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選科能聽學校的嗎?
要看你們學校地不地道,為什么呢?因為其實我們現在天天說選科,3+3 省份 20 種選法,3+1+2 有十幾種選法,其實沒意義。大部分的孩子在高一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結束以后,你們學校在選科的時候會開這么多班型嗎?十多個班型,它開得過來嗎?
所以,其實大部分的高中都是固定好的班型。什么意思呢?就是說馬上選科了,學校把家長們動員到一起,說各位家長們,大家好,孩子今年選科,咱們高中總共有五個班型,物政化、物化生、物化地、歷政地、歷政生就這幾個,沒了。也就是說你只能在學校開設的這幾個班型里邊去進行選擇。
那這里邊就有一個問題了,學校決定開設這幾個班型,幾個物化生,幾個歷政地,幾個物化政,到底是根據什么樣的邏輯來的呢?很多人以為是根據家長們的意見來決定的,天真了。雖然很多學校開學之后會讓家長們做預選科,啥叫預選科呢?
就是給你一個表格,讓你去填一下選科的意向,是想學物化生還是物化政。這個預選科呢,就是給很多的家長一種假象,學校是不是在收集孩子的興趣,看看文科理科各有多少占比,在決定今年咱們開多少個這樣的班型。只能跟你說你想多了,這個選課的真實目的只是調研大家的文理傾向,但是你別忘了學校的老師可是早就定好了的。
如果一個學校 9 成以上的學生都一窩蜂的選擇了理科,剩下一成選擇了文科,你覺得學校會開 9 個理科班,1 個文科班嗎?物理化學老師能教得過來嗎?學校有這么多的理科老師嗎?歷史老師難道就閑置了嗎?沒課上了,人家不吃飯了嗎?所以學校開設的這個班型是根據什么呢?
就是根據學校目前文科理科老師的比例進行開設的,可以大概去平衡它,但是不可能會參考家長的意向。
比如說某個高中在預選課的時候,發現僅有 20%的學生選了文科,剩下的都是理科。很明顯學校儲備的物理老師根本不夠用,政治歷史的老師又太多了。那這個時候怎么辦呢?肯定要讓一部分的同學從理科轉向文科,對吧?
但是它還是不能夠讓你看出來它的真正意圖。畢竟學生和家長也有自己的堅持,真造了反了,學校也扛不住。那在這樣的情況下,它怎么樣才能夠讓你改變主意,棄理選文呢?
很簡單,就是在下次月考的時候,直接把理科物化生的難度大幅度提升,內容甚至都是超綱的。本來一個孩子的物化生至少都能夠及格,這么一來,物理、化學都三四十分了,生物也大差不差,三科加起來呢,勉勉強強到 100。你說看到了這種成績,誰不受打擊啊?
換位思考,咱們是孩子,這個時候你會對理科還有信心嗎?沒有了!花費了很多心血的物理化學考的還不如沒怎么下功夫的政治和歷史。所以,難度這么一調,很多孩子原本堅定學理的想法就動搖了,覺得學理科并不適合自己,當下學文才是更適合的選擇,然后就去選了文科。很好,正中下懷,學校的目的達到了吧?文理平衡了吧?
所以很多時候,如果說想破解這個問題的話,你應該怎么辦呢?我教大家一個最簡單的根據成績來選科的方法。
第一叫升學率,第二叫做單科校排名和總分排名。
我一個一個來跟大家解釋。好比說小周同學物理考了 55 分,在全校 1000 名的同學中,物理能排到 350 名。歷史呢,考了 80 分,但是全校排名 650 名。這種情況下你選物理還是歷史呢?
很多人一看,歷史成績比物理多了將近 30 分,那肯定是選歷史啊!你先等一下,你以為可你只是看卷面分嗎?高考也是按照排名和位次來進行錄取的。所以,即便表面上看你的歷史比物理多出了將近 30 分,但是物理你的校排名是 300,而歷史呢是 650 名,那選哪一個呢?很明顯是選物理啊!
所以,考試的時候,物化生、歷政地,他們考試的難度不一樣,老師出卷的思維也不一樣。在這種情況下,你怎么判斷自己的優勢學科呢?
很簡單,看哪幾個學科的排名更好。你記住,選科的維度是物化生跟歷政地去進行對比的,這一個一定要理解。所以選科不要去按成績來選,而是看你的單科校排名。因為要難大家一起難,要容易大家一起容易,這個東西做不了假,很難騙人。所以選科的時候,就是去參照你的單科的校排名。
那接下來還有一個總分排名和升學率。這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一個學校在高考的時候,它是有升學率的。也就是說這個學校往年的一本上線率是多少,本科上線率又是多少。
比如說,你們學校的一本率是 30%,本科率是 70%。也就是說學校 1000 名學生里邊有 300 個能上一本,700 個能上本科。那如果你的總分排名在 280 分左右,那其實可以預估出你的分數大概是在一本線上 20 到 30 分的樣子。如果你排到了這個 400 多名了,學校有 300 個人能上一本,700 個人能上本科,那大致可以推算出來你的分數可能在本科線下 30 分左右了。
大家在進行選科的時候,一定要去看升學率和總分排名。你要大致的知道孩子目前處在哪一個層次,哪一個院校。很多家長呢,都很容易犯一個錯誤。都知道高中的目的是為了上一個好的大學。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這個事兒做準備,但是幾乎 90%的家長到孩子高三了才開始關注大學。你知道這個錯誤犯的有多嚴重嗎?
首先第一點,孩子考了 500 到 550 分,這個區間內的學校至少有兩三百個,一點不夸張。你要隨時的去關注孩子的成績以及他能夠上到什么樣層次的院校。
所以聰明的家長應該在高一就去了解孩子的分數和排名,以及對應的院校和對應的專業。等到了高三你心里都有數了呀,還著什么急呢?所以再回到開頭講的這個問題,高一選科能不能聽學校的呢?
我認為不能。因為從學校的利益出發,他只會關注你能夠考到更好的大學,因為這和他的升學率是掛鉤的。但是他不會關注你學文還是學理,未來選擇什么樣的專業,是否對就業有幫助。對吧?
所以選科這個事兒,實際上就是綜合你的優勢學科、目標院校和目標專業,在這三個因素中間取一個平衡點,大家明白了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