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中國春節前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起源于古人對火的崇拜,也稱之為“灶神節”“祭灶節”等。中國幅員遼闊,小年的日子也略微有些不同,北方大部分地區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南方一般是臘月二十四過小年,但過小年的民俗基本都相同,都是民間祭灶、辭舊迎新的日子。
宋代《東京夢華錄》所載:“十二月二十四日交年,都人至夜請僧道看經,備酒果送神,燒合家替代錢紙,貼灶馬于灶上,以酒糟涂抹灶門,謂之‘醉司命’。”這些古老的傳統習俗流傳至今,寄托了人們對新年美好生活的期盼與祈愿。而在這一天,遵循一些傳統習俗來過節,不僅能增添節日氛圍,還能為家人祈福納祥。
小年同時標志著春節序幕的正式拉開。《燕京歲時記》中提到:“二十三日祭灶之后,則漸次忙年矣。”人們開始忙碌起來,打掃房屋、購置年貨、準備年夜飯,每一項忙年的活動都充滿了對春節的期待與喜悅,也寓意著辭舊迎新,萬象更新。
那么小年這天都有什么民俗呢?
吃1物:糖瓜粘,甜蜜迎新
“二十三,糖瓜粘”,糖瓜是祭拜灶王爺時的必備供品,也叫灶糖。小年這天,全家人一起吃糖瓜是不可或缺的老傳統。糖瓜是用麥芽糖制作的一種甜食,各地的糖瓜樣子都不太相同,也有叫芝麻糖的,因其粘性大,據說可以粘住灶王爺的嘴,不讓他亂說話,只讓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所以這糖瓜這不僅僅是一種食物,更是一種美好的寄托,希望來年家庭和睦,生活甜蜜,家人們吃了甜蜜蜜的糖瓜以后,就要開開心心的迎接新年了,就算過去的一年再苦也不許說出來。
忌2樣:不動土,不爭吵
不動土:小年期間,民間有“灶王爺上天言好事”的說法,為了不影響灶王爺的行程,避免家中氣場動蕩,民間相傳這天不宜進行動土、裝修等大事,以免驚擾了灶王爺,帶來不祥。
不爭吵:幸福美滿過大年,這是人們對和諧生活的向往。到了小年就算是過新年了,家人應相互理解,避免爭吵,保持愉悅的心情,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為來年帶來吉祥和平安。
另外按照民間傳說,這天也是灶王爺上天匯報的日子,如果在他面前爭吵哭鬧,會惹得灶王爺不開心,上天自然也不會說好話了。
做3事:祭灶神,掃塵,沐浴理發
祭灶神:小年祭灶,是傳承千年的習俗。準備些供品,如糖瓜、水果、糕點等,虔誠地祭拜灶王爺,感謝他一年來的庇佑,并祈求來年五谷豐登,家宅平安。
掃塵: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進行大掃除,將一年的塵埃與晦氣一并掃去,迎接新年的到來。這不僅是為了干凈整潔,也寓意著辭舊迎新,萬象更新。
沐浴理發:小年這天,沐浴理發也是一項重要的習俗,新年要有新氣象。古人認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在新的一年保持整潔是對父母的尊敬,不能搞的臟兮兮的惹人厭,同時也是對自我的關愛。尤其是理發要抓緊了,民間傳統正月可是不能理發的,時間長達一個多月,新年前沐浴理發,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
——老井說——
有個小知識,為什么灶王爺的畫像上印有“一家之主”?其實灶神全稱是“東廚司命定福灶君”,俗稱灶君、灶王爺,主管人間的飲食,確保家人飲食健康、生活安寧。小年又會在上天匯報家人的表現,形象還比較威嚴,在家庭中扮演著如此重要的角色,自然被視為“一家之主”。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每日更新美食菜譜,分享日常生活,關注我,享受舒適生活不迷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