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將開啟其美國總統第二任期。未來四年,美國對華科技政策將如何發展?我們又該如何應對?為此,三思派特別邀請8位青年學者,付舒、黃琪軒、李君然、李崢、魯傳穎、戚凱、張倩雨、張鑫,提前研判,供參考。
付舒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助理教授
特朗普政府對華科技政策態勢及其應對
特朗普崛起與回歸的背后是美國右翼民粹主義的興起,在特朗普2.0時代民粹主義的特征將愈加明晰。在科技領域,美國民粹主義傾向將本土利益視為其科技政策的優先關切,強調“美國優先”,加快政府效率,并主張利用核心技術封鎖來維護美國核心利益。尤其,馬斯克將擔任美國政府效率部部長和特別科技顧問,其指向是關注國內,其用意在于改造政府部門僵化低效的積弊,力求優化政府效率,加快美國高科技發展速度。
因此,特朗普第二任期的科技政策會更加內收,這或與經濟全球化方向背道而馳,給中國留下巨大的科技外交發展空間。中國需要立足自身發展,保持開放合作,避免與美西方陷入全面脫鉤和對抗,實現關鍵技術的自主研發,協同推進突破美盟與開拓“南方”。
黃琪軒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
特朗普第二任期美國科技發展的六個趨勢
從歷史經驗看,在特朗普新的任期,在科學與技術領域,美國國內政治經濟調整會呈現六個方面的特點:
首先,更加強調“技術自主”,一個尊崇自由主義的美國,其“技術民族主義”會日益抬頭;
其次,更加強調“技術聯盟”,通過加強與盟友的科技合作,加固供應鏈合作,維系技術優勢地位;
其三,更加側重“安全驅動”,服務“安全導向”的技術投入會迅速增長,美國科技進步很可能會重返“旋轉向下”模式;
其四,更加重視“政府介入”,安全驅動的緊迫性讓美國政府更為直接地介入技術發展,擴充政府規模,擴大政府職能,形成“美式舉國體制”;
其五,更為呈現“集中參與”,美國經濟更可能呈現集中性、壟斷性等特征,對大企業、院校的資助會更集中;
其六,更加強化“軍工集團”,集中的科研資助與產品采購,集中的企業與院校參與,將會重塑美國國內的軍工復合體。
李君然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寫作與溝通教學中心講師,21世紀發展研究院兼職研究員
特朗普第二任期下中國科技政策的應對與調整
從總體趨勢來看,特朗普在第二任期會繼續奉行孤立主義政策,延續對華科技遏制與封鎖策略。盡管特朗普的行動與拜登政府有相當的邏輯一致性,但考慮到其現實主義的立場及對不同產業的關注度和資源分配差異,我們可以靈活調整中國的科技政策,塑造出新的中美博弈基準線。
一方面,針對其重點關注的領域,中國可以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相對優勢產業通過適當“示強”,降低美國國內關于對華技術禁運有效性的評估,凸顯相應手段對美國造成的經濟損失。
另一方面,針對優先級不斷降低的氣候變化、環境等全球性公共議題,中國需要更加積極地參與國際議程的設置和討論,拓展美國以外的合作伙伴,主動為美國提供新的參與形式,提升自身的國際影響力與博弈地位。
李崢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特朗普第二任期對華科技政策展望
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對華科技政策相比第一任期兩極分化更加明顯。一方面,特朗普可能會加大對華科技領域的限制與打壓。從其過往表現及近期言論看,他極有可能繼續擴大對華出口管制,施壓盟友限制對華半導體等關鍵領域的出口,還可能推出類似 “清潔網絡計劃” 的行動,進一步封堵中國科技產品的海外市場,使中美科技產業的競爭更加激烈。國會中的對華強硬派與特朗普團隊聯動密切,可能推動極端立法,如限制中企參與美國藥品研發、對華科技投資等,給中美科技關系帶來更大沖擊。
然而,特朗普的實用主義態度以及新引入的科技界巨頭團隊成員,如馬斯克、馬克?安德森等,可能會為中美科技關系帶來一定緩和。他們的專業知識和理性思維,也許會促使特朗普在某些領域采取較為理性的態度,減少誤解誤判,在人工智能、科技投資、交流等方面發揮一定建設性作用,但這能否改變整體對華科技政策的強硬態勢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魯傳穎
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數字技術的發展邏輯與特朗普政府對華科技博弈
數字技術的發展邏輯將影響特朗普政府第二任期對華科技博弈態勢。
首先,美國在數字技術領域能夠對華“卡脖子”的領域越來越少,影響力也逐漸減弱,特朗普第二任期難以找到像芯片一樣具有戰略性意義的領域對華實施遏制。中國則可以將更多精力投入到自主技術體系的建設中。
其次,數字技術的開放與創新將進一步反制美國政府的封鎖與制裁。Deepseek通過模型與算法結構的創新,以較低成本實現了顯著的效率提升,這證明了數字技術的發展依賴于開放與創新,任何國家或組織都無法壟斷這一進程。
再次,數字技術的發展將進入以應用創新為主導的新階段,中國龐大的市場規模和對新技術的高包容性優勢將進一步凸顯。
最后,中國數字企業加速出海可能引發美國采取更多地緣政治手段對其進行打壓。
戚凱
山東大學東北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特朗普政府對華經貿政策與科技政策
相較于特朗普1.0而言,特朗普2.0將會更加強硬堅持“美國優先”,高度關注短期收益,這一重大背景將會深刻影響其對華科技政策。
其一,由于特朗普政府將會首要關注關稅、貿易戰等問題,因此專門且系統的對華科技政策可能不會迅速出臺;
其二,作為特別擅長“漫天要價、坐地還錢”的博弈高手,特朗普在對華開展經貿大攻擊的過程中,一定會大打科技政策牌,動輒威脅或加強對華科技遏制打壓,以此脅迫中方就范;
其三,對華鷹派成員充斥于特朗普核心圈之中,他們將與國會超級反華派呼應,嘗試制定更多的對華科技遏制打壓法律;
其四,馬斯克等科技新權貴正在更加接近權力核心,但考慮到特朗普極度自負的性格特點,他們能否成為中美科技交流的“穩壓器”,仍然存疑。
面對更加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中國需要在堅持自立自強的同時,進一步推進開放合作,以確保在關鍵科技領域的突破和國際話語權的提升。
張倩雨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美國霸權的三難困境與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平衡與取舍
美國護持全球霸權持續面臨著一種三難困境,即維護自由主義國際秩序、對華科技競爭取勝以及振興國內中低收入群體三個目標可能無法同時實現,任何兩個目標的實現似乎都要以犧牲第三個目標為代價。
特朗普第一任期的政策明顯傾向對華科技競爭取勝和振興國內中低收入群體,以“美國優先”為口號,通過貿易保護、科技“脫鉤”和制造業回流實現遏制中國科技發展和為國內中低收入群體創造就業的目標。在此過程中,美國主導建立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遭到重大侵蝕。拜登政府曾試圖在三個目標之間尋找平衡,但事后看,其嘗試并不成功。
特朗普第二任期,隨著更多建制派官員以及馬斯克等科技精英進入決策圈,加強與盟友的互動、加大對華經貿科技施壓以及復興本土制造業可能同時成為優先事項。與第一任期相比,特朗普及其決策團隊可能將圍繞三難困境進行艱難的平衡與取舍。
張鑫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創新發展研究部研究室主任
理解美國對華科技政策的三個誤區
特朗普第一任期開始,美國對華科技遏制的烈度不斷上升,成為我國經濟轉型和動能轉換的重大外部不穩定因素,也正引發冷戰和全球化時代以來從未出現過的全球科技“脫鉤”和創新體系重構。但直至特朗普即將開啟第二任期的當下,還有三個關于美國對華科技政策的理解誤區需要澄清。
一是中美科技博弈將會很快決出“勝負”。中美科技博弈顯然將是一個長期過程,任何一方都很難“速勝”或“速敗”。
二是拜登政府對華較“友好”,特朗普政府對華較“惡劣”。盡管對華科技遏制政策是從特朗普第一任期開始升級的,但從拜登任期、特別是其即將離任時的一系列對華新管制來看,二者的主流觀點并無本質差異,其戰略目標都是樹立“前沿鐵幕”,盡可能阻擋我國邁向科技前沿和產業鏈高端。
三是特朗普第二任期對華科技政策對我國帶來的都將是不利影響。特朗普固然可能在部分關鍵領域、人才和知識交流、創業資本流動、海外市場等方面對我國科技發展施加更大外部壓力,但與此同時,我國將有望在本土科技企業成長、對美盟友科技合作、海外人才回流等方面獲得發展新空間。
HAPPY NEW YEAR
( 新年初始,萬象更新 )
文章觀點不代表主辦機構立場。
◆ ◆ ◆
編輯郵箱:sciencepie@126.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