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特朗普就任的日子,很多人都在關心其頒布的政策,但美國市場隱藏著諸多問題值得思考。
一方面,美股市場高度集中在“七巨頭”(英偉達、特斯拉、微軟、臉書、蘋果、亞馬遜、谷歌)手中,這七家公司不僅占據了標普500指數三分之一以上的權重,其估值也已達到僅次于互聯網泡沫的歷史第二高。
另一方面,杠桿式個股投資在美國愈演愈烈,尤其是2024年杠桿式單股ETF的規模迅速膨脹,一旦市場反轉,風險將被放大。此外,加密貨幣與ETF的結合也引發了市場的瘋狂炒作,如MicroStrategy的杠桿ETF以及特朗普家族推出的“特朗普幣”和“梅拉尼婭幣”。這些看似繁榮的市場現象,實則暗流涌動,值得大家提高警惕。以下,Enjoy:
來源:他山之石觀投資
作者:Saint Paul
今天,是特朗普總統上臺的日子。大家都在猜這位性格古怪的總統在上任后會實行怎樣的政策。
同樣古怪的,還有美國市場。美國市場最近兩年表現非常強勁,遠遠跑贏全球其他市場。但是,最近一些市場變化,卻讓人覺得似乎暗藏著一些問題。
我們在持續跟蹤許多海外投資機構后,總結他們對美國市場的擔憂。這些問題包括:美國市場的古怪體現美股七巨頭的集中度高的異常;加杠桿的個股投資行為;加密貨幣。
1
高度集中的美股“七巨頭”
過去10年,美國股市主要由大型科技公司推動。2013年,代表美股超大盤科技成長股的FANG橫空出世,代表了臉書(Facebook)、亞馬遜(Amazon)、奈飛(Netflix)和谷歌(Google)的首字母縮寫。2017年,大型科技公司擴充為,FAANG(臉書、蘋果、亞馬遜、奈飛、谷歌)。
這種集中度的趨勢在近期愈演愈烈。即便是2022年四十年未見的高通脹和快速加息,也僅僅讓美股市場略微喘息了一下。
2023年開始,在人工智能的推動下,美國市場經歷了前所未有的上漲。標普500指數在2024年實現了25%的收益(包含股息),這是繼2023年標普500獲得26.3%收益之后連續第二年大漲。而推動整個市場的主要力量,就是美股“七巨頭”(英偉達、特斯拉、微軟、臉書、蘋果、亞馬遜、谷歌)。
七巨頭在2023年和2024年的總回報率分別為76.27%和48.41%,占標普500在此期間累計總回報率57.59%的一半以上。其中2024年,僅英偉達一家公司便貢獻了標普500指數全年漲幅的21%。
這種少數幾家企業集中的上漲,帶來了它們在美股的集中度快速上升。現在僅僅這7巨頭,就占標普500指數的三分之一以上。
而且,如果單純看估值倍數(CAPE估值),現在美股市場的估值已經達到僅次于互聯網泡沫的歷史第二高。
七巨頭估值高企、集中度過高已經成為美股投資者的共識。對待他們的區別在于如此估值是否能被業績所揭示。但是,七巨頭能夠繼續維持過去的漲幅,并且表現遠超其他企業嗎?至少,大多數以“價值”為導向的專業投資者都不這么認為。
有些悲觀的美股投資者,已經用互聯網泡沫時期的“思科”與現在“七巨頭”進行對比。
思科與現在的人工智能時代最重要的是AI芯片一樣,20世紀90年代末的思科(Cisco Systems),掌握了當時互聯網時代最重要的交換機和路由器等網絡設備。這在當時互聯網使用爆發式增長之際,互聯網的“核心”。于是,思科成為股市寵兒,2000年3月市值突破5000億美元,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然而,盡管在互聯網泡沫之后的8年里,思科的銷售額增長3.3倍,每股收益增長4.2倍的情況下,但思科的股價給投資者帶來了80%的累計虧損。時至24年后的今日,思科的股東們也僅僅獲得基本持平的回報(不計股息)。
這個例子說明了,即使業務表現出色,公司在當時具有極高的行業比例,高估值下希望繼續獲得好的回報,就會困難重重。
2
杠桿式個股投資
經歷過2015-2016年A股大跌投資者,都會對杠桿式個股投資的影響記憶猶新。如今,個股杠桿投資在美國也愈演愈烈。
據彭博的報道,杠桿式單股ETF在2024年特別受歡迎。這個市場的參與者完全是個人投資者。而最近一段時間,個股ETF的日交易總額達到860億美元,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規模。你可以看看加杠桿的英偉達(NVDA)ETF的流量。
在過去的12個月里,帶兩倍杠桿的GraniteShares英偉達個股ETF這個產品的管理規模已經從1-2個億美元上升到了50多億美元。
到現在,杠桿式股票ETF的總規模,已經超過1000億美元。
圖:GraniteShares英偉達個股ETF(兩倍杠桿)資產規模(AUM):
在股價上漲的過程中,這種杠桿投資工具更加受益。同時,這種杠桿投資由于大量的資金流入,也會推動股價持續上漲。同樣,如果股價轉為下跌,它所帶來的損失,也會加倍痛苦。
3
當加密貨幣遇上ETF
比特幣在2024年全年漲幅125%。尤其是特朗普上臺后,比特幣價格上漲突破10萬美元。當然,比特幣本身就是大起大落的市場,這種漲幅不足為奇。
更加創新的是,當加密貨幣與ETF、杠桿交易互相碰撞,在這個環境擦起了更大的火花。
當比特幣飆升至10萬美元時,MicroStrategy(MSTR)的杠桿ETF工具吸引了大量資金流入。MicroStrategy從商業軟件公司起家,但現已發展成為一家杠桿式比特幣投機工具。它的兩個杠桿MicroStrategy ETF目前管理著26億美元的資產。它們的規模自特朗普大選獲勝以來的短短時間,已飆升近四倍。
最近,MicroStrategy將加入納斯達克100指數,讓這個市場更加有趣。納斯達克100指數由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中100家最大的非金融公司組成。納斯達克每年都會根據11月最后一個交易日的公司規模來更改入選的公司。
MicroStrategy加入指數意味著萬億美元級規模的ETF基金會自動購買MicroStrategy的股票,而不管其估值水平如何。市場向被動指數基金的大規模轉變推動了MicroStrategy的估值進一步達到極端水平。截至目前,MicroStrategy公司的市值為970億美元,而前四個季度的收入僅僅不到5億美元。公司首席執行官Michael Saylor在采訪中說,他認為公司的作用是
“比特幣證券化”
你可能會“比特幣證券化”這個詞感到很生疏,但這也許就是“金融虛無主義”的現狀。加密貨幣對沖基金Ikigai Asset的Travis Kling說過,當生活成本扼殺了大多數美國人時,金融虛無主義會質疑傳統的金融體系。社會流動已經超出了絕大多數人的能力范圍,讓“美國夢”成了一個虛幻的概念。這也是金融虛無主義的根本驅動力:這個體系不適合普通人。
嬰兒潮時期的1963年,美國家庭收入中位數能夠買入94股標準普爾500指數。這一數字在1982年市場底部時達到峰值,當時家庭收入中位數能夠買219股標準普爾500指數。如今,美國家庭收入中位數的收入只能買18股標普500指數。
所以,他們想嘗試一些不同的東西,完全無視下行風險,因為“人的一生只有一次”。
4
加密貨幣 Plus
情形類似,但更加火熱的還有“總統概念“資產。特朗普在正式入主白宮的前2天(1月18日),發行了象征自己勝利的數字貨幣“特朗普幣” 。引發了市場的炒作。“特朗普幣”以0.124美元的開始交易,12個小時就上漲超15000%;最高價格曾達到75.35美元(累計漲幅超過400倍),完全稀釋市值(FDV)接近800億美元。
特朗普說, “……是時候慶祝我們所代表的一切了:勝利!加入我特別的特朗普社區。現在就獲得你的特朗普幣。“
特朗普的兒子Eric說,這將是“金融的未來”,“我們才剛剛開始”。
能夠讓特朗普支持者冷靜下來的,還得是第一夫人。1月20日,特朗普的妻子梅拉尼婭也推出了自己的加密貨幣:梅拉尼婭幣。“第一夫人幣”一經推出,立刻對特朗普幣造成了巨大沖擊。短短兩個小時,“特朗普幣”價格接近腰斬。
不過,無論第一夫人怎么砸盤,特朗普家族都是最終受益人。掌握了80%貨幣供應量的CIC Digital和Fight Fight Fight公司,都由特朗普家族掌控。僅僅兩天時間,就讓特朗普家族的紙面財富從10億級富豪升級成百億級富豪。
這些問題的參與者,大部分都是個人投資者。看起來,這有市場流動性寬裕的因素,有個人投資者對于風險偏好快速上升推動的影響,有金融虛無主義的影響。
最終,從結果上看,雖然他們參與的這些市場變化看起來紙面回報很大,但是歷史一次次的告訴我們,這些金融活動,遲早會回歸理性。但是最終獲得實際收益的,看來不會是那批擁入小紅書的幾百萬美國人。
(圖片來源于網絡,部分數據及圖片來源于彭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