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網報道,近日新疆軍區某團在高原腹地開展后勤保障演練,官兵利用有人與無人相結合的模式,為作戰分隊提供有力保障。多種智能化裝備登臺亮相,演練現場科技感、未來感十足。接到指揮員下達的指令后,任務分隊迅速向目標地域,展開物資前送。運送途中,受地形限制,車隊行進受阻。官兵們根據現場環境,果斷作出判斷。改用地形車、無人車等裝備,繼續完成前送任務
央視新聞1月中旬報道,隨著2025年度全軍開訓,一場精彩紛呈的后勤保障演練在海拔5300米的喀喇昆侖高原展開。從報道可知,此番演練不僅內容貼近實戰,課目難度加大,還能看到多款新型后勤裝備亮相,覆蓋了有人無人、空中地面、輪式履帶等多個軍事技術領域。根據演練想定,因前沿作戰急需物資補給,供應保障分隊奉命迅速前出。剛開始,以輪式卡車為主的運輸車隊,在相對平緩的山谷曠野行駛。抵達山腳后,得知通往山上的路段“被毀”,參演官兵迅速切換交通工具。
山貓全地形車(資料圖)
往昔,喀喇昆侖高原堪稱最難逾越的戰場。極端自然條件下,戰士們執行任務困難重重,背著幾十公斤物資在冰雪中艱難跋涉,高強度負重常使人疲憊不堪。傳統后勤保障在這“生命禁區”盡顯疲態,物資供應難以及時、精準抵達前線,成為制約戰斗力的瓶頸。高寒之地,每一次物資運輸都是與惡劣環境的生死較量,復雜地形加上稀薄氧氣,讓騾馬、人力運輸舉步維艱,很多時候戰士們不得不忍受物資短缺之苦,戰斗力難以充分施展。
這里是中印邊境對峙的最前沿,也是人類生存的極限地帶。然而,就是在這片被稱為"生命禁區"的蒼茫雪原上,解放軍正在書寫一個科技與人性交織的奇跡。想象一下,在海拔5000多米的邊防哨所里,一名戰士穿上外骨骼裝備,輕松抱起200多斤重的物資箱,大步流星地走向直升機。這不是科幻電影的場景,而是發生在喀喇昆侖山脈中國邊防哨所的真實畫面。
機械狗(資料圖)
解放軍的這次演習和以往不同,不是以前的“坦克大決戰”那種,而是玩起了高科技,機器狗、無人機、外骨骼,妥妥的未來戰爭既視感。這場演習最搶眼的是那些在高原上靈活穿梭的機械狗。機器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是近些年軍事科技領域的重要成果。早在2021年開始頻繁出現在了公眾的視野,不過是在近兩年才真正投入到作戰演中。經過幾年的發展,研究人員研發出了不同種類的機械狗,用于應對不同的作戰場景比如作戰型機械狗,偵查型機械狗,火箭筒機械狗等等。
比如這批機器狗能在零下40℃至40℃的溫度范圍內正常運作,這對任何一位參與過高原后勤的工作人員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福音!試想一下,在寒冷刺骨的冬日,雪花紛飛之際,機器狗仍然可以堅守崗位,為前線提供穩定的物資保障。而在酷熱的夏日,這些機器狗同樣表現出色,毫不怯場。當然,除了耐寒耐熱,它們的負重能力也是一大亮點。每只機器狗最高可攜帶50公斤的物資。這意味著,它們可以輕松 transport 食物、醫療包、甚至是一些必要的裝備,大大減輕了士兵的負擔。
外骨骼(資料圖)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一線部隊單位中,國產機器狗已經成為萬用平臺。既要負擔偵察、打擊任務,也要攜帶探測設備,進入“污染區”內收集環境數據。這足以證明,隨著越來越多的機器狗開始裝備給一線部隊,一線部隊也在根據自己的任務需求,摸索機器狗的使用方法。而這些使用經驗,也在最后會被反饋給廠家,促使他們對現有設計開展更進一步的優化升級。
更加讓人吃驚的是:我軍單兵外骨骼可以精準為狙擊手補給物資和彈藥—點對點補給對網絡、高原定位/導航系統的要求非常高!在智能化武器協助下,我軍全機械化單兵就可以攜帶一個班的物資和彈藥:降低缺氧條件下的運動頻率和強度、提高官兵身體的健康水準,同時也提高了后勤效率。
機器狗陪同(資料圖)
而且在這次演習上,還拿出了很多比較先進的武器裝備。少量解放軍士兵裝備有比較簡易的單兵外骨骼輔助作戰,還有數名士兵開著大家平時所戲稱的貓貓車,也就是山貓8×8全地形車,進行機動化、立體化進攻。同時解放軍的新型履帶式無人車還搭載著巨量的作戰物資在復雜的地面上如平地般飛馳,這引起了輿論的高度關注,就連印度媒體都轉載了這一消息。而且我們舉行后勤后備演練的地點,可以說與印度實際控制的領土只有一線之隔。
印度面對同樣的高原環境,其士兵在后勤補給上的窘境顯而易見。食物供應不上來,看著解放軍那邊機器送上來熱騰騰的飯菜心生羨慕。前段時間,中印就邊境問題達成了共識,但并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高枕無憂。印度的決定是在當前復雜國際局勢下做出的選擇,一旦局勢發生變化,誰也不知道印度會做出怎樣的選擇。更何況,中印只是在邊境達成了共識,問題并沒有徹底解決。因此,中國不能輕易放松戒備,只有軍事部署和后勤保障到位,才能應對可能的意外情況,讓印軍不敢輕舉妄動。
邊境印軍(資料圖)
最近,印度陸軍參謀長烏彭德拉·德維迪在記者會上,對華表現出一種強硬姿態,表示盡管中印邊境局勢看似穩定,但印軍將繼續在邊境保持大規模駐軍,特別是在嚴寒的冬季,并且強調會在夏季重新評估駐軍人數??梢?,雖然持續了四年的邊境對峙告一段落,中印兩國也都在釋放善意的信號,但印軍參謀長的措辭中,仍透露著一種謹慎甚至是戒備。這種心態我們可以理解,畢竟四年的交鋒不僅讓雙方損耗了不少力氣,也讓信任關系降至冰點。
中國軍事專家宋忠平指出,解放軍不僅為戰斗目的部署無人裝備,還部署了后勤支援和爆炸物處理等非戰斗行動。周一,他告訴《環球時報》,這些支援任務在過去可能具有挑戰性,需要人力,但智能設備的部署使其效率更高。宋忠平說,無人系統的使用正在迅速擴大,因為它們可以有效地減少傷亡并提高其他軍事資產的有效性。宋忠平說,智能無人設備的廣泛部署表明,中國正在密切關注這一趨勢,這反映了中國軍隊的現代化努力。
現如今高科技裝備,正成為高原邊防線上可靠的“鋼鐵戰友”,以其獨特的優勢,守護著祖國的邊疆,見證著高原后勤保障從傳統邁向現代的偉大變革。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還會有更多先進裝備加入高原后勤保障的行列,為我國的國防事業鑄就更加堅實的后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