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造太陽”實現重大突破,1億攝氏度燃燒100秒!這一次,中國又讓世界刮目相看!
近日,中國“人造太陽”EAST(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再傳捷報,EAST在安徽合肥成功實現上億攝氏度1066秒穩態長脈沖高約束模等離子體運行,創造了聚變能源研究領域的新世界紀錄,成功實現可重復的1.2億攝氏度101秒和1.6億攝氏度20秒等離子體運行,再次創造托卡馬克實驗裝置運行新的世界紀錄!
不僅如此,EAST實現了403秒穩態長脈沖高約束模等離子體運行,再次刷新了世界紀錄。EAST形如“巨罐”,集成了“超高溫”“超低溫”“超高真空”“超強磁場”“超大電流”等尖端技術,歷經十余年的不懈努力,通過15萬多次實驗,終于實現了這一歷史性的突破。這一成就對探索未來的聚變堆前沿物理問題,提升核聚變能源經濟性、可行性,加快實現聚變發電具有重要意義。
“人造太陽”是什么?它為何如此重要?
簡單來說,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被譽為中國的“人造太陽”,“人造太陽”就是模擬太陽內部的核聚變反應,利用氫的同位素氘和氚在高溫高壓下聚合成氦,并釋放出巨大能量的過程。核聚變被認為是人類未來最理想的清潔能源之一,因為它具有原料儲量豐富、無污染、安全性高等優點。一旦實現可控核聚變,人類將獲得近乎無限的清潔能源,徹底擺脫能源危機!
中國“人造太陽”為何能屢創世界紀錄?
中國在核聚變領域的研究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卻令世界矚目。近年來,中國“人造太陽”不斷突破自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世界紀錄:
- 2017年,EAST實現了101.2秒高約束模等離子體運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實現百秒量級高約束模運行的托卡馬克裝置。
- 2018年,EAST實現了1億攝氏度等離子體運行,接近太陽核心溫度的7倍。
- 2021年,EAST成功實現可重復的1.2億攝氏度101秒和1.6億攝氏度20秒等離子體運行,再次刷新世界紀錄。
這些成就的取得,離不開中國科研人員的辛勤付出和自主創新!
“人造太陽”離我們還有多遠?
盡管中國“人造太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距離實現可控核聚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目前,科學家們還需要解決一系列技術難題,例如:如何實現更長時間的等離子體約束?如何提高能量輸出效率?如何降低建造成本?不過我們但相信在中國科研人員的不斷努力下,終有一天,“人造太陽”將照亮人類未來!
中國“人造太陽”再創世界紀錄,你有什么想說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