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發放貸款,小貸公司與銀行相比有很多劣勢:
1、不能吸收公眾存款,只有兩類融資途徑:
一是向銀行和股東借款,這是非標準化融資,余額不得超過凈資產的1倍;
二是發行債券、信貸資產證券化等標準化融資,余額不得超過凈資產的4倍。
因此,小貸公司理論上最大的杠桿率是5倍,遠遠低于商業銀行的25倍(4%的核心資本充足率)。
2、信息成本高
小額貸款主要面向個人和小微企業,財務信息不透明,違約率很高。
3、交易成本高
由于每筆金額較小,筆數較多,而固定成本又剛性的,必須收取較高的利息,才能覆蓋各項成本。
作為普惠金融的組成部分,早期的小額貸款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并不是什么暴利行業。但很多資本都涌進了了這個行業,產生很多亂象,成為變相的高利貸。
1月17日,國家金監總局官網發布了《小額貸款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對小貸行業進行規范管理,主要內容如下:
1、明確省級地方金融管理機構對本地區小額貸款公司進行監管。
2、小貸公司不得跨省經營。
3、業務范圍限制在發放小額貸款、商業匯票承兌和貼現等。
4、不得出借和出租牌照,為無放貸業務資質的主體提供放貸“通道”。
5、網絡小貸公司對單戶消費類借款性貸款總額不得超過20萬,對單戶經營性貸款總額不得超過1000萬。
6、對客戶收取的所有利息、費用與貸款本金的比例計算為貸款年化利率,在借款合同中載明;足額向借款人支付貸款本金,不得先行扣除利息、手續費、管理費、保證金等。
總之,小貸行業的各種亂象,幾乎都被禁止。
其實,小貸行業早就進行了深度洗牌,公司數量相比2015年的高峰期減少了3600家,保利集團、中國電信、中國平安等大型企業都已經轉讓或者正在轉讓小貸公司股權。
大批資本退出,一方面有監管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無序競爭使然,小貸成為紅海市場,大家都沒飯吃。
此外,商業銀行也是不容小覷的競爭者。
由于凈息差持續走低,很多企業收縮戰線,對公貸款需求量不足,不少銀行重點個人貸款,使得小貸行業的空間進一步被壓縮。
與小貸公司相比,銀行在資金成本、風險控制方面更具有優勢,許多小貸公司根本沒有業務可做,只能關門大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