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0日 15:14吉林
原創 老正時空 奇異時空
萬花筒喻意歷史現在與未來,歷史是做好的,現在是正在做的,未來則是有無限想象的,無論哪種,一旦轉動,便有了無數樣子,你我他各自看到的絕無一模一樣的。
圖片
如此,這世界便復雜。你我他的眼睛只看到各自看到的,卻看不到別人看到的,你說方,我說圓,他卻說三角。
如此,這世界便紛爭。不同的人因看到的不同,不僅嘴上爭,甚至還會打起來,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人群,莫不如此。
后來,人變得聰明起來,開始探究這種現象,尋找方法,盡可能避免這種紛爭。
圖片
古希臘的柏拉圖講了個故事:
一群囚徒被關在黑暗的洞穴,面對一堵石壁。他們身后有個火把,火光照過來,石壁上出現了影子,囚徒們以為這就是光。
直到有個囚徒轉過身,看見了火把,又順著火光走出洞穴,看到了太陽,才知道石壁上的影子只是火光照射出來的,而陽光才是真正的光。
這個囚徒回到洞穴,告訴其他囚徒,影子不是光,真正的光在外面,廣大無邊。囚徒們嘲笑他,覺得他瘋了。
圖片
這故事告訴我們,世界有光,我們卻無法看清。有囚徒走出洞穴,見到太陽光,可當他說出來,其他囚徒卻全然不信。可悲就在于此。(順便說一句:光不只是太陽光,還有另外的樣子。)
圖片
中國的先哲們也在探索。“子貢問時”中就說過“三季人”的故事。
一天早晨,一位來客要向孔子請教關于時間的問題。
孔子的弟子子貢覺得這樣的問題不勞先生,就請來客說題。那人張口便問:一年幾個季節?
子貢心想問這樣的問題,這人不是傻子,就是搗亂,答曰:四季也。
客人當即反駁:明明是三季。
子貢與來客爭論起來,最后二人打賭:誰輸了要給對方磕三個響頭。
此時孔子聞聲而出,子貢請老師主持公道。
孔子微笑著端詳了來客一番說:一年就是只有三季,子貢還不磕頭!
子貢有點懵。無奈老師說了,便只好給來客磕了三個響頭。
來客喜形于色,蹦蹦跳跳地走了。
子貢一頭霧水,忙問老師。孔子解釋道,此人衣著翠綠,容顏蒼老,顯然是一只螞蚱精!它在春季誕生而在秋季死去,秋后的螞蚱蹦跶不了幾天,它哪里見過冬天呢?你與它爭辯,是不會有結果的。
子貢恍然大悟。“三季人”自此也就成了無知的代名詞。
圖片
關于應對的法子,另一位先哲莊子給出了明確回答:“夏蟲不可語冰”。就是說,不必去爭,很浪費時間;無須去論,太浪費口舌。
因為,對于只相信影子就是光的囚徒們,影子永遠是正確的。
因為,對于從未經歷過冬季的螞蚱,世界沒有冰才是對的。
因為,這是囚徒們與“三季人”的認知所決定的,他們或它們的“正確”其實是無知!這“正確”不消除,無知將永恒,他們或它們無法走出困境。
接下來要問:莊子的“夏蟲不可語冰”的法子就一定正確嗎?
曹操說:莊子的“夏蟲不可語冰”是錯誤的。
圖片
此曹操不是彼曹操,此曹操是位普通話說得挺溜,很喜歡中國文化的美國人,他給自己起了個中國名字也叫曹操。
此曹操接著說:莊子很懶,不跟夏天的蟲子說冬天,誰舒服?你舒服!省得吵架。但對夏蟲卻沒好處。我喜歡聊事,聊事就是了解對方的方式。我跟我媳婦結婚20多年,時間挺長,為什么長?因為經常吵架。我媳婦無理取鬧強詞奪理的時候,我就說“夏蟲不可語冰”,然后就不吵了。但事沒說清楚,我和她生氣,肯定是有原因的。每次吵,我覺得就是她腦子有問題。當然吵完了,她生氣,也有道理。無論兩口子,還是更大的世界關系,吵架是很重要的。如果按照莊子的話,我們就永遠覺得對方是傻叉壞蛋。如果討論吵架,雖然不舒服,但卻能了解對方。英文有句老話:TO KNOW ALL IS TO FORGIVE ALL.(了解一切就是原諒一切。)
對于此曹操的這番“聊事”,下面評論說:
很棒的閑聊,有深度!到最后是不是還是有兩種可能:一種對方確實是夏蟲,無法理解認知以外的事,怎么吵架也沒用。第二種情況是雙方互相誤為對方是夏蟲,這種情況下,溝通、聆聽甚至爭論就有積極的作用了。
圖片
老正很受此曹操“聊事”的啟發。
我們的世界要往好處變,人類要不斷文明進步,就必須要有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就需要你我他將各自在萬花筒中看到的景象,向更多的你我他描述。這是一種主動。與此同時,也特別需要你我他能夠多些耐心,聽聽更多的你我他對各自在萬花筒中所看到的景象的描述。這不是被動的,這也是一種主動。
此曹操是個美國人,他學會了漢語,他努力了解中國文化,他也把美國文化說給中國人聽。他有幾百萬中國粉絲,足以說明,很多中國人也是主動的,愿意聽他“聊事”。這就很好。但如果我們與此曹操都把對方看作“夏蟲”,就一定不好。
與“夏蟲”其實也是可以“語冰”的,且不說任何比喻的不完善,人類不是“夏蟲”。即便就是真正的夏蟲,也是可以進化的,也就是說,所謂的“三季人”存在成為四季人的無限可能。
圖片
最近,小紅書入駐了一大批包括美國人在內的外國人,平臺一下子變得更加其樂融融,很是熱鬧。那些“老外”看上去與我們沒什么區別,他們不是“夏蟲”,不是“三季人”,他們把他們在萬花筒里看到的告訴我們,我們也向他們描述我們在萬花筒里所見到的。
我們都去轉動萬花筒并說出你我他之所見,更多的你我他便會看得見更多的美麗。
圖片
互聯網為你我他的交流溝通提供了各種機會,其中書是重要載體。老正有本好書,推薦給朋友們推:《政府為什么失敗》。
這本書系統闡釋了政府干預如何導致政治上的短視、經濟上的停滯以及公眾對政府的不信任等問題。作者以美國為例,從社會福利、消費者保護、教育、貿易、環境和犯罪等領域全面解析了不適當的國家干預是如何導致政府推行的項目以失敗而告終的。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詹姆斯·M.布坎南十分推崇這本書,他寫道:一直以來,我常常被問到的問題是“可否為我推薦一本簡單的書,用簡明的語言說清楚公共選擇理論是怎么回事”,現在終于有了答案——蘭迪·西蒙斯教授的《政府為什么會失敗》完美地符合以上需求。作者結合了研究所需的經濟學和政治學知識,使得該書可以徹底闡釋問題所涉及的所有重要方面。
《政府為什么失敗》觀點新穎,可讀性強,值得閱讀收藏。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到我的視頻號老正時空的櫥窗下單:
相關閱讀:
老正2025新年獻詞|轉動你的萬花筒
無知是永恒的困境
沒有人比我更懂——懂王、三季人與達克效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