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們平時都散落在不同的城市,一年到頭,家人難得有團聚的時刻。而春節,在我記憶中,總是一年中最熱鬧、最溫馨的時候。特別是今年,作為春節申遺成功后的第一個“世界非遺版”春節,我的內心充滿了期待。
小時候過年,家里最重大的活動莫過于殺年豬了。那頭豬是外公外婆用野外的雜草和自家種的番薯、玉米,辛辛苦苦養了一年的。這樣養出來的豬肉,味道特別香濃。自從外公家不再養豬后,這么多年過去了,我再也沒嘗過那么美味的豬肉。
現在過年,我們都會提前在市場上精心挑選豬腳、排骨、五花肉、豬尾巴,然后用鹽、香料細細腌制,再用松樹葉、柏樹葉慢慢熏制成臘肉。到了過年的時候,將這些臘肉切片,蘸上調料,或者與蒜苗一起炒成臘肉回鍋肉,那味道,真是讓人回味無窮。
在我們這邊過年,初一必定要吃上一碗熱騰騰的豬蹄面,寓意著新的一年里腳踏實地、勇往直前。而到了初二,家家戶戶都會煮上一鍋大湯圓,與別處的小湯圓截然不同。
這些大湯圓,一個個足有拳頭大小,外皮是用自家打的糯米粉精心制作,內里裹滿了香甜的紅糖。輕輕一咬,那紅糖的湯汁便緩緩流到嘴里,那種甜蜜的感覺簡直直抵心間,讓人回味無窮。
說起這糯米粉,它的用處可不止做湯圓這么簡單。在我們這兒,它還是打糍粑的主要原料。中秋節和春節,家家戶戶都會打點糍粑來慶祝。舂糍粑可是一項技術活,也是一項體力活。
我們通常是在一個圓形的石臼里進行,這需要家里的青壯年齊心協力,輪流揮動木杵,將糯米飯舂得軟糯粘稠。舂好的糍粑做成圓餅狀,想吃的時候可以切成塊或條,蒸著吃、煎著吃都特別美味。蒸的時候,撒上一把自家桂花樹上的干桂花,就變成了香香糯糯的桂花糍粑;澆上熬化的紅糖汁,便成了甜甜蜜蜜的紅糖糍粑。
當作零嘴來吃,簡直是巴適得不得了。
除了這些誘人的美食外,我們這兒正月初九這天,還有一項極具特色的民俗活動——“元九登高節”,有詩云:
“達州原是古通州,山自青青水自流;元九登高懷元九,詩魂常伴鳳凰游。”
元九登高節這天,數十上百萬的人會成群結隊地去登高游玩,山上山下人聲鼎沸、熱鬧非凡,大家或賞景、或拍照、或閑聊,享受著這份難得的悠閑與歡樂。
說到這兒,我都有點迫不及待等待春節的到來了,祝大家新年快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