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必吃雞。先吃為敬。
——今天的編輯 門牙
沒有人能動搖廣東人吃雞的執念。
這其中,清遠雞煲獨以一“鮮”字著稱。湯水清甜,原汁原味,雞肉嫩滑……加上廣東人骨子里帶來的那種滋補得宜飲食邏輯,歡迎進入這個與老火靚湯強相關的火鍋宇宙。
暖烘烘的雞煲,以騰騰熱氣之勢,全面攻占成都人舌尖上的冬天。之前走到街上,抬眼一看:誒,廣東雞煲。還沒走兩步,又是廣東雞煲。
打開美食軟件,一搜,大大小小的廣東雞煲,從2024年開始,已經陸續在成都開到了15家往上數。
這么大的陣仗,讓我起了想試一把的念頭。想要看看,逃出廣東地圖卻也沒逃出廣東人手心的雞們,是咋個瞄準了成都人的味,咋個服上了成都的水土?
我和朋友@淑華 走到這家店門口,相互對了一下眼色。若不是看這廣東雞煲幾分薄面,真真兒是自己走門前經過,大概率不會有想進去吃一嘴的沖動。
大幅手寫體的招牌,店內略帶刻意營造出濃濃港味,直呼三字大名的“阿秀妹”……“網紅”風,是我們這一代致力于到處找吃的老成都不可觸碰的逆鱗。
也不說這種所謂的“網紅”就一定不好。不曉得你們覺不覺得,這樣的餐廳一多,批發量產的味道千篇一律,說不上難吃也說不上好吃,吃了半天也吃不出個所以然。就還蠻尷尬的。
抱著試一試的態度落座,菜單上98元的套餐,就是我倆事先商量好的退路——外套不脫包包不取,不好吃馬上走。
趁上菜的功夫,我和@淑華 照著墻上資格潮汕火鍋蘸料的打法,開始兌佐料。一共三種味型,服務員力薦長達5個步驟的味型三。
1勺秘制辣椒醬與1勺秘制姜蓉落碗,@淑華 悄悄說了一句:誒還可以得嘛,它這兩個醬聞到還像那么回事。
話音剛落,又添兩顆小青檸,當即擠出汁水,便是這蘸料中,最樸實的果香酸甜味。
約摸5分鐘,鍋兒上桌。同時出場的,還有一碟鹵味和一提青花亮色的雞肉。
和菜單上五顏六色的無花果鍋底相比,我們點的五指毛桃鍋底要低調幾分。幾顆紅棗和枸杞,無形戳中養生青年的心。管你手心涼還是背心涼,一碗湯下肚,心尖尖都給你捂得熱熱和和的。
兩勺熱湯澆灌,喚醒了蘸碟里面獨家秘制的香。用筷子和轉,正紅與金黃對沖,即刻泛起微微油光——這可是所有肉啊菜些出浴之后,官方唯一指定的香味衣裳。
和以往吃潮汕牛肉湯鍋的流程一樣,碟子兌好就可以下雞肉。我印象中清遠雞大只,略微偏肥。
這幾盤雞肉已經精細脫骨并切小,連皮帶肉呈粉紅色,水靈,新鮮。
遇上滾沸的湯水,只需拿筷子輕柔快速地攪散。差不多10秒左右,雞肉變色,把大漏勺往鍋邊邊上一靠,開吃。
第一口,就是直給的:鮮、嫩、甜。
廣東人不愧是全國地圖上弄雞的頭把交椅。這一小坨雞肉入口,像云朵一樣散開,絲絲點點地釋放藏于紋理縫隙之間的初始原味。
那種忠于本味的精妙烹制,讓人跪服。隨著咀嚼動程的交替,即可嘗到雞肉最理所應當的那種好吃。
蘸料確實有加到分。調了味的原湯,像是給你的味覺發了一臺顯微鏡,讓雞肉的鮮甜和嫩氣,從1080p到4K,由舌尖至顱內,精準又清晰地滾動播放。
香菜和小米椒在收尾處再來一波助攻,回口便是更為香濃馥郁略帶一絲辣味的清甜香。
之前一直聽說脆皮雞脆皮雞,我們都誤以為這“脆皮”會是經過油炸或煎烤之后,雞皮起的虎皮。
結果不是,所謂脆皮,就真的是不靠半點肥膩就果斷出圈的清遠雞皮。
連皮帶肉地汆燙熟,雞皮遇湯變得充盈。一咬,Q彈爆汁之外,回敬給咀嚼系統一絲反作用力。
刻板印象立馬被矯正規訓——脆,就是自然而然的脆。是清遠雞走廣東帶到成都的脆。
趁著第二輪雞肉下鍋,我拈了一夾鹵菜嘗。
腸腸兒糯嘰嘰,郡肝兒脆蹦蹦,不要看這個只是套餐中不起眼的小配菜,這一口依然獨具潮汕鹵味那種“小火慢燉至軟爛入味”的含金量。
套餐配的菜不算多,卻也夠吃。雞肉吃個現撈,雞翅和雞爪自然要靜待其吸附湯之精華之后,變得耙糯。
切換到素菜模式,有響鈴卷和娃娃菜。潮汕火鍋萬年不變的絕佳配角。響鈴卷遇上冒泡起舞的熱湯,即刻舒展筋骨,變得泡臊。
事先經過油炸而產生的小氣孔立馬開始作業,從干硬變濕軟的過程,像是一塊磁鐵,從各個維度暴風吸入彼時這一鍋湯水的醇厚香濃。
雞爪、雞翅是和雞架一個梯隊的。
想吮指啃骨頭就吃雞架,雞爪雞翅更像是一次提煉精華的前情提要,一抿就軟爛脫骨,帶人再次領略清遠雞綿長的溫柔。
吃到這兒,我和@淑華 已經飽了。她見菜架上還有一袋泡面,問我吃不吃,我說可以不吃。她提議:先煮。
我仔細一看,華豐三鮮伊面,八十年代末生產于廣東珠海地區。正所謂“食華豐,路路通”。這包配料相對干凈的老方便面壓軸收尾,當之無愧。
在把鍋底吃穿之前,我和@淑華 又先后用漏瓢從鍋里撈起了五指毛桃、枸杞紅棗、蜜棗和海底椰。
“你看是不是,我們那年找那個廣東嬢嬢買的湯料包里面,就是這些東西。”“這個這個,我們去泉州的時候喝的那個湯里頭也有。”
挨到大點兵之后,我倆一人喝了一碗鍋底湯才肯作罷。拍腦一想,剛剛是哪個說不好吃就跑的?
心懷對廣東雞煲的憧憬和對“網紅店”的偏見到這兒來吃,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客觀公正地評判:味道竟然不差。
這個雞煲賣得到我的錢。它在白味湯鍋的門派里面,清淡不寡淡——
它沒有潮汕牛肉湯鍋那種紅肉與生俱來的奶香,也沒有四川連鍋子那種油珠珠兒浮面的肥膩,更沒有菌湯、酸湯、羊肉湯那種大開大合的絕對主角。
你想吃肉,可以放放心心吃肉,想喝湯可以輕輕松松喝湯。一餐吃下來,飽足無負擔,只剩一絲甘甜余香在味覺體系中回蕩。
@淑華 一句話總結:是我會再來吃的白味火鍋。
是的,沒有人能質疑從吃雞大省活著跑出來的雞。這廣東雞煲拿到成都的冬天來吃,巴巴適適的嘛!
今日編輯 | 想去潮汕地區的門牙少女
本文系談資“成都Big榜”官方稿件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文章、不得使用文中圖片
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Fion
最美不過夕陽紅
@UU
窗外雙黃蛋
@瀟瀟雨
落日摔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