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爛漫”王夫人
——洞燭
直來直去
她沒意識到這個
四大家族里,王家的王子騰先任京營節度使,后升任九省統制、九省都檢點。
所以,和另外三家不同,王家世代是軍人,沒變過。
軍人是有軍人的特點的。
鳳姐協理寧國府,點卯、分工、團隊合作,一切過程服從于目標,賞罰清晰,誰的面子都不給。
完全就是軍隊里那套措施,
王夫人也一樣。
劉姥姥形容王夫人“著實響快”。
在第七十四回中,作者旁白為:“王夫人原是天真爛漫之人,喜怒出于心臆“
這兩個描述是一致的,說明王夫人很直接,甚至是非常直接。
這當然有性格因素,但也有家庭特色,
軍人家庭往往紀律嚴明、等級森嚴,對上級命令的絕對服從是一種根深蒂固的行為準則。
同時,也相對單純,所以在處理人際關系和事務時,不擅長靈活多變的手段,更多地表現出一種簡單直接的行事風格。
王夫人的“響快”和“天真爛漫”在書中有很多佐證。
初見黛玉時,王夫人便毫無顧忌地數落寶玉的毛病,全然不顧及場合與身份的敏感性。
作為長輩,這么直白,這么坦率,多少是有點失禮的。
但她沒意識到這個。
她就是習慣性的直來直去。
二十八回有個場景:
王夫人道:“前兒大夫說了個丸藥的名字,我也忘了。”寶玉道:“我知道那些丸藥,不過叫他吃什么人參養榮丸。”王夫人道:“不是。”寶玉又道:“八珍益母丸?左歸?右歸?再不,就是麥味地黃丸。”王夫人道:“都不是。我只記得有個‘金剛’兩個字的。”寶玉扎手笑道:“從來沒聽見有個什么‘金剛丸’。若有了‘金剛丸’,自然有‘菩薩散’了!”說的滿屋里人都笑了。寶釵抿嘴笑道:“想是天王補心丹。”王夫人笑道:“是這個名兒。如今我也糊涂了。”寶玉道:“太太倒不糊涂,都是叫‘金剛’‘菩薩’支使糊涂了。”王夫人道:“扯你娘的臊!又欠你老子捶你了。”寶玉笑道:“我老子再不為這個捶我的。”
這是王夫人與寶玉母子很難得的一段輕松而溫馨的對話,在場的都是自己人,寶玉很放肆,王夫人講話也很隨便。
場面確實很感人,但隨便得簡直有些粗鄙了。
一般貴族家庭的母子情深,是不會有這樣的畫面的。
維持秩序
她不創造秩序,但她維持秩序
即便人過中年,諸如委婉含蓄之類的世俗禮節,對王夫人依然幾乎沒有約束,所以在表達時往往不假思索,只是本能地將內心想法直接吐露,到像一個未經復雜社交禮儀雕琢、不懂掩飾的孩童,行事全憑當下的沖動。
飽受詬病的金釧事件中,她的反應就是典型的過激。
僅僅因為金釧兒的一句戲言,她便暴怒,全然不顧多年的主仆情分,即刻將金釧兒攆走。
這一行為幾乎是瞬間爆發,毫無緩沖與斟酌的過程。
主觀性占據了絕對主導。
但這其實也很“軍人”。
只有在軍隊里,才會在面對所謂“違反規則”的行為時,采取零容忍的態度,而不對具體情境和他人情感進行細膩考量。
一旦認定錯誤,便立即采取嚴厲的懲罰措施,以維護自己所認定的秩序。
對別人講秩序,對自己也一樣。
在賈赦謀娶鴛鴦一事引發的風波中,賈母氣糊涂了,火撒到王夫人身上。
但她只是默默佇立,不敢有絲毫的辯解與反駁。
這當然是對長輩權威的絕對服從,不管對錯,先接著。
不轉彎,不說話,就這么硬接。
這么多年的婆媳了,而且是真正的事不關己,這頓批評,簡直是莫名其妙。
但她就是老老實實站著,一句都不敢說。
軍人家庭的成長經歷,讓她習慣于服從上級命令,面對賈母的誤解和訓斥,她自動將其視為一種不可違抗的權威指令,從而選擇了最保守的應對方式——沉默。
這種沉默背后,是她對階層本身的尊崇,以及在強勢長輩面前因長期家庭環境影響而形成的心理定式。
對上,權力高于一切;
對下,秩序高于一切。
這兩個“一切”,構成了閉環。
她不創造秩序,但她維持秩序。
對不對,好不好,都不重要,秩序本身才重要。
這是一個單向的線性系統,這個系統,才是王夫人深入骨髓的思維慣性。
最典型的就是繡春囊事件。
在發現繡春囊后,她居然不假思索地將懷疑對象鎖定為鳳姐,完全忽略了其他眾多的可能性。
一方面,這表明她缺乏起碼的分析能力。
另一方面,這也是根深蒂固的階層觀念——除了自己的親人,其他人都不是人,都不存在。
她的思維被禁錮在一個狹小的空間里,無法從更宏觀的角度去審視問題。
但這不是簡單的狹隘,更反映出她在管理決策上的嚴重缺陷。
管理手段
從本質上說,管理無非就是獎懲
從本質上說,管理無非就是獎懲。
懲罰先不談,看看她主導的獎勵:
其一是襲人:
王夫人對襲人格外抬舉。
她從自己的月例中撥出銀子給襲人,給予襲人準姨娘的待遇,這在等級分明的賈府無疑是一種極高的認可。
但這種獎勵并非基于賈府的常規制度,而是她個人主觀意志的體現。
她從襲人身上看到了符合自己價值觀的品質,如忠誠、穩重。
尤其是襲人敬業愛崗的主動性,她非常欣賞。
于是,樹典型,立標桿,弘揚正氣。
想法其實挺好的,但操作上卻很不妥當。
因為襲人自始至終沒有“過明路”。
王夫人是當家人,當家人本人對員工進行獎勵,并已然公之于眾。
無論是不是用自己的錢,這就不是‘私“,這就是“公”。
既然是公,那就應該給襲人正名,明確表態。
這才是明公正道。
但她卻不這么干,偏要搞得含含糊糊的,后來晴雯嗆襲人一句“姑娘都沒掙上”,憋得襲人一句話都回不出。
作為管理者,提倡什么,反對什么,是必須明確的,否則就是自設隱患。
事實上,圍繞襲人產生過不少矛盾,比如晴雯,比如趙姨娘,連鴛鴦的嫂子都曾經用一句“小老婆”挑撥襲人,而這一切麻煩,就是這樣埋下的。
第二個是探春:
很多讀者可能沒注意,探春在賈母面前為王夫人解圍后不久,王夫人便讓探春配合李紈管理大觀園。
這是對探春的賞識與回報。
她意識到探春的能力和智慧,通過給予探春一定的權力,既可以緩解嫡庶之間的矛盾,又能借助探春的力量整頓大觀園的秩序。
這一手其實做得很好,但可惜,沒多久就讓她自己搞砸了。
繡春囊區區一件小事,還是一件上不得臺面的小事,居然發展到興師動眾抄撿大觀園,將賈府一切殘存的體面完全砸碎,也讓探春主導的改革毀于一旦。
探春一個巴掌,打掉了賈府最后的希望。
而襲人最終外嫁,看來這個標兵也不太標準。
簡單粗暴
主觀上要維持秩序,客觀上卻在破壞秩序。
作為賈府實際上的內當家,王夫人的形象看似復雜多面,其實是比較單一甚至單調的。
富貴出身,讓她終身保持了“天真爛漫”的特性;軍人家庭背景,則造就了她雷厲風行的行為特征。
兩者結合,使她的管理風格表現為簡單粗暴和極強的隨機性。
軍人性格通常強調紀律嚴明、邏輯清晰,行事注重規則和目標。
而“天真爛漫”則意味著感性導向、隨性而為。
這就有了一種雙重性,她本身的行為也因而出現張力。
她一邊對金釧的行為“零容忍”,同時卻“未經分析即定罪”。
她獎賞襲人的舉措是“規則意識”,但方式又顯得情緒化和隨意。
軍人性格讓她高強度維持秩序;
天真爛漫則導致忽視規則本身的適用性。
主觀上要維持秩序,客觀上卻在破壞秩序。
忽冷忽熱,忽左忽右,任何人都搞不清楚她想干啥。
在她的行為邏輯中,紀律與感性猶如兩條彼此交織的河流,看似流向同一目標,卻因急流而不斷沖撞。
她只從自身的立場出發,憑借一時的情緒和主觀判斷行事,而忽視了賈府內部復雜的人際關系網絡和潛在的矛盾隱患。
她的目標未必是錯的,但這種管理方式,不僅引發了下人的不滿與恐慌,也加劇了矛盾與紛爭,使得賈府內部長期陷入了一種混亂與失能的狀態。
天真爛漫
情緒化決策
早在1922年,馬克斯韋伯就說過,缺乏制度化管理的組織,常因領導者的情緒化決策而走向衰敗。這種隨機性會導致秩序混亂,并引發成員的不信任。
對孩子來說,天真爛漫是可愛的,是有趣的。
但對一個管理者來說,“天真爛漫”則是最糟糕的管理方式,即使在人治而非法治的管理框架中,這也是最糟糕的。
關于軍人家庭出身對孩子的影響,是有相關多的學術研究的,比如在Hill, R. (1949)."Families under stress: Adjustment to the crises of war separation and reunion"中,Hill 提出,軍人家庭在應對壓力時有獨特的適應模式,成員往往表現出紀律性與服從意識的強烈特點。這種特質形成于軍人家庭中高度規矩化的氛圍中。
而在Watanabe, K. (2001). "Resilience in military families: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structure and values"中,作者指出,軍人家庭中,父母職業對孩子的影響不只限于紀律觀念,還會塑造他們的“規則優先”行為模式,缺乏對情境變化的靈活適應。
訂閱本號
光顧小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