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國數據在黃偉的掌舵下,正乘著AI和出海浪潮一路狂奔。
根據萬國數據第三季度財務報,2024年第三季度營收達到29.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7.7%。
萬國數據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黃偉表示:“增長勢頭十分顯著。” 國內業務的交付速度加快,國際業務表現亦十分強勁。
作為一家總部位于上海的第三方數據中心運營商,該公司目前正處于海外市場的積極擴張階段,從東南亞到日本,不斷開拓新項目,其資產規模已膨脹至超過800億元人民幣。
截至2024年年底,萬國數據的國際業務在一年內進行了兩輪融資,融資總額達到16.72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20億元。
獲得資金支持的黃偉,萬國數據的股價也一飛沖天。從一年前的4-5元左右,一年內股價上漲至23.8元,漲幅超過400%。
那萬國數據的未來就將是一片坦途了嗎?
01互聯網驅動到AI驅動
要說萬國數據備受市場追捧的原因,主要原因在于從曾經的互聯網IDC,到了今天在AI的推動下,迎來了第二個爆發的春天。
所謂IDC,即互聯網數據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是指一個集中存儲、處理、管理大量數據的設置和設備。
過去20多年,隨著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數字經濟在國內的興起,算力需求不斷攀升,IDC成為互聯網鏈條中的關鍵一環。
2001年,互聯網剛剛興起,數據安全問題成為眾多企業面臨的主要風險,萬國數據的創始人黃偉把握住了這一機遇。
起初,萬國數據從為金融行業提供災備服務起步。到了2007年,黃偉洞察到中國企業IT基礎設施的薄弱環節,逐步引領萬國數據轉型為第三方數據中心(IDC),開始在主要經濟區域進行大規模布局。
2016 年以后,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萬國數據進一步擴大數據中心在核心城市的覆蓋范圍。
2016 年首先在廣州、深圳和上海的 4 個新數據中心投入運營。
2017年-2019 年,公司在上海、深圳、廣州的等地鋪開了近30個數據中心。
2022年-2023年,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西南等地區超過30個數據中心。
在此期間完成了美股和港股的雙上市。2016 年 11 月 2 日,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 上市。2020 年 11 月 2 日 ,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二次上市。
而到了現在,曾經承擔算力部署、運維的關鍵作用的數據中心,也成為支撐AI大模型訓練的必備條件之一。
隨著AI席卷,智能算力的需求也將空前提高,而算力的大規模需求將為數據中心帶來新的增量空間。
2023年之后,以ChatGPT 為代表的生產式大模型等新業態帶動,帶來了持續增長的算力需求,并帶動了數據中心的擴容。
中國智能算力正處于高速增長階段,超過全球整體智力算力增速。
至2023年底,我國算力總規模超過230EFLOPS(每秒百億億次浮點運算),位居全球第二。近五年年均增速接近30%。
其中,智能算力增長更為顯著,2023年智能算力規模達到70EFLOPS,占整體算力的約30%,且智能算力的年復合增長率預計達33.9%,超過 同期全球整體智能算力增(25.7%)。
算力的增長帶動了數據中心的擴張,2023年中國數據中心市場規模同比增長26.68%。2024年預計將繼續保持超過25%的快速增長。
“AI業務的發展讓數據中心的規劃設計、建設運營均正在發生本質上的改變。”萬國數據中國區聯席總裁梁艷曾表示。
隨著國內業務的成熟和IDC行業的淘汰整合期的到來,黃偉洞察到海外市場的機遇,萬國數據子公司GDS應運而生。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頭部投資機構不約而同地出手了。
2024 年 3 月 26 日,由高瓴資本、Rava Partners、博裕資本領投,其他私募機構參與投資GDS5.87 億美元。
2024年10 月29日,由Coatue Management和The Baupost Group領投,融資金額從最初計劃的10億美元增加至12億美元,兩輪融資累計16.72億美元,加速萬國數據在海內外新興市場的戰略布局。
02從國內走向海外藍海市場
2024年第三季度,凈收入為29.657億元人民幣(4.226億美元),同比增長17.7%;調整后EBITDA為12.957億元人民幣(1.846億美元),同比增長15.0%。
營收的增長首先得益于占主要營收比例的國內數據中心營收的增長,2024年上半年,得益于AI放量驅動,萬國數據客戶訂單的迅速交付,數據中心的使用率已提升至73.6%。
在第三季度,萬國在中國市場的凈收入達到26.2億元,同比增長6.1%。
其主要客戶群體包括云服務提供商、大型互聯網公司、金融機構等。而此前一些大型企業設定了較為激進的目標,導致大量訂單需要后續處理。
因此,黃偉調整了國內市場戰略,由進攻轉為防守,將處理庫存作為首要任務。
但隨著人工智能浪潮的到來,計算能力需求和數據需求急劇增加,市場從供過于求轉變為供不應求,部分地區甚至出現了對數據中心空間的極度渴求。
大量人工智能應用需求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區位資源稀缺,新建和擴建政策趨嚴,這恰好是萬國的競爭優勢所在。
在國內逐漸消化數據中心使用率的同時,黃偉帶把目光投向了急劇增長的海外市場。
尤其是在東南亞數億人口的這一關鍵戰場上。
為此,黃偉制定了名為SIJORI(新加坡-馬來西亞柔佛州-印尼巴淡島)的戰略,連接“新馬印”三地,占領戰略要地,部署數據中心。
他選擇在馬來西亞柔佛州和印尼巴淡島進行重點布局,兩大場地在3個月內新增凈簽約面積1.6萬平方米。
2024年11月初,萬國數據又正式進軍泰國市場。
其簽署了一項土地收購協議,將在曼谷東南部春武里府,開發總IT容量約120MW的數據中心園區。
“過去幾個月時間里,全球科技巨頭都在泰國宣布了大型投資計劃。”電話會上,黃偉提到,泰國是東南亞市場下一個重大機遇。
黃偉提到,東南亞的資源布局,未來幾年可能實現1000MW的IT容量。
不僅是東南亞,2024年4月初,萬國數據還宣布進軍日本市場,進一步拓展版圖。
其將與基匯資本(Gaw Capital)一起,在東京投建一個數據中心園區,總占地面積超1萬平方米,IT容量預計40MW。
該項目地塊離東京市中心不到30公里,計劃于2026年底投運,屆時將成為所在府中市最大的數據中心集群。
國際業務已覆蓋亞太地區(除中國內地外)最重要的三個市場:中國香港地區、以SIJORI為核心的東南亞地區以及日本市場。
得益于海外市場的增長,其第三季度海外收入達到3.6億元,同比增長636%,繼續保持爆發性增長。
他的野心,不止于此,而意在建立一個核心基地,由點及面,輻射東盟,乃至全亞洲的數據中心市場。
03螺旋上升,道阻且長
雖然海外市場是個廣闊的藍海市場,但這并不代表萬國數據的海外拓展之路就是一帆風順的。尤其是面臨著當前關于AI中美博弈的風險。
1月13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頒布了一項前所未有的全球AI管控新規定,標志著美國首次全面對AI芯片和模型在全球的傳播實施規范。
該規定不僅涵蓋了硬件出口管制,還首次將AI模型權重納入監管范疇。根據新規,美國企業向大多數國家出售AI芯片的算力將受到上限限制。新規特別針對用于訓練AI模型的高端圖形處理器(GPU),例如Nvidia和AMD的產品,其出口數量將受到更為嚴格的限制。
除了硬件,新規還對決定機器學習模型性能的關鍵因素——“模型權重”(Model Weights)實施了控制。
而這些出口管制,對盟友和非盟友國家做出了針對性的區別,而這一區分勢必會影響萬國數據的出海難度。
尤其是新規對數據中心的管理更為嚴格。
根據新規,獲得通用驗證最終用戶(UVEU)資格的公司必須確保至少75%的受管控AI芯片部署在美國及其盟友境內,且在任何單一其他國家的部署不得超過7%。
對于總部設在美國的UVEU企業,新規還要求至少50%的芯片必須留在美國本土。這一要求實際上限制了全球科技公司在非盟友國家建立大規模AI數據中心的能力。
而這也是萬國數據近期出現回調的原因,但是從長期來看,美國的新規對國產數據中心企業的打壓勢必會引起國產替代的加速,萬國數據的出海,長期看必定是個螺旋上升的過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