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塘位于青浦區地處上海西南,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陳云同志的故鄉。傳說三國東吳在此地修建了操練水軍的池塘,所以得名。又有人說因為五代時有壯舉的高州刺史章仔鈞及夫人練夫人曾經居住在這里得名。
相比起同在青浦區的朱家角鎮的喧鬧,練塘古鎮顯得很安靜,淀山湖水、太湖水、汾湖水在練塘匯合進入黃浦江。從江邊游蕩進古城內,石板街上的老房子,既不商鋪遍地開花,也不重門深鎖,居民完全保持著一種悠然自得的原生態。
上海的練塘也是水鄉古鎮,但給人的感受卻與朱家角不同。朱家角以商鋪林立的繁華古市街,高墻窄巷的幽靜古宅區,充分體現出它古代市鎮的特征。如果不是親自到那里,真的很難想象熱鬧繁華的上海居然有這么個安靜的小鎮。
白墻青瓦間,彌漫著一股清新脫俗的氣息,仿佛空氣中都蘊含著無盡的靈氣。這條靈氣四溢的河流環繞著的古鎮,正緩緩釋放著它獨有的江南韻味,居民們依舊保留著在池塘邊洗滌蔬菜與衣物的古樸傳統。
古鎮的核心區域坐落于鎮中市河兩側,兩岸由石板路相隔,一條名為上塘街,另一條則稱下塘街。近年來,經過精心整治,2638米的條石駁岸得以修復,69處各式水橋與河埠平臺重現生機,更有1.8萬平方米的明清建筑煥發光彩。
漫步于市河畔,只見兩岸石駁岸整齊劃一,水碼頭與石板路干凈整潔,公共廁所掩映其間,老樹成排,綠蔭如蓋,花壇吐芳,綿延千米。上下塘老街的建筑風格,凸顯了清末民初江南集鎮民居的獨特風貌。
下塘街多為三合、四合院落,圓頭山墻,粉壁黛瓦,臨街的窗戶小巧精致。偶爾半開的院門,透露出宅院的深邃與幽靜。推開擁有百余年歷史的顏安學校大門,回廊曲折、照壁莊嚴、小園雅致,依舊保留著早年書院的古樸格局。
練塘古鎮得水獨厚,市河雖不長,卻掩映著義學橋、棧房橋、流芳橋、萬善橋、朝真橋、中虹橋、順德橋、余慶橋等十余座橋梁,它們掩映在垂柳之間,人行橋上,船行橋下,仿佛置身于一幅動人的江南水鄉畫卷,畫中美景,直抵人心。
練塘古鎮,一個讓人忘卻時光的地方。歲月如流水般逝去,卻留下了厚重的歷史痕跡。歲月的腳步輕盈,而歷史的烙印卻深刻而清晰。
在這座寧靜的古鎮中,生活依舊繼續。白墻黛瓦映入眼簾,而那些珍貴的寶藏,就隱藏在你不經意間走過的路邊。
上塘街或許曾是繁華的商業街,至今仍保留著幾家米行、醬園、竹木行、南貨店、煙雜店。練塘盛產薄稻米、茭白、青蝦、魚蟹,從街上的建筑風格與早年商鋪的痕跡來看,這里曾是一個熱鬧非凡的交易與貨運中心。
人行橋上,船行橋下,古鎮的美景如詩如畫,直抵人心。中國的古鎮眾多,練塘或許并非最出眾,但若說有何獨特之處,那便是“陳云故里”的榮耀。練塘,這座紅色小鎮,曾孕育出無數壯烈的革命故事,而低調的中央領導人陳云,便誕生于此。
練塘古鎮保持著那份恬靜與慵懶的生活態度,小橋流水、弄堂小巷,將古鎮的淳樸與恬靜毫無保留地展現給每一位游客。這里沒有喧囂的叫喊聲,只有清雅的環境與令人難以割舍的寧靜歲月。
沿河老街,是原汁原味的水鄉古鎮日常生活寫照。傍晚時分,還能聽到長春園內飄出的蘇州評彈,那是根據當地老人的回憶及有關資料復刻而成,也是陳云最愛聽的曲調。
上塘街的建筑多為兩層小樓,沒有寬敞的院子,臨街的花格長窗,推門即入,頗似前店后宅的老式商鋪作坊格局。街中段有一座三角形過街騎樓,樓下一側是雜貨店,另一側則是家書印社。一座昔日的醬園依水而建,從河對岸望去,能清晰地看到墻上的“醬”字與運貨的私家碼頭。
踏過布滿青苔的石板橋,穿過幽深斑駁的長廊,步入舊宅深院。透過天井仰望那片天空,用心感受那份“舊時王謝堂前燕”的浮華與滄桑。留在心底的,或許有許多細膩而難以言表的情感,它們如同古鎮的每一磚一瓦,靜靜地訴說著歲月的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