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春節賀歲以“春節聯歡晚會”00:00鐘聲響起為跨年,只記得我小時候的跨年卻是從凌晨三四點開始,零星炮仗聲逐漸如暴風驟雨般瘋狂起來,院子里的長輩將提前準備好的煤油瓶、干樹枝抱到炭旺火旁邊,然后再找一些絨絨的玉米葉子當引火柴點燃,引火柴必須要在攏起的炭塊下方,爺爺負責點旺火并將樹樹插入炭塊中央,我負責用簸萁卯足了勁扇風,此時火借風勢風借火力越燒越旺,火光染紅了整個小院,火光里有歡笑,有祝福,有對來年風調雨順的向往。
你還別說,這攏旺火與點旺火可是一項技術活兒,炭塊必須是不規則棱型的,上品好炭黑漆烏亮,先用較平整的打底,將細麻繩包扎的樹枝豎立中央,炭塊圍著樹枝再逐層間隔呈錐形紋理往上壘,這樣攏出來的旺火形狀似寶塔,喻意招財進寶,而且點旺火的時候要順著風向扇風,這樣炭會更容易著一些,扇風的時候用力不能太猛,小心炸炭坍塌就顯得很不吉利,我們村本就依山而建,風大是正常現象,所以旺火著起來以后火光沖天,爺爺再順勢澆上半瓶子煤油,哈,那沖天火勢烤得人臉熱辣辣的舒服,鄰里上下家家戶戶無論窮富旺火是必須要攏的,而且無形中還會互相比拼誰家的旺火火勢最猛,意味著誰家的日子最紅火。
旺火點燃以后,家父拿來裹著紅紙的大炮,一只手捏在炮中間伸長胳膊,然后用另一只手里的香煙點燃炮捻,只聽得一聲“叭”炮仗直竄天空,間隔幾秒后另一聲“咣”,這樣全村東家連家西家此起彼伏,叮當噼叭好不熱鬧;小鞭炮大地紅及各色花炮早被我承包了,再加上從鄰居家聚來看熱鬧的小朋友,稍大些的三叔叔四叔叔,叮當叮當一陣狂響,讓人過足炮癮;有極個別炮是臭炮,“砰”地一聲巨響打在腳下,隨即竄上高空卻沒有炸開,落到地上趁人不備突然炸開,很危險,那時候好像人們的安全意識并不是很強,而且響炮費錢僅限于形式所以買的并不多,只有上班的干部或大同428的工人或條件好的生產隊長家庭的孩子們才能多放炮,其他窮苦人家的孩子便只有撿那些掉在地方沒有點燃的小炮了,小朋友看著我放炮羨慕的目光常常能滿足我驕傲的心理好一陣子,放炮畢總是會總結那種炮炸出來的花好看。
那種炮炸的清脆,那種炮是臭炮,這種習慣性記憶能保持365天不忘,比記數學公式英語單詞深刻的多,這應該是潛意識地為來年做準備,之后喝糖水吃餅干點心嗑瓜子守歲,真正的拜年活動才剛剛拉開帷幕。
平民老馮
有想法、有鋒芒、講真話的小人物!
原創不易 關注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