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在五大計劃單列市中,2024年GDP排第三,但在城市定位的榜單上,卻高居第二。青島到底憑什么?
深圳、廈門、寧波、青島、大連,被稱為“計單五虎”,在行政上受中央和所在省的雙重領導,為副省級級別,其他直接為中央管轄,享有省級權限。如果把“計單五虎”比作江湖,深圳無疑是一騎絕塵的大哥,靠著經濟特區的光環和高科技的肌肉,穩居第一。青島卻憑借定位強勢超車,把寧波、大連甩在身后,穩居第二。
1、
青島,憑啥比寧波、大連更重要?
要說“計單五虎”,各有特色,深圳穩居第一,寧波經濟勁頭十足,大連雖有輝煌歷史但稍顯落后,廈門雖小卻精致。那么,青島為何力壓寧波和大連,躋身定位第二?青島的GDP確實輸給了寧波,但看看它的“隱藏屬性”:
青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個頭銜在“計單五虎”里獨一份。對比之下,寧波和大連的文化名片就沒這么搶眼。
北方先進制造業基地和北方對外開放門戶,這兩頂帽子讓青島穩坐北方沿海城市的龍頭。青島是北方先進制造業基地,而大連是東北先進制造業基地。青島的定語“北方”,在范圍上和能級上,要優于大連的定語“東北”。寧波雖然有強勁的制造業,但畢竟“長三角”的光環太大,難以獨立成龍。
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從膠東機場到青島港,青島正向著“海陸空鐵”多式聯運的國際范邁進。別忘了,這可是連接日韓的重要節點。再看看大連,雖然頂著“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的名號,但東北的經濟現實決定了它的天花板相對有限。而寧波,雖然GDP增速最快,但“全國航運物流中心”的標簽,顯然沒有“北方對外開放門戶”那么亮眼。
▲青島膠東國際機場
青島憑這些定位,不僅強勢坐穩第二檔,還拉開了與大連、寧波的差距。
2、
2035年的青島,變大變強的“海洋之都”
青島未來十年的發展,離不開一張頂層規劃的“劇本”:《青島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這份規劃讓青島的野心直接拉滿:
打造環膠州灣都市圈
別小看這個“環灣都市圈”,從“一主三副兩城”的格局看得出,青島的主城區將擴容,膠州、即墨和膠南將升級為副中心。換句話說,青島的“朋友圈”將更強,資源調配更高效。
海洋經濟“全開”模式
青島的海洋經濟年增長率穩定在8.5%以上。未來,青島將建成世界海洋一流港口和現代海洋產業體系。這不僅是給中國的“海洋強國夢”添磚加瓦,更讓青島在全球海洋經濟領域分得一杯羹。
北方對外開放的門面擔當
作為“一帶一路”北方戰略支點,青島已經開始構建“空鐵聯運、海鐵聯運”的立體交通網絡。到2035年,膠東機場將成為東北亞的空運樞紐,青島港也會進化為世界級港口群的龍頭。這種“硬核交通”實力,會讓青島在國際舞臺上更有話語權。
▲世界級港口——青島港
3、
青島的“軟實力”,讓未來更可期
除了經濟、交通和定位上的優勢,青島的“軟實力”同樣驚艷:
文化與旅游雙管齊下
青島不僅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厚重感,還有國際濱海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從青島啤酒節到上合組織峰會,青島的國際化名片已經足夠閃亮。
生活幸福感爆棚
數據顯示,青島的人均綠地面積遠超國內大部分城市。藍天、碧海、金沙灘,青島不僅宜居,更宜業。對年輕人來說,這座城市的生活節奏介于一線和二線之間,既有發展機會,又沒大城市的壓迫感。
▲青島跨年夜人氣火爆
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實驗田”
青島的制度創新力度不容小覷。從自貿區到上合示范區,青島一直在探索更市場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未來,青島有望成為國內外資本、技術和人才的“磁鐵”。
青島,北方的國際化新范本
雖然現在的青島GDP只排“計單五虎”第三,但它的定位和未來潛力卻讓人刮目相看。到2035年,青島將從沿海城市進化為全球海洋經濟的“超級節點”。那時候的青島,不僅是北方最耀眼的城市之一,更可能在全球范圍內打響“青島制造”、“青島創新”的品牌。未來的青島,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