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地名源于寶安縣深圳鎮,而深圳鎮則源于深圳墟。清代以降,深圳墟的地位愈發重要。特別是英帝國強占香港后,深圳墟成為英帝國覬覦的一處墟場。深圳墟即現在大家所熟悉的東門老街。
今天,土生菌就來分享一下一些古舊地圖中的深圳墟(鎮)。
廣東海防圖(乾隆)
此圖成圖于乾隆年間,系目前發現的最早記錄深圳墟地名的古代輿圖。
新安縣水陸塘汛輿圖之
深圳墟汛
《新安縣水陸塘汛輿圖》成書于嘉慶廿五年(1820)以前。在《深圳墟汛》一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深圳墟與深圳墟汛的位置。
汛塘制度由明中后期的鎮戍制度和營兵制發展而來,在清代固定成為綠營兵協營之下的基層單位組織。有種說法,汛塘制度是近代警察制度的前身。在清代 廣東的一些重要墟市附近也多設有塘汛,被稱為“墟汛”,目的是為了加強墟市的治安工作。
《廣東通省水陸輿圖》(局部)
本系列圖系甲午中日戰爭前,日本間諜所測繪。該套圖涉及廣東省內多條道路,但亦頗多謬誤。在圖中,我們可以簡單看出清末深圳墟附近的主要道路。
深圳圖
本圖出自日本東亞同文會于1917年所編纂的《支那省別全志·廣東省卷》,在該志中,寶安縣僅深圳墟有繪制簡易地圖,可見其地位。
《支那省別全志》(以下簡稱《全志》)是日本東亞同文會編纂的一部有關中國的地理總志。《全志》體例受到中國地理總志的影響,同時又對中國總志傳統體裁揚棄,并在篇章結構等有諸多創新,凸顯了近代日本地志編纂理論的變革;《全志》從異國的角度記載,內容豐厚,資料詳實,是民國地志良好補充,對中國地志編纂產生一定的影響。
深圳墟圖
本圖完成于1914年,由廣東省陸軍測量局所繪制,比例尺為二萬五千分之一,系民國系列軍用地圖中比例尺較大的之一。
民國系列地圖中的深圳墟
民國時期,廣東參謀本部陸地測量總局、廣東軍事委員會軍令部等部門測繪了多套廣東省大比例尺的地圖,成為研究民國時期廣東省地情的重要參考史料。
香港近傍圖之深圳墟
此圖繪制于1940年,為日軍所制作。本圖為系列圖,全套共有24張地圖。比例尺為2萬分之一,很是精細。該圖后來也成為港英當局于1945年前后繪制的香港地圖(下圖)的底圖。
寶安縣深圳墟圖
此圖發布于《深圳通訊(第七期)》(1948年7月)最后一頁,系目前發現的較早的深圳墟的詳細街道圖。
廣東沿海地圖之深圳
此圖為上世紀四十年代中后期英軍所測繪的廣東沿海地圖,此套地圖共103幅,涉及到現在的廣州、佛山、江門、中山、珠海、澳門、東莞、深圳、香港、惠州及海陸豐等地區,地圖精確到村一級地名。
深圳鎮1949年街道及附近地形簡圖
此圖展于深圳博物館,系根據1992年深圳市總商會副會長袁錦銘1992年4月所繪《深圳鎮1949年(解放前)街道及附近地形簡圖》及深圳墟老人口述材料重繪。此圖可與《深圳通訊》上的深圳墟地圖互相參考。
1977年寶安縣地圖
深圳鎮街道圖
此圖為廣東省測繪局、惠陽地區革委會、寶安縣革委會于1977年時繪制,系離深圳市設市時最近的一幅寶安縣地圖,十分珍貴。
鎖眼衛星地圖中的深圳墟
圖片分別為60年代末、70年代初、80年代初的南頭衛星地圖,為美國所拍攝。
深圳市成立前之寶安縣城(深圳)
此圖為1987版《深圳市地名志》所配彩圖之一。1953年,寶安縣政府從南頭遷至深圳鎮蔡屋圍,深圳鎮成為寶安縣城。
1997深圳市地圖集(局部)
本圖截取自1997年由深圳市規劃國土局所編撰的《深圳市地圖集》中的《城區詳圖》。
加入交流群
讓我們一起來談談深圳歷史
2025-01-13
2024-12-30
2023-12-3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