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名三甲醫生“吹哨”集采藥品質量
國家醫保局火速回應:將牽頭調查
上海兩會期間,來自上海多家三甲醫院的 20 名政協委員聯名提案《關于在藥品集采背景下如何能夠用到療效好的藥物的提案》,其中提到集采藥藥效不穩定的情況。
提案的主筆人、上海政協委員、瑞金醫院普外科主任鄭民華在接受采訪時,用「麻藥不睡、血壓不降、瀉藥不瀉」 來描述這一現象。
東方網視頻截圖
就在剛才,國家醫保局火速做出回應!
將于明日(1 月 21 日)由國家醫保局帶隊,聯合衛生健康、工業信息化、藥品監管部門,赴上海當面聽取相關意見建議,并重點收集有臨床數據支撐、有統計學差異的質量和藥效問題線索。
根據國家醫保局公開的交流提綱,本次帶隊前往上海,將重點討論這些內容:
1.介紹藥品集中采購的基本政策和質量保障情況。
2.深入求證集采藥品臨床使用實效。
3.共商進一步保障集采藥品質效的意見建議。
北京朝陽醫院盧長林
關于優化藥品集采的建議
2025年1月14日,民建中央委員、北京市委常委,北京朝陽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冠心病專家盧長林委員在北青網兩會直播時,帶來了關于國家集采購藥的提案。
國家藥品集采出現的問題:
一是療效欠佳;雖然缺乏臨床試驗支撐,但醫生普遍反映,與進口藥或原研藥相比,集采藥療效欠佳。如,使用相同劑量的降壓藥,進口藥可將血壓控制穩定;而使用集采藥,患者血壓難以控制至正常水平或波動較大。再如,使用相同劑量的新型口服抗凝藥,進口藥可有效預防患者卒中發生和肺栓塞等;而使用集采藥,患者發生卒中、肺栓塞的權重較大。這使得患者和醫生對集采藥產生不信任。
二是不良反應較大;醫生普遍認為集采藥出現不良反應的幾率高于進口藥或者原研藥,病人換用集采藥后,甚至出現過敏反應,說明其藥物純度不夠,制作工藝有問題。
也提出了務實建議:
(一)明確標準,制定藥品的成本價。應結合每種藥品的實際情況,制定最低成本價底線,低于成本價底線的藥品,不予采購。
(二)嚴格程序,嚴把藥品供應商質量關。集采過程中,不僅關注藥品價格,還應考量其他因素,如藥企的規模、實力、口碑等,多方面考察企業實力,選擇具有良好口碑的有實力藥企的產品。對于療效不好、不良反應較大的集采藥品,應有強制退出機制,讓集采藥品“能上能下”。設立藥企退出機制,對有2個以上集采藥品被強制退出的藥企,10年內不能從該企業集采藥品。
(三)強化監管,對藥品進行上市后監控;藥監等部門應對集采藥品的質量進行監控;如監控藥品有效成分含量、濃度,不同批次產品的一致性等;并進行與進口藥或原研藥頭對頭的臨床研究,以評估其療效和不良反應。
(四)合理授權,不應強迫醫患使用集采藥;有關部門為確保集采藥品銷量,給醫療機構規定最低銷售指標。部分醫療機構被迫停止采購、使用進口藥。上述行為嚴重干擾了醫生處方權和患者知情權。應讓醫生和患者有自由選擇藥物的權力,不能為了保障集采藥品的銷量,強行醫療機構使用或者不能使用某些藥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