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隨著特朗普即將正式上任,對華限制芯片相關的禁令開始變得撲朔迷離,《芯片與科學法案》似乎也有可能會被取消。
美國兩任總統反反復復的態度和“互相掀桌子”,搞了一出“鬧劇”。那么,這幾天發生了什么?本文將進行盤點。
電子工程世界(ID:EEWorldbbs)|出品
拜登:下場前的瘋狂
隨著拜登距離離任的日子越來越近,他對于芯片領域制裁的力度近乎“瘋狂”,出臺一連串的政策。如果這些政策都成真,也許美國未來就面臨“批條子”時代,如此極端的措施無疑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首先,于1月9日出臺“三級芯片限制措施”,把全球國家和地區分為Tier 1、Tier 2、Tier 3三級:
一級管控(Tier 1):不受限制獲得美國芯片,包括美國及其少數盟友,即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荷蘭、比利時、意大利、瑞典、挪威、芬蘭、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地區等18個國家和地區;
二級管控(Tier 2):面臨以國為單位的總算力限制,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屬于這一層級。在2025 -~2027年期間,每個國家和地區只能獲得約5萬塊GPU。不過,如果申請到 “經過驗證的最終用戶”(VEU)資質,可獲得更高上限,且上限會隨時間推移逐步提高;
三級管控(Tier 3):數據中心將被全面禁止進口芯片,適用于美國武器禁運的約24個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大陸、俄羅斯等。不過,總部在這些地區的公司,若同意遵守美國政府的安全要求和人權標準,可突破所在國家的限制,獲得更高限額,被授予VEU資質。
這次公布中,英偉達罕見發聲。NVIDIA負責政府事務的副總裁Ned Finkle在聲明中表示,極端的“國家上限”政策將對全球主流電腦市場產生深遠影響,卻無助于促進國家安全。
其次,于1月14日針對中國網聯汽車出臺禁令。
拜登政府正式發布的《保護信息和通信技術與服務供應鏈:網聯汽車》最終規則中,禁止銷售或進口集成了“受外國對手管轄或指揮”的實體供應的特定硬件和軟件的網聯汽車相關交易,以及零售相關組件的交易。此舉不僅擋住了中國汽車和卡車進軍美國市場之路,而且也不讓其他國家生產但使用了中國制造軟硬件的汽車在美國銷售。
美國商務部表示,將從2030年款車型開始禁止進口中國和俄羅斯的車輛連接系統硬件,包括藍牙、蜂窩和衛星組件;從2027年款車型開始禁止使用中俄的自動駕駛軟件。對于沒有車型年份的車輛,硬件禁令從2029年1月1日起生效。美國商務部還要求部分進口商和制造商提交年度報告,以證明其遵守了禁令。
另外,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于1月15日,發布兩項規則,一是更新對先進計算半導體的出口管制,二是將25家中國企業及其相關實體列入實體清單。這一行動被外界視為拜登“最后的瘋狂”。
2022~2024年,拜登政府連續三年出臺“1007規則”“1017規則”“330規則”“1202規則”等先進芯片出口管制規定,而在此次更新中,最受關注的便是晶體管數量超過300億個,且在14nm/16nm或更先進節點上制造的芯片限制升級,全鏈條盡職調查新規出臺。
荷蘭政府隨即宣布將強化其出口管制規定,與美國最近更新的限制措施保持一致。根據新規定,自4月1日起,荷蘭公司如阿斯麥(ASML)在向海外客戶出口特定測量與檢測設備時,必須事先獲得荷蘭政府的許可。
最后,當地時間1月15日20時,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發表總統任內的告別演講。
拜登在演講前寫了一封公開信,提及了四年任期一系列問題上的表現,其中還重點提到了半導體行業競爭。
特朗普:撤銷拜登所有行政命令
前幾日,一則消息引發業界廣泛關注。當地時間1月19日,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在華盛頓市中心舉行集會時稱,他上任后將廢除美國現任總統拜登宣布的每一項行政命令。
特朗普表示,他即將簽署的行政命令涉及邊境安全、能源、聯邦政府開支、短視頻社交媒體平臺TikTok、“多元化、公平與包容”政策等。
目前,從TikTok恢復美用戶服務,特朗普提出希望美國在一家合資企業中擁有 50% 的股權,以此讓TikTok繼續運營,以及諸多巨頭取消DEI(多樣性、公平性和包容性)辦公室和項目來看,我們并不知道特朗普會不會對拜登對于芯片方面的一些行政命令進行廢除。
比如說,美國《芯片和科學法案》就很有可能會被取消。據報道,美國新總統特朗普上任后,美國《芯片和科學法案》預計不會持續太久。盡管民主黨和共和黨都同意該法案,但新政府并不支持該法案及其支出。
當然,也存在一線生機。1月19日報道顯示,雖然特朗普在大選之前,特朗普批評了《芯片法案》,稱其存在嚴重缺陷,并提議征收關稅作為替代方案,但特朗普提名的新任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 (Howard Lutnick)將從吉娜·雷蒙多 (Gina Raimondo)那里繼承項目管理,并表示他將計劃繼續實施該計劃。盡管據報道新任商務部長計劃繼續實施該計劃,但特朗普團隊中的其他人并不太喜歡該計劃。
目前,美國《芯片與科學法案》已經分配了390億美元的贈款,并刺激了超過4500億美元的私人投資。但回流美國,似乎是美國的黃粱一夢。英特爾、三星、臺積電都先后面臨一些挫折,總之就是費力不討好。
而且,該法案還存在一定風險。要知道,敲定芯片法案的時機適逢“大缺芯時代”,那時候,諸如歐盟芯片法案的一個重要的判別就是需要增大產量,防止再次出現供應危機。而現在,半導體正在走向下行周期的谷底,芯片持續了一年多的去庫存,正在不斷接近回暖。反觀許多獲補貼的項目未來生產的目標時間都在2026年~2030年這一階段,可能剛好撞上下一次半導體下行或過剩。
不過,按照以往我們對于特朗普的了解, 對于芯片和半導體,特朗普一向“狠辣”,雖然有可能廢止一些拜登的行政命令,但很有可能在其他方面“作妖”。
荷蘭:不再披露
昨日報道稱,荷蘭政府決定,將光刻機巨頭阿斯麥的對中國銷售情況,排除在敏感商品出口信息的披露范圍之外。
據路透社報道,荷蘭外交部證實,荷蘭政府從2023年9月起不公開披露阿斯麥在中國的大部分銷售情況。該政策此前從未被報道過。
這一舉動備受關注,荷蘭此前向來會披露具有潛在軍事用途的“兩用”商品出口信息,而上述消息意味著,原本依賴披露數據來了解各國軍事能力的專家以及議會,可能不能再掌握全面情況。
荷蘭2023年在美國政府施壓下,出臺了一份具有軍事意義的“兩用”商品清單,重點針對阿斯麥的深紫外光刻機(DUV),規定該設備需要申請許可才能出口,最先進的極紫外光刻機(EUV)則一直需要出口許可。
盡管DUV比EUV落后一代,但它仍是制造汽車、手機、電腦以及機器人芯片必不可少的最常用設備。報道指出,荷蘭上述決定牽涉到經濟和軍事利益問題,因為ASML客戶購買的光刻機類型,決定了他們能夠制造的芯片精密程度。
荷蘭外交部通過書面回復說,雖然必須披露歐盟認為是敏感商品(例如EUV)的許可證授予情況,但在新清單上,這一要求并不適用于DUV,“原因是(披露)這些信息將很容易追溯到特定的公司,從而泄露敏感的商業數據”。
中國:出手反擊
首先,前幾日,中國啟動對美國芯片制程調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國內有關芯片產業反映自美進口成熟制程芯片低價沖擊國內市場事答記者問,有報道稱,中國國內的成熟制程芯片產業面臨來自美國進口產品的不公平競爭,有企業提出了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的請求。有記者提問:商務部是否已經收到這類申請?能否向我們透露相關情況?
商務部回應稱:國內芯片產業界反映,近期拜登政府對其芯片行業實施了大規模補貼,這使得美國企業獲得了不正當的競爭優勢,并以低價向中國市場出口成熟制程芯片,侵害了我國產業的合法權益。國內產業的擔憂不無道理,它們有權依據規定提出貿易救濟調查的申請。在此,我要明確指出,對于國內產業提交的申請和訴求,我國的調查機關將依據中國法律法規和世貿組織規則進行嚴格審查,并依法啟動相應的調查程序。
同日,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發聲,文章稱,一段時間以來,美拜登政府對本國芯片行業施以巨額補貼,使得美企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不平等優勢,并以低價向中國出口芯片產品,嚴重損害了中國國內產業的合法權益。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也表示,支持中國相關芯片產業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其次,對于《芯片與科學法案》,中國也開始展開了調查。近日,中國商務部宣布已對美國政府根據《芯片與科學法案》向美國芯片制造商提供的補貼政策展開調查。據中國國有媒體《環球時報》報道,中國商務部收到國內芯片企業的投訴,指控美國政府的補貼政策導致美國芯片制造商在成熟工藝技術領域獲得不公平競爭優勢,進而對中國芯片企業造成損害。
總之,引用《人民日報》的一句話——半導體產業高度全球化,其產業鏈供應鏈的形成和發展,是市場規律和企業選擇共同作用的結果,美方構筑“小院高墻”終將作繭自縛。
歡迎將我們設為“星標”,這樣才能第一時間收到推送消息。
關注EEWorld旗下訂閱號:“汽車開發圈”
回復“Auto”,免費領Autosar入門與實踐資料包!
掃碼添加小助手回復“進群”
和電子工程師們面對面交流經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