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整體趕上了我國大發展的時期,技術裝備、運營管理、體系建設都得到了非常快速的發展。
文|屈麗麗 張謙(實習)
ID |BMR2004
進入2025年,交通物流的降本提質增效成為交通行業的重要任務,無論是2024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是交通運輸部聯合有關部門印發的《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行動計劃》,都提到了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的目標。
在這一背景之下,軌道交通有著怎樣的作為空間?在推動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方面,軌道交通能否聯動低空經濟給出新的物流降本增效的解決方案?回顧40年來軌道交通行業的發展,我們又該秉持怎樣的技術發展路線和競爭方式?對此,《商學院》記者專訪了北京低空經濟產業發展聯盟輪值主席、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副會長、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郜春海。
郜春海告訴記者,“自20世紀中期以來,我國軌道交通經歷了從初步探索到加速發展,再到技術創新的顯著變革。這一過程實現了從依賴進口設備到裝備國產化的轉變,以及從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向全國多個城市廣泛布局的跨越式發展。如今,我們已構建起一個日益完善的現代化軌道交通網絡體系。”
“未來,軌道交通的可持續發展有很多機會空間,比如地鐵除了可以做物流外,還可以通過與低空結合的方式,用無人機進行物流投放,或者提供遠郊區縣人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服務。”郜春海表示。
01
軌道交通:從“建設時代”到“運營時代”
我國軌道交通正處于從“建設時代”到“運營時代”的轉型中。
在郜春海看來,我國軌道交通在過去40年中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高鐵已經成為我國的一張名片,城市軌道交通也實現了快速發展。
以北京市為例,40年前的北京市只有幾十公里的地鐵線路,而如今這一數據已經增長到800多公里。軌道交通整體趕上了我國大發展的時期,技術裝備、運營管理、體系建設都得到了非常快速的發展。
需要注意的是,隨著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發展,軌道交通也面臨著一些問題。根據公開數據顯示,2022年軌道交通的整體投資處于頂峰,此后投資緩慢下降。在主要地鐵線路基本修建完成的情況下,后續的主要任務是對原來未修建或存在發展空間的地區進行線路增補,逐漸完成地鐵網絡的構建,這將導致對地鐵新線的投資逐漸減少。
與其他產業相比,軌道交通產業具有其獨有的特點。軌道交通一旦開通就是百年工程,作為一項公共基礎設施,不會出現在某一天突然停運或倒閉的可能性。
當前,我國軌道交通正處于從“建設時代”到“運營時代”的轉型中,需要考慮如何解決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是在較大客流量前提下的安全性問題。對于軌道交通而言,365天的長期運行,保證整體系統安全具有很大壓力,特別是現在極端天氣和各種突發情況增加的情況下。
第二是提高整體服務質量。原來老百姓的出行只是簡單的出行,但現在關注的是出行階段能不能更舒適、更高效。例如,乘坐北京地鐵很多時候需要換乘,期間可能還需要換乘多次,那以后能不能減少換乘?
第三是要解決軌道交通的可持續發展問題。目前軌道交通主要依靠國家補貼,但長期來看則需要考慮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例如,能不能把低空和軌道結合起來?現在地鐵和列車的候車空間有很多未充分利用的地方。能不能把這些地方變成物流快遞的節點?現在已有城市在利用地鐵承接物流工作,如深圳、杭州等等。能不能通過低空的方式,用無人機進行物流投放,甚至未來地鐵修到郊區,如果還有最后一兩公里到家,是不是能跟無人機結合,叫一架無人機把人們送回家。這種額外服務的附加值就可以為軌道交通帶來更多的收入,實現軌道交通的可持續發展。
02
信號系統:國產化和自主化的選擇
自主化就是從機理、元器件、選型、軟硬件到電路板,一塊塊地畫、編碼一行行地寫。
實際上,郜春海并非出于創業的熱情而踏上軌道交通這條路,而是由于一系列特定的歷史背景和機遇。
郜春海在北京交通大學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期間,我國軌道交通的信號系統完全依賴于外國技術,這種依賴被形象地稱為“花大價錢受洋罪”,高昂的成本和缺乏技術自主權讓中國的建設方倍感壓力。對此,國家發改委提出了兩條發展路徑:國產化和自主化。
國產化是指學習并模仿外國技術,然后進行本土化生產。“我當時作為大學的一員,認為國產化與院校關系不大,企業間的合作足以應對。因此,我們選擇了自主化方向的研發道路。但自主化意味著從基礎理論、元器件選擇、軟硬件開發到電路板設計,每一個環節都需要親自動手,從零開始。”郜春海告訴記者。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條自主研發的道路得到了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彼時中國正在進入發展的“快車道”,國家需要建設大量的地鐵線路,如果完全依賴外國技術,成本將非常高昂。例如,最初花費10元購買的設備,在接下來的15年內可能需要花費十倍的價格進行運營和維護,這是一個巨大的成本負擔。
基于這樣的認識,北京市和國家各部委開始向這些自主研發的高校團隊伸出了橄欖枝。“信號系統是最具挑戰性的領域,盡管我們在其他領域逐漸實現了國產化,但信號系統由于其極高的安全要求,一直不敢輕易嘗試。直到那時,我們才意識到,大學所做的關于信號系統的研究和開發有可能被實際應用。”郜春海回憶到。
“從大學時起我就希望我們的研究成果不僅僅是實驗室里的樣機,而是能夠真正投入使用。幸運的是,北京的亦莊線項目給了我們一個試用的機會,并最終成為示范工程,這在當時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郜春海說。
從2009年12月4日公司成立開始,立足軌道交通的交控科技迎來了快速發展的15年,2019年7月交控科技在科創板上市,2024年,已是城市軌道交通信號系統解決方案的領軍企業的交控科技開始大舉布局低空經濟領域,探索企業增長的“第二曲線”。
03
競爭心態:“向上卷”與“向外卷”
“卷”就要向上卷,別向下卷;同時,要向外卷,不要向內卷。
如今,中國很多行業企業都深處激烈的競爭環境中,軌道交通領域也不例外,那么,對于交控科技來說,如何保持住市場先行者的優勢呢?
郜春海告訴記者,“企業作為市場的先行者,必須敏銳地把握社會需求。這意味著終身學習與創新非常重要,意味著企業要始終捕捉和把握市場中存在的難點與痛點,同時盡量尋求新技術和新方案來解決這些問題。”
通常來說,面對市場上的問題,一些企業喜歡抄近路,用傳統方法來解決,但往往效率低下。體現在市場結果上,就是當別人賺一塊錢時,你可能只能賺八毛錢,甚至因為沒有利潤,最終成為偽劣產品。如果模仿過程中涉及抄襲問題,這樣知識產權侵權的糾紛可能會接踵而至。
所以,郜春海的想法是:第一,我能否不模仿他人?第二,如果你賺一塊錢,我能否賺兩塊錢?因為我只有賺兩塊錢,才能提供更好的研發支持。“我認為,‘卷’實際上是一種競爭態勢,作為企業,如果向下卷,這是不公平的。要向上卷,不要向下卷;要向外卷,不要向內卷。向上卷意味著企業要在科技研發上下功夫,而不僅僅是靠低價去占領市場。向外卷意味著企業可以通過出海逐步建立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要做世界一流科技企業。”
應該說,經過40年的發展和企業家一代代的傳承,現在的企業家在情懷、眼界和學習能力上都有了很大提升。郜春海認為,“未來十年、二十年,中國企業更多地要靠真才實學、遠見和戰略來取得發展,而不僅僅是依賴紅利或國家政策。這也意味著競爭的心態正變得非常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