感和支持。
他說,梅蘭芳先生曾提到一個非常精彩的理論,叫做“戲畫相生”。他認為藝術每一部分都不是孤立的,京劇的表演不僅僅是語言與動作,它還融合了視覺藝術的精致表達,尤其通過舞臺美術與服飾的設計,展現人物的情感和性格。
李文培還特別提到梅蘭芳先生對“手勢”在京劇表演中的運用和理解,“‘手勢’不僅是梅蘭芳先生舞臺形象的一部分,也是他藝術表現的‘第二張臉’。通過精心設計的手勢,梅蘭芳先生使得每個角色的個性和情感得以更加生動和深入地展現?!?/p>
李文培還和現場觀眾探討了中國京劇藝術和水墨藝術的融合。他認為,京劇藝術的最高境界在于其寫意性,而水墨畫對寫意的要求同樣深刻。
他說,“京劇和水墨‘二者合一’的創作就是京劇人物畫,猶如‘天衣無縫’的融合?!蓖ㄟ^這種融合,京劇這一國粹與水墨藝術這一國粹相結合,形成了“二粹合一”的獨特藝術表現。
雙重盛宴:梅派經典現場演繹
梅強在致辭中回顧了梅蘭芳先生與日本的深厚關系,并講述了梅先生對日本文化的貢獻和交流。
他提到,在1924年梅蘭芳先生為東京帝國劇場修復捐款的故事,并前往日本剪彩,進一步深化了中日文化的互動。梅蘭芳先生通過這次訪問,不僅結交了日本各界藝術家,還代表中國政府組成文化代表團,推動了中日友好和文化交流的進一步發展。
梅強談到了自己從小學習書法的經歷,回憶了童年時與外祖父梅蘭芳先生的點滴,并表達了傳承梅派藝術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梅強自幼師從梅蘭芳先生的秘書許姬傅及故宮博物院的朱家驊,開始學習書法。1988年赴日本留學,就讀于東京學藝大學書法學科,師從全日本書道教育協會理事長小木良一,專攻書法美學。
他的書法筆力蒼勁、渾厚酒脫。他說,“我不僅有中國的書法藝術傳承,也有在日本學習書道的經歷,更清晰的感受到日本書道與中國書法有很多不同之處,尤其是在裝飾美感和風格方面的差異。通過對比兩種書法藝術,也讓我從中汲取了許多新的靈感。”
開幕式上,還特別安排了梅派經典劇目片段的演唱。演員身著精美戲服,與展出的戲曲人物畫作相互映襯,為觀眾呈現了一場視聽與視覺的雙重盛宴。
現場每一幅畫作、每一個唱段都在訴說著中日文化共融的動人故事,令人回味無窮。
據悉,本次活動是紀念梅蘭芳誕生130周年系列活動的最后一場。梅蘭芳先生曾于1919年首次訪日,與日本藝術界結下深厚淵源。而此次誕生130周年紀念活動在日本圓滿落幕,不僅是對梅蘭芳藝術成就的深情緬懷,也是對中日文化交流歷史的致敬。(MC東京 陳燕 馮梅 陳亞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