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一則“河南街年貨大集開集”的消息勾起了興致,經過2024吉林市文旅大發展的推動,許多市民已然發現,憑借一股以往所少有的文化氣韻,如今這條百年商業街洋溢出有別過往的全新魅力。稱之為“有別過往”或許不甚準確,其實如今河南街的新姿新貌中,包含有大量不同歷史時期的舊元素,這些元素被巧妙地與商業文化整合為一體,充分發揮“底蘊”的力量,讓游人行進其間時,游興禁不住油然而生。
河南街是吉林城最古老的“五街四行”之一,其名稱與河南省無關,而與一條小河有關。有人說這條小河就是吉林市牛馬行的那條“風水河”,也有人說是清代吉林內城的護城河,無論哪一種說法正確,東西向長度有限的小河都足以佐證河南街的命名和發展是由西段向東延展的。
歷史上的河南街是吉林將軍公署通往大東門的通衢大道。清同治六年之后,河南街西起尚儀街,跨越人來車往的二道碼頭街、三道碼頭街,在朝陽門內與通天街形成一個“褲襠岔”。而據《吉林外紀》記載,清道光年間,后來大名鼎鼎的通天街并不是“五街四行”之一,重要性尚不足以與河南街并論。
河南街的重要與商業有關。根據歷史記載,吉林城的商業發展有些像順時擺動的時針,清初時,吉林城最熱鬧的街巷為“西街”和西門一帶,繼而又擺動到北大街,再后來熱鬧喧闐的商運則轉移到了河南街,而此時大概當是晚清時期吉林地方統治中樞南移到江邊之后。
到了民國初年“吉長鐵路開通后,東關商埠地的形成,促使河南街更加繁榮起來。店鋪門前的幌桿上,到處飄著棉布招牌,沿街顧客熙熙攘攘,終日喧鬧。那時河南街各店鋪經營的品種,日趨齊全:有糖果糕點、布匹綢緞、服裝百貨、筆墨紙硯、鐘表眼鏡、中西藥品、魚肉蛋禽、干鮮食雜等。其間戲院、飯館、茶座、旅店應有盡有。后興起的位于河南街中段路南的和興隆商號,以其經營規模之大、店堂之豪華,名冠全省”(《古城商韻》)。
雖然早有盛名,但直到民國時期,河南街的路面始終為狹窄的土路,土路兩邊修有木制排水溝——陽溝。陽溝內側留有人行道,人行道一側則是林立的商鋪。
《吉林市地名志》記載:1933年—1934年期間,日偽當局向河南街沿街商戶集資,將道路翻建為柏油路面。新路竣工之后,河南街人頭攢動,和興隆、義順盛(東方商廈前身)、育生遠、永發長鞋店、福源館茶食店、同芳照相館、國泰電影院、斯美香飯店等老字號林立街道兩廂,一眼望去,商事熱鬧程度倒也稱冠城內,此情此景曾被好事者類比日本東京銀座商業區,稱作“吉林城的銀座”。
可惜在日偽盤剝欺凌之下,河南街的熱鬧并不持久,更不真實。從上世紀四十年代中期開始,河南街日漸蕭條。直到解放后,在人民政府的努力下,國營、集體及個人商業、飲食業、服務業才在百年老街上重現興旺之態。于是借老照片俯仰今昔,唏噓昭然變化之際,人們不免發出“數風流,看今朝”的慨嘆。
本文為優雅的胡子原創文章,其他自媒體轉載須經作者同意
特別鳴謝賈大為先生(網名易林學館)對本人撰寫此文給予的支持和鼓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