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只貓貓叫湯圓,馬上三歲了。
在家里除了吃飯睡覺被人抱來抱去之外,它也有獨處的時間。
經(jīng)常看到它坐在某處,呆呆地望著四周。當(dāng)然,“呆呆地”是我覺得,因為它的眼睛往往直直地盯著某處,好像在思考發(fā)呆一樣。
有時難免帶入一些自己主觀的想法。覺得它可能感覺孤單,可能感覺無聊。
可能這也并非完全主觀,畢竟一個動物只要有交配的行為,有對異性的需求,那么在基因的潛在控制下,外在表現(xiàn)在動物的情緒上就是感到孤單,這種情緒促使我們?nèi)ふ耶愋?。無聊也是同理。
但是,湯圓有時也會表達自己的需求。它會首先叫幾聲吸引人的注意力,然后當(dāng)它發(fā)覺人已經(jīng)注意到它后,它會帶著人往放逗貓棒的地方走,邊走邊回頭邊叫,直到到了地方,它就會一直盯著逗貓棒。
我個人認為這并非是我的主觀心理投射,而且看到bilibili上有位up主分享的關(guān)于她自己貓貓可以按按鈕來表達自己訴求的視頻后,我更加相信了這一點。
我會拿著逗貓棒,將其行為模仿成我理解的小動物,在客廳里到處拿著跑。每一次,湯圓都很“捧場”,都會擺出一副“動物世界”里貓科動物狩獵時的樣子:先匍匐隱藏自己,然后突然出擊,得手后咬著獵物離開。當(dāng)然,每次它一咬到我就會立刻讓“小動物”逃走,如此往復(fù)。畢竟我想讓湯圓有點成就感,同時有點正反饋這個游戲才能進行下去。
我每每逗它的時候我都在想:這個逗貓棒在湯圓眼里究竟是什么呢?到底它意識到這是一個游戲還是真實的狩獵行為呢?難道它不會感到奇怪為什么平日里的伙伴(我)始終在“獵物”身邊嗎?
當(dāng)然或許它的腦海中無法進行這樣復(fù)雜的思考,它只是被一種狩獵的欲望所支配,只要滿足了一定的條件就可以觸發(fā)罷了。
或許為其感到悲哀也只是一種優(yōu)越感的體現(xiàn),同時這樣感覺也毫無意義。
我們都只是活在規(guī)則中而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