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以真實案件為原型改編的刑偵網絡劇,比起另外一部16集類似題材的國安電視劇,《漂白》以更小的14集體量,重新詮釋了小成本電視劇所能蘊含的能量。
或許是因為網絡劇能容許的尺度更大,從殘忍與寫實的角度來看,《漂白》這部網絡劇所引發的關注與討論更甚于16集的電視劇。
與“集萬千關注度于主角一身”的國安劇不同,這部看似有著雙男主角與女主角的刑偵劇,在播出效果與討論上更像是一部只有大制作、長篇幅電視劇才會使用的群像劇。
畢竟面對只有區區14集的體量與篇幅,《漂白》僅用了區區八集的篇幅,便成功塑造了六至八個各方面極度豐滿的角色。
更讓人值得欣慰的是,在《漂白》中除了零零后年輕女演員趙今麥之外,幾乎所有出彩的角色都是中生代演員。
無論這是否是《漂白》劇組過于自信,但這種放棄邀請老戲骨壓陣與托底的嘗試,無疑讓我們看到了國內中生代演員強大的實力與表演張力。
從趙倩飾演的甄珍母親沈霞,到王佳佳飾演的從人質變成劫匪的宋紅玉,甚至是由張歆藝飾演的在背后默默支持彭兆林的警嫂程果。
這些中生代女演員所詮釋的角色,每一個都讓人印象深刻、代入感十足。
更讓人拍案叫絕的是,甄珍母親沈霞這個角色。
某種程度上來說,她已經成為了完全超越女主角的存在。
那種在人性上引導著觀眾“由恨轉疼”的角色把握與詮釋,絕對是《漂白》最出彩的其中之一。
與劇中的母親相比,作為一名零零后的女演員,趙今麥所飾演的中學生甄珍,不僅充分展現出當代中學生該有的樣貌,更將那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狠與倔展現的淋漓盡致。
拋開劇情設定上的某些瑕疵不談,僅從甄珍被綁架之后心理上的逐漸變化來看,那種只有細品才能體悟的面部表情,足以證明趙今麥擔得起“演員”這個稱號。
相比起在演技與詮釋上有著更多空間的女性角色和反派角色,作為劇中主要的正面角色與男主角,郭京飛飾演的彭兆林有著先天上的局限與表演尺度限制。
可當他被迫從刑警隊退出之后,那日復一日從噩夢中驚醒的表演,那低頭出神的表達,那找到遇害者父親要求他告自己“不作為”的堅定表情,可以說在最大程度上讓這個不太真實的角色具象化了。
反觀在演技表現上有著更加廣闊天地的三位男性大反派,無論是王千源飾演的老大鄧立鋼,還是任重飾演的石畢,以及宗俊濤飾演的吉大順這兩個手下。
面對那一幕幕面對“碎尸”毫無心理壓力的夸張表現,那一場場衛生間里“碎尸”廚房里燉豬蹄的表演,沒有人會懷疑這是一群真實到讓人膽寒的惡魔。
作為一名觀眾,也許我早已經被眾多優秀的影視作品“慣壞了”,也許我早已經在口味方面挑剔到很難對一部刑偵劇產生共鳴或代入感了。
即便是那部曾經被筆者奉為“圭臬”的16集國安神劇,也只不過是因為劇中擁有影帝身份的男主角過于優秀出彩罷了。
可面對《漂白》這部雖然只有短短14集的小成本群像劇,即便劇中沒有所謂的影帝、影后加持,即便劇中沒有所謂的老戲骨托底與助力。
可當我在看到甄珍成功獲救后,我突然意識到我竟然在這期間產生了連自己都沒有注意的心悸與緊張感。
這是一種只有在人完全進入劇情與故事后,只有當你被劇中角色完全吸引產生代入感之后,才會有的體會與觀劇體驗。
這與觀看恐怖片時,因為文化或由視覺、聽覺所帶來的害怕感完全不同,這是一種似乎早已經遺忘的感覺,一種曾經在某些經典作品中才會有的感覺。
一部影視作品,或許能在老戲骨的努力托底下,達到整體可看的程度與效果。
或許能因為一些流量的加盟,而引發一時間在粉絲作用力下帶起的巨大口碑與風向。
或許能因為某位影帝或影后的傾情演出,而讓整個故事因他或她而閃耀耀眼的光芒。
可這一切,難道不都是因為某個人的某些能力與表現,才讓作品的名字被人記住,才讓故事本身有了閃光點嗎。
可《漂白》的表現,卻似乎在某種程度上打破了這種現象,即便趙今麥是一位在流量上有一定號召力的角色。
可對于觀眾來說,群像的精彩與吸引力,已經遠遠超越了趙今麥,也遠遠超越了劇中某一個演員所帶來的關注度。
關于《漂白》的解讀暫時先寫到這里,更多精彩解讀且聽下回分解。
若覺得文章不錯,希望您可以點贊、分享與關注哦,圖片來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