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英國BNO移民政策把許多香港人騙到英國之后, 港府放大招大力推動人才引進政策,吸引了一大批高端人才來香港定居。還帶動了不少內地專業人才和投資者進入市場購房,支撐起了部分樓市需求。另外沒想到的是他們中還有人投資“劏房”,反過來租給香港人住,不過最后竟然撞上港府政策,“房東”夢要碎了。
最近有網友發現尖沙咀金冠大廈高層的E室,有一處超過一千平方英尺的舊房正在出售,仔細一看,里面的布局竟然“一房被劏成十二間”,而且還是全新裝修的。聽說業主買入還不到一年就要轉手賣出,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該單位使用面積約為1192平方英尺。,主要用木板墻進行分隔,設計了一條“回字形走廊”,由于單位最近被業主進行了大改造,分隔成了12間套房,所以已經看不出原來的布局了。從大門開始走會經過幾個轉角,每邊走廊都分隔了3至4間房,整體布局就像迷宮一樣。
雖然是劏房,但圖片顯示裝修還算新凈。全新裝修后走廊全部安裝了LED燈,非常明亮;每個轉角位都安裝了閉路電視,可以清楚記錄每個人的出入,如果住戶之間有糾紛,也有記錄可查,讓人感覺比較有安全感。
同時,可能考慮到單位住了這么多人,空氣難免有些壓抑,所以走廊還安裝了一兩部空調,相信夏天的時候不會太過悶熱。
不過因為是劏房,所以每間房的面積只有56至143平方英尺不等,有的有窗戶,有的沒有。據說租金會根據不同的房型有所調整,不過屋內的設施基本上統一。
每間房都有電子鎖,安保還算不錯。房間方正,但空間確實偏小,只能擺放一張床和一個帶淋浴間的廁所,沒有任何儲物空間。如果要長期住在這里,可能放不下太多私人物品,不太方便。
有趣的是,廁所的設計反而比較精致,空間相對寬敞,基本設施齊全且是全新裝修的,還安裝了鏡柜和毛巾架供住戶擺放用品。另外,廁所還采用了玻璃趟門進行分隔,增強了屋內的空間感,完全是酒店式的設計。
相比臟亂差的其它劏房,這里不但設有一個公共區域,還設有兩部洗衣機、一臺飲水機和一個雙門大冰箱等公共設施,幾乎與大學時的宿舍一樣。
據悉這名內地投資客花了950萬買樓,又斥資100萬改裝劏房??墒菐缀鯖]開業就遭遇政策打壓,據區內代理透露,這個單位的業主是一位內地投資者,在去年1月以950萬的價格買入單位后進行了大裝修,分隔成了現在的這個“劏房迷宮”,裝修費用大約花了100萬。
業主裝修好之后本打算安心做房東,沒想到政府突然推出了“簡樸房”政策,說要監管和取締劣質劏房。所以一時間很多劏房的租戶都持觀望態度,很難租出去。
最終可能是業主覺得再花錢裝修和管理太麻煩了,索性決定將單位轉手賣出。持貨僅一年,叫價1500萬出售,折合每平方英尺約12584元。
據說,房間的目前市值租金約為4000至6000元,取決于房型。如果按照每間劏房月租5000元計算,新買家一年最多可以收租72萬,租金回報率約為4.8%。部分套房不符合簡樸房規格,放盤幾個月無人問津。有網友大呼可惜。同時覺得住劏房真是港人的悲哀!
不過代理也指出,大廈樓齡已有60年,業主這個叫價1500萬其實偏高,比同區舊樓的造價高出2至3成。而且里面部分套房不符合政府“簡樸房”的規格,比如部分房間面積不足83平方英尺,部分單位沒有窗戶、沒有安裝獨立火警探測器等。因此新買家如果想接手來收租,可能還需要再花費一筆錢進行重新裝修,非常麻煩。
加上單位被改裝成這樣,銀行很難批準按揭貸款。所以以上種種原因導致單位放盤了幾個月都無人問津。相信這位內地投資者這次真的是“捉蟲入米缸”,想甩手都很難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