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虧損,顯而易見,比如普通股民的追漲殺跌,而有的虧損,則充滿玄機,比如一個資本老獵手認虧十幾億把股權賣了。
近日,上市公司*ST中潤發布公告,原實控人郭昌瑋與山東招遠國資協議轉讓的股權已經完成過戶,招遠市人民政府成為*ST中潤新的實控人。
僅從賬面來看,郭昌瑋確實做了一筆虧損的買賣。
當初的入場成本是9.69元/股,而現在賣給招遠國資的價錢只有1.38元/股,以1.4億股的交易量計算,巨虧了11.6億。
不過,如果把鏡頭拉遠一點,可能又是另一種結論了。
郭昌瑋并沒有把所有股權賣完,還留了10.08%,郭昌瑋現在的虧,或許是為了將來更瘋狂地賺。
值得一提的是,自郭昌瑋宣布把實控人位置賣給國資以來,*ST中潤的股價已經從1塊多漲到了如今的4塊多,已經初見成效了。
實際上,在郭昌瑋之前的幾個老板已經在*ST中潤上輪番收割了40億,如今郭昌瑋把國資拉入場,正是借國資之力為新一輪收割蓄勢。
其實,*ST中潤原本就是國資帶入A股的,上市于1993年,它最初的名字叫“川鹽化A”,沒有30年股齡的股民恐怕都沒聽過。
四川自古以來就是井鹽的盛產之地,除了我們熟知的“鹽都”自貢,離自貢不遠的樂山五通橋也是一個“千古鹽城”,川鹽化A就誕生在這里。
上個世紀解放初期,樂山五通橋一帶有100多家私營鹽灶,1955年,在私營改國營的潮水下,153家私營鹽灶合并成立了公私合營的“五通橋制鹽廠”。
到了1988年,股份制改造的浪潮又把五通橋鹽廠變成了四川峨眉山鹽化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然后1993年上市后就簡稱“川鹽化A”。
然而,上市沒幾年就虧得一塌糊涂,1999年,國資把股權轉讓給了造紙的無錫東泰,川鹽化更名為“東泰控股”,然后就進入了頻繁的“易主”時代。
不過,A股股權分置改革之前的資本運作大多不為人知,直到2006年山東老板鄭峰文家族通過司法競拍以9000萬拿到東泰控股控制權后,一幅完整的資本畫卷才開始展現。
入主之后的鄭峰文家族一邊組織股權分置改革,一邊推動資產重組,把名下中潤集團的礦業、房地產兩大業務資產都注入了上市公司,公司更名中潤資源
當時的東泰控股當然沒有錢購買資產,只能發行新的股份作為對價,以至于2008年完成重組后,鄭峰文家族持股比例高達67.11%。
某種程度上來說,鄭峰文家族的入主其實就是中潤集團的一次IPO,新的業務,新的股權,當然就意味著新的收割機會。
2008年-2013年,得益于房地產的蓬勃發展,鄭老板交出了幾年漂亮的答卷,但從2014年開始,眼看房地產業務不行了,鄭文峰家族就開始撤了。
2014年,鄭文峰先拔頭籌,賣了9800多萬股套現4.3億,然后2015年3月,就把公司控制權賣給了湖北女老板盧粉,一次性又套現了16.07億。
但這還不是全部,2017年,鄭文峰侄子鄭強又抓住了股價的階段性高點機會,三個月內減持了1.4億股,套現了約14.07億。
也就是說,僅從公開的統計數據來看,鄭峰文家族就斬獲了34.44億。
而接盤的盧粉也不是省油的燈,大家都認為她6.9元的接盤成本有點高,但人家是帶著秘密武器來的。
2015年9月,接盤還不到半年,中潤資源就發布了一個驚天大消息,擬定向發行48億股、募資283億參與收購三家鐵礦企業股權。
283億,先不說買的是啥,光看這個融資額就足以讓股民瘋狂,于是,中潤資源一連走出9個漲停板,股價輕輕松松就翻倍了。
然而,讓人興奮的重組消息之后卻一直都沒有下文,直到2016年12月,大家才頓悟,只是盧老板的虛晃一槍而已。
2016年12月,中潤資源發布公告,又換老板了,原實控人盧粉把25.08%的股權一次性全部賣給了郭昌瑋,也就是開頭提到的做了虧本買賣的老獵手。
交易價讓雙方都很滿意,對于盧粉來說,原來6.9元買的,也就一年多的時間,9.69元賣出,真正是一倒手就賺了6.1億。
而對于郭昌瑋來說,9.69元的成本也不算高,自己作為資深老獵手,有的是辦法讓價格飛得更高。
二級市場也挺給郭老板面子,剛傳出他要接手的消息,中潤資源就連漲了近40%,不過,接下來的發展卻出乎郭老板的意料。
2017年,郭老板接盤后的第一個會計年度,中潤資源就摔了個大跟頭巨虧4個多億,2018年2月發出業績預告后,中潤資源股價就開始大跌,一路從7塊多跌到了2塊多。
而這一跌之后,中潤資源的股價就再也沒有回到這個高度了。
郭昌瑋的運作能力如何不得而知,但自從郭老板接盤以來,*ST中潤的經營數據確實很不盡人意。
這是*ST中潤2017年以來的歷年扣非利潤,主業上一年都沒盈利過,之所以被*ST 就是因為審計機構對公司的持續經營能力提出了重大質疑,并對財報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
2024年前三季度,*ST中潤的營收1.55億,凈利潤-9008萬,這意味著,如果按照退市新規的3億營收且利潤為負,*ST中潤幾乎是鐵定要退市。
而就在這關鍵之時,郭老板找來了國資救場,*ST中潤的退市危機就迎刃而解了。
怎么解?中潤資源被*ST的原因是審計認為經營的持續性不確定,但招遠國資帶著旗下的招金礦業入主后,這個不確定性就沒有了。
也就是說,*ST中潤在出具2024年的年報之前,會先申請把“*”摘掉,*ST中潤變成ST中潤之后再出年報,就完美避開了3億營收且利潤為負的退市判定。
而招金礦業自身本來就很想上市,2017年就曾提報了上市輔導申請,2021年由于IPO政策的變化才撤回了申請。
如今以此種方式迂回上市,也算是與郭昌瑋各取所需,招金礦業需要一個“殼”,而郭昌瑋需要一個制造新一輪收割的起動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