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即將來臨,對于許多家長來說,這是一個既讓人期待又充滿挑戰的假期。一方面,孩子們終于可以從緊張的學習生活中解脫出來,享受一段自由自在的美好時光;但另一方面,作為家長,又擔心如果完全放手讓孩子們玩耍,可能會影響他們的學習成績和未來發展。
因此,在放松與學習之間找到平衡點成為了眾多家庭面臨的難題。知名校長陳錢林在新書《看見孩子的宇宙》中指出,從家庭教育的角度看,這里有個如何引導孩子學會時間管理的學問。
新書《看見孩子的宇宙》上市3個月內緊急加印4次,深受家長朋友們的喜愛。陳錢林老師用聊天式語言和場景式教學將教育的真諦娓娓道來,干貨滿滿,讓家長輕松實現教育理念入心、具體做法入行。
那么,寒假期間怎樣才能讓孩子們“宅”而不“荒”呢?一起來看知名校長陳錢林給家長們的寒假“法寶”!
摘編自《看見孩子的宇宙》
文 | 陳錢林
圖 | Unsplash
時間是需要管理的
孩子在幼兒園、在學校里,因為有校風校紀的要求,會表現出社會人的素養,作息時間相對正常。而在家里,離開了社會人的規則,自然人的本性就會滋長,最突出的問題就是作息時間紊亂。引導孩子做好家庭時間管理,可以很好地培育自律品質。在我家孩子倆幼兒期的時候,我就和他們口頭約定好作息時間。
上學后,我引導他們制訂作息時間表。我的家教思想是:
第一,必須制訂作息時間表,這是硬性要求。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我對孩子倆都嚴格要求。因為講清楚了作息時間的重要性,孩子倆都很認真做,當嘗到甜頭后,自然很容易由他律變成自律。
第二,至于作息時間表到底怎么樣,那是孩子自己的事。我會參謀,但僅僅是參謀而已,最終由孩子自己定。如果不好執行,隨時都可以改。比如,孩子說早上6點起床,8—9點閱讀,10—11點鍛煉身體……我都說行。過段時間,孩子說早上6點起床太早,那就改嘛,直到孩子自己滿意為止。
第三,凡制訂了作息時間表,就要嚴格執行。在我們家,學習時間玩游戲是犯錯誤,玩游戲時間在學習也是犯錯誤。
為什么要有作息時間表
對孩子來說,需要有一定的規則。孩子的成長,是一個與大人斗智斗勇的過程。如果沒有規則,單憑說教很難形成良好的習慣。
對家長來說,如果孩子沒有作息時間表,很容易出現家庭教育的隨意性。比如說雙休日、寒暑假,司空見慣的是,家長忙完自己的事,看到孩子沒在學習,心里就緊張了,往往隨口而出“快給我去學習”。這實際上是瞎指揮,孩子很容易有逆反心理。
如果有了作息時間表,該玩的時間讓孩子玩,該學習的時間管一管,教育上能夠輕松些,家長的心情也可放松些。
家庭教育,貴在“法治”。有家長喜歡時時、事事管著孩子,這是“人治”,看起來好像也能管住孩子,但靠大人講一句孩子做一點,孩子容易形成被動的性格。
“法治”則不同。家長管著規則,規則管著孩子,孩子知曉規則,也容易主動遵守,容易形成自律的好習慣。如果家里沒有規則,相當于國家沒有法律。作息時間表,就是極其重要的時間管理規則。
為什么要讓孩子自己制訂作息時間表
合適的規則是金鑰匙,不合適的規則是繩索。如果大人想當然地把規則強壓給孩子,要么不適合孩子,要么不被孩子喜歡。只有讓孩子自己摸索,才有可能形成最適合孩子的時間表。讓孩子自己制訂作息時間表,有諸多好處:首先,容易執行,家長管起來力度可大些,起碼孩子沒理由反抗。其次,能夠培養自主意識,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家庭教育,不是為了管住孩子,而是重在培育獨立人格。最重要的是,自律習慣,不只是為了培養習慣,更難的是在習慣養成的過程中形成自律素養。孩子倆從小就對作息時間把握得很好,比如晚上洗漱、早晨起床等,小小年紀就不需要大人提醒了。孩子倆小時候常約定的就寢時間是晚上八點半。有時我家來了客人,我們聊著聊著忘了時間,忽然發現孩子沒在場,一看時間八點半了,那么他們肯定是準時上床了,客人們對此總是稱贊不已。
孩子倆按時作息的好習慣,在中學階段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學生學習的任務多,忙了容易亂,有了作息時間表,勞逸結合就有保障。加上我為孩子爭取的自主選擇作業的特殊權利,到了某個點該休息了,再多的作業他們也不管而會先休息。孩子倆都很好學,會選擇最有意義的學習內容,學習效率反而更高了。
我兒子14歲考上中科大少年班。大學期間,兒子基本上做到晚上10點就寢,早上7點前起床。后來兒子在中科大的平均績點在數學系最拔尖,這與良好的作息規律有關。中科大少年班學院原院長陳卿教授曾與我談到決定孩子能否成才的兩個重要因素,一是時間管理能力,二是計劃能力。我非常贊同他的觀點。我想,引導孩子制訂并實施作息時間表,能幫助孩子培養時間管理能力,而制訂時間表的這個過程本身,又能幫助孩子培養計劃能力。
作息時間管理重在自主
作息時間自主管理,既關系到健康生活,也關系到孩子上學后的學習效率。我一直認為,家庭作息時間自主管理的習慣,是幼兒園小朋友和小學低段學生最重要的習慣之一,也是培養孩子自律素養最好的抓手之一。如果孩子在家里能做到自主管理作息時間,那么教育已經成功一半了。
2017年,我在《南方都市報》開辟“陳錢林說家教”教育專欄,寫了篇《時間需要管理,不妨試試作息時間表》,后被全國媒體大量轉載。2020年初新冠疫情嚴峻時,《中小學管理》約我開設“陳校長說家教”專欄,我再次寫了一篇《宅而不荒,你需要一張時間管理表》,這篇文章馬上被《中國教育報》選中并以《延期開學,怎樣讓孩子“宅”而不“荒”?這個法寶你必須知道!》為題轉載。
我在廣東碧桂園實驗學校做校長時,全校小學部實施家庭作息時間自主管理計劃,每位學生制訂雙休日、寒暑假家庭作息時間表,學校課程體系中專門設計了在班會課定期組織學生分享家庭作息時間自主管理的做法與體會。家庭作息時間表也在碧桂園教育托管的機器人谷配套新學校——北滘鎮第一實驗小學和擁有百年歷史的村居小學北滘鎮第二實驗小學全面推廣,深受學生喜歡和家長好評。
近幾年,全國各地的教育部門都在推廣家庭作息時間表的做法,自媒體也推出介紹家庭作息時間的大量文章,這無疑是大好事。但我發現有些文章說的時間管理,只是讓家長給孩子做個作息時間表,我覺得這種說法并沒有抓到點子上,是片面的,甚至是有害的。如果都是家長想當然給孩子找個時間表,要求孩子嚴格遵守,這對幼小的熱愛自由的孩子來說,無疑是苛刻的,并不利于童年的幸福。
我的經驗不是家里有個作息時間表,而是幫助孩子形成作息時間自主管理的習慣,找到家長宏觀調控與孩子愛好自由之間的一個平衡點。自主管理,貴在自主,是引導孩子自己制訂作息時間表計劃、自主管理自己的時間。只有自主,才會有達成目標的成功感,才會有幸福人生需要的自律素養。
《看見孩子的宇宙》
作者 陳錢林
出版日期 2024.09
當當購書鏈接
博庫購書鏈接
內容簡介
本書是資深家庭教育專家陳錢林研究兒童教育40年的精華。
在書中,陳錢林認為作息時間自主管理、自信說話、自由閱讀、自主探究等習慣最重要,并介紹用家規和評價引導自律的方法。他闡述了其獨創的拓展學習、探究學習、超前學習等自學方法,并介紹了如何自學語文、數學、英語、科學。他深入解讀什么是健全人格,并介紹激發內驅力、引導自立的方法。書中還介紹了其龍鳳胎兒女從出生到16歲的成長故事,讓讀者對各年齡段的家庭教育有系統的認知。
本書寫的是家庭教育,揭示的是兒童教育的本質,都是拿來就可用的教育方法。
陳錢林
先后在浙江和廣東做過小學、初中、高中校長20多年。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首批講座專家、浙江省第八屆督學。
悉心于家庭教育研究,龍鳳胎兒女均成世界名校博士。曾在《人民教育》、《中小學德育》、《南方都市報》、今日頭條、浙江新聞網等開設“陳錢林說家教”專欄,在《中小學管理》開設“陳校長說家教”專欄;其教育理論和研究成果被新華社、學習強國、《光明日報》、《浙江日報》、《解放日報》、《廣州日報》、《中國教育報》、《中華家教》等報道。
獲教育部第四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長三角第七屆最具影響力校長等榮譽。暢銷書《家教對了,孩子就一定行!》入選中國教育新聞網2015年度“影響教師的100本書”,《教育的本質》被廣東省教育廳選入中小學教師暑假讀書活動推薦書目。
↓ 點擊名片,關注浙江人民出版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