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小紅書,有沒有一種錯覺,彷佛誤入了聯合國?
大量美國和歐洲網友涌入小紅書,目之所及全是熱情似火的老外在進行民間友好交流,一刷一個refugee。本來逛小紅書是為了解壓的,現在變成做閱讀理解了。
雅思人有救了,可以隨時隨地學英語了。
我的2025年至此最大的收獲是:成功記住了“refugee”這個單詞。
有交貓稅、交娃稅的 ▼
有教烹飪、學中文的 ▼
甚至還有約拉粑粑的 ▼
此處插一個詞語解析, 初來乍到的外國網友到新地盤,為了以示友好而自發曬自家貓或者娃,稱為“交貓稅”、“交娃稅”。小紅書網友也自發制作了“貓稅收據”,并在每一只有可愛貓咪的帖子下張貼,一場以貓咪為起點的“中美民間交流”就這樣轟轟烈烈的進行著。
一夜之間,“小紅書博主”成了當前最為流行的國際性職業,小紅書在Apple Store的下載量也史無前例的躋身榜單NO.1,估計3天就完成了3年的KPI。而至截稿時為止,小紅書平臺上“tiktokrefugee”話題的流量量也已達到到1億。
熱情的老外還在線幫忙批改英語作業,
中國網友為了表示感謝反手回贈一個高中函數解答過程。
一個來自加州的海洋生物學家,抱著誠意結交中國朋友的初衷,拍一些他研究的海洋生物,并且耐心答疑解惑。
還真是知識無國界啊。
小護士一句辛苦工作的抱怨更是得到了跨越太平洋的安慰。
這些外國網友們怎么忽然就發現了小紅書的新大陸呢?起因是特朗普考慮上任后暫停執行Tiktok(國際版抖音)禁令,以此兌現競選承諾。
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本人在Tiktok上擁有超過1400萬粉絲。不過就在截稿前一天他宣布將會繼續允許Tiktok在美使用,大概率是因為自己舍不得這1000多萬的粉絲吧。
更有意思的是coco Gauf在前兩天澳網比賽結束之后還逗趣地在鏡頭前寫下了“RIP Tiktok USA”的親簽。也雖然美國人民可以繼續開心地享用Tiktok,但大部分“網絡難民”依舊選擇留在小紅書,只有小部分選擇要依依不舍告別。
疫情期TikTok進軍國際市場,隨著人們居家辦公這一獨特生活模式而興起。不同身份背景的人都在上面分享有趣的日常生活,多元文化打破多語言和文化壁壘。厲害的是,在美國有1.7億(占美國人口50%)Tiktok用戶。
都還沒玩夠呢,這就可能要全面退出美國市場了,要失去Tiktok這個好玩有趣的視頻軟件,并再也找不到類似替代品了,美國網友此刻心情be like ▼
Tiktok上的超級大V們眼看老巢被端,也肯定不會坐以待斃的,以最直白的方式轉戰小紅書重新介紹自己。
話說回來為什么會是小紅書呢?
其實在美服上還有一個Tiktok此前就做好準備的替代app - Lemon8。不過大家覺得你Tiktok都要被封了,這個檸檬8有什么用,該封還是被封。
本土也有Facebook和INS,創始人老扎也一直在花重金游說國會封禁Tiktok,針對Tiktok老扎也早就copy制作好了一款同類型APP,等待潑天流量的“垂憐”。
不過網友們也根本不買賬,因為透過小紅書全世界人們也已經都了解到了最真實的中國,根本不像西方有些不良媒體渲染得那么負面,中國網友各個真誠且充滿善意。中國人和美國人在同一個社交平臺從未像現在這樣自由地聊天,美國人充分感受到了中國人的幽默,這些都是與固有思維中的認知截然不同的。
評論區兩國網友進行著風趣的互動,比吹著春風還要自在享受。
一名擁有數百萬粉絲的美國網紅在一段視頻中分享了她的轉移計劃:“拿走我的數據吧!我知道我們的政府不太好,但是我愛你們中國人,我根本不在乎中國擁有我的數據”。
另一位大V在她的告別視頻中更是充滿諷刺地說道:"哦,你們不想讓中國人獲取我們非常敏感的個人數據?那好啊,我們就直接把數據送給他們!"
而就小紅書這個app本身而言也自帶魅力,不同于Instagram的浮躁,小紅書內容更接地氣,并提供了非常實用的生活建議,比方普通人如何穿搭、如何規劃旅行,以及如何提升生活品質等等。
當然了,小紅書還有一個“得天獨厚”優勢,就是它是唯一一個外國號碼能直接注冊的平臺。
對于Tiktok refugees擔心自己來到小紅書是否會引起地盤主人不快的問題,中國網民則大方表示,那都不是事兒,我們白天用,你們網上用!
或許也真的是出于對中國人的尊重,現如今兩個美國人在小紅書使用中文聊天的現象隨處可見,可愛又逗趣。
不過由于小紅書目前還沒有翻譯功能,為了更加絲滑地交流,外國網友開始瘋狂地學習中國,壓根無需做宣傳就達到了有力的文化輸出。
往大了說這是國與國之間的積極互動,往小了說中文熱也一定是潑天的好事,因為這樣我們的孩子就不用再考英文了!
怎么說呢,雙方網民只要遵守平臺既有的社區文化,不要把政治帶到平臺,專注于分享生活的美好時刻就好了,其他都是小事兒。畢竟,只有peace交流,才叫做開放嘛。
這場“Tiktok難民”在小紅書的網絡行為藝術表演,其實也反映出了當下網絡文化的多元性和復雜性。不同的平臺有著不同的文化和用戶群體,當這些元素相互碰撞時,就會產生各種奇妙的化學反應,或許這也是網絡世界的魅力所在吧。我們不知道這場“表演”最終會走向何方,是“Tiktok難民”們完全融入小紅書,還是會形成一種全新的網絡文化,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本文編輯:Wendy小姐
美術編輯:豆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