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衛戰期間,共搶回151個優良天,細顆粒物(PM2.5)濃度達到45.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7%;優良天數率85.2%,同比增加10.8個百分點;在氣象最不利的11、12月首次未出現重污染天。”這是1月17日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在新聞發布會上通報的一組數據。
會上,廳核安全總工程師羅秀兵作主發布,通報了2024年冬季大氣污染防治“保衛戰”情況,并就下一步舉措回答記者提問。經濟和信息化廳總工程師張海笑,住房城鄉建設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程剛,交通運輸廳總規劃師、一級巡視員寇小兵,自貢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黃雪智,綿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吳明禹出席發布會,圍繞工業領域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移動源管控、工地揚塵管控、地方保衛戰經驗做法等回答記者提問。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大氣處處長楊慶、省環科院院長史鴻樂、省監測總站副站長俸強就保衛戰如何開展預警預報、精準管控等方面答記者問,宣教政研處處長曹小佳主持發布會。
全省PM2.5年均濃度首次低于30微克每立方米!奮戰40天,全年空氣質量顯著改善
四川地形地貌特殊,冬季氣象條件不利,極易出現長時間、大面積污染過程。2024年底,省委、省政府作出堅決打好冬季大氣污染防治“保衛戰”(以下簡稱保衛戰)的決策部署,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羅秀兵介紹,2024年11月下旬開始,四川省生態環境廳與地方黨委政府、省直有關部門高效協同、合力攻堅,打響為期40天的冬季保衛戰。通過更加科學的研判、更加精準的治理、更加有效的閉環,順利完成各項任務。
保衛戰取得實效,也促進全年空氣質量顯著改善。一是全省PM2.5年均濃度29.8微克每立方米,首次低于30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10.2%;二是重度污染天數15天,同比減少38天,優良天數率同比增加3.8個百分點;三是全省13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提質升位,16個城市進入PM2.5達標城市。
△新聞發布會出席嘉賓及主持人(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高度重視、精準管控,整改大氣環境突出問題2400余個
現場,羅秀兵從四方面介紹了四川省打好保衛戰的主要做法。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高位推動,地方黨委、政府全力以赴、一抓到底。
“全省上下改善空氣質量的工作力度是空前的。”羅秀兵介紹,省委、省政府始終把大氣污染防治擺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突出位置,多次安排部署,出臺《四川省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四川省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保衛戰期間,省委主要領導明確要求解決大氣污染防治“老大難”問題,省政府主要領導每周調度工作情況,省政府分管領導每日調度措施情況;各市(州)黨委、政府狠抓落實,主要負責同志靠前指揮,親自調度,一線督導,堅決落實各項措施。
——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統籌抓總、省直部門參與,形成“指揮部”“參謀部”“作戰部”聯動作戰。
聯合省直有關部門組建“指揮部”,下達任務,按周分解18個市(州)PM2.5和優良天數目標。日調度、周通報,實行“紅、黃、綠”警示提醒機制,并“點對點”提醒,通過按程序約見、約談等手段,真正把措施落實落地。第一時間對異常問題發出預警指令。最后10天攻堅的關鍵時刻,實行24小時全天候集中辦公,盯緊每一個監測數據。此外,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積極爭取國家支持,生態環境部7次線上會商研判,指導攻堅。
聯合科研單位組建“參謀部”,開展預警預報和效果評估。污染過程前,每日發布空氣質量分析日報,預測未來14天空氣質量形勢,提前預警提示,提前會商研判,點對點提出針對性管控建議,為后續應急工作預留充足時間。污染過程中,協調監測、科研、氣象等力量每日會商,分析研判當日空氣質量形勢、各市(州)應急減排情況,并提出針對性管控建議,指導地方落實減排措施。污染過程后,及時復盤,整體評估氣象條件、管控措施、應對成效,并向指揮部建議調整管控措施、攻堅方向。
聯合省直有關部門并整合全省生態環境系統力量組建“作戰部”,立足區域、城市分類開展督導,推動措施落實、問題解決。其中,由經信、住建、交通、農業農村、應急5家省直部門組成的5個聯合督導組駐點督導,實行廳級領導帶隊,對完成目標差距大的市,聯合包片“點對點”督導。四川省生態環境廳9個巡回督導組,對15個有污染風險的重點城市開展巡回督導,推動地方把污染的風險降下去、攻堅的效能提上來。由省市兩級生態環境執法骨干組成的10個毗鄰市交叉督導,解決涉及傳輸通道的成都、德陽、綿陽等城市交界區域突出問題,對不執行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超標排放、弄虛作假等典型違法行為提級督辦。保衛戰期間,推動整改大氣環境突出問題2400余個,提級督辦98個。
——把精準的要求落實到細微處,每小時必搶、每0.1微克必摳、每個優良天必爭。
為實現用最小經濟代價換取最大環境效益,羅秀兵表示,保衛戰期間,通過落實精準要求,精準施策,堅決不搞“一刀切”。
精準發現上,整合環境觀測衛星、3600余個空氣監測站(微站)、17個超級站及30臺走航車,建成“天空地一體化”溯源防控系統、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高空視頻智能監控監管系統,精準捕捉各時段污染物的整體分布和變化趨勢。比如,保衛戰期間,綿陽市成立專班24小時緊盯數據變化,精準發現、實時推送污染高值區,及時處置高值污染源,PM2.5濃度較預測值降低17.7%。
精準管理上,提前制定并優化應急減排清單,對3.3萬余家工業企業、6000余個工地揚塵面源管控點位,綜合運用“保、調、錯、限、停”等方式制定差異化管控措施,實現“一市一策”“一企一策”。比如,保衛戰期間,雅安市提前啟動應急減排,實時調度,聚焦減排、降塵、控車等關鍵舉措,實現了爭分奪秒“搶”優良。
精準閉環上,發現異常問題后,立即組織會商研判,精準做好數據分析對比,解析污染區域、污染源、污染因子、污染時段,并提出指導性、針對性措施建議。比如,充分利用高空瞭望系統、衛星遙感等技術手段,實施重點污染源閉環處置。
——人盯源、人盯數據,工作細化到人頭,以生態環保工作的確定性來應對不利氣象的不確定性。
“移送處置問題線索876條,實現了從發現數據異常,到精準溯源追蹤,到現場調查處理的2小時快速處理鏈條。”羅秀兵補充道,四川省探索形成“人盯源”工作機制,落實專人“盯緊看牢”監測數據,快速鎖定高值污染源,迅速查辦異常問題,精準鎖定面源污染和企業違法違規行為。
同時,統籌用好約見約談、省級掛牌督辦、公開曝光等強有力措施,常態化開展省級“四不兩直”暗查暗訪,發現重大問題線索移送督察、紀檢監察追責問責,切實督促各地黨委政府履行好“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行業部門落實好“三管三必須”責任。2024年,共約見31個縣(市、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公開曝光省級掛牌督辦典型案例和大氣環境突出問題9批次、81家企業。
大氣污染防治如逆水行舟,下一步將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
預測分析,2025年氣象條件仍然不利、污染排放物總體偏大。羅秀兵坦言:“大氣污染防治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稍有松懈,重污染天氣隨時可能出現反彈,需要我們繼續咬緊牙關、合力攻堅,以及全社會的關心支持、共同行動。”
下一步,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將充分總結經驗做法,從三方面推動四川省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一是強化分析研判,用好用活現代化科技資源和管理平臺,實施更加精準、精細的減污行動,增強重污染天氣過程應對的科學性、實效性,進一步提升大氣污染治理水平。二是深化聯防聯控,優化健全部門間、屬地間、區域間合作聯動機制,加強信息共享和聯動配合,進一步深化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合力。三是堅持動真碰硬,聚焦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問題,以最堅決的態度、最有力的措施,進一步強化大氣污染治理措施閉環。
△現場提問的媒體記者(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會上,還通報了近期生態環境執法典型案例(詳情:)。20家中央、省、市級新聞媒體參加新聞發布會,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處(室)、直屬單位有關負責人列席會議。
來源:四川生態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