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1月9日舉辦的「福布斯中國ECO體育盛典」上,氪體集團創始人駱達進行了以《原大則饒 原小則鮮》為主題的演講,為大家總結了過去階段公司發展的同時,也面對體育行業未來的發展和生意邏輯,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以下為駱達演講內容實錄:
大家好,我是氪體集團的創始人駱達。很開心與大家相聚在廈門,在這一年的年初,來聊聊氪體過去一年的發展,以及對于未來的規劃,彼此打打氣,互通有無。
ECOTIME體育年會今年來到了第五屆,我們迎來了兩位戰略級的合作伙伴:
首先是廈門體育集團。有了他們的支持,我們才能在寒冷的1月,把大家請到廈門這個溫暖的地方。「以體育之名,創造美好生活」是廈門體育集團的口號,我相信也是很多人都在為之努力的目標。
第二個合作伙伴是福布斯中國,其實我們也早有淵源。
2018年,同事突然告訴我,「咱們上福布斯了!」聽到這個消息,我的第一反應是:福布斯?是那個福布斯嗎?我查了一下當時公司賬上的余額,斷定我們同事應該是被騙了。
后來確認了一下消息,得知是福布斯中國 U30,拿來名單一看,馬龍、孫楊、我們互娛后來合作的張常寧,然后就出現了我的名字。
之所以當年能入選U30,其實第一是因為我們比較年輕,再是我們在2018年獲得了一輪投資,在當時的體育行業并不多。 借這個機會要再次感謝福布斯中國,在七年前給予我們的肯定。
感謝這次與我們合力舉辦年會的每一個合作伙伴,包括我們的團隊,福布斯中國的團隊, 廈門體育集團的伙伴們,還有我們的 互娛。 當然,最應該感謝的,還是一路以來陪伴和支持著我們的朋友們,你們太給力了。
去年的ECOTIME體育年會,我的演講主題是。我認為經過疫情的沖擊和積極的調整,體育產業終于在2024年迎來了歐洲杯、奧運會等一系列國際賽事,大家終于可以好好拼一把,跑起來了。
到了今年,我想要分享主題是「原大則饒,原小則鮮」。 這句話出自《史記·貨殖列傳》, 至于為什么選擇這個主題,和它的含義到底是什么,我想通過三個故事來告訴大家。
在講第一個故事之前,我想要讓大家先來猜一猜,下面圖中的是什么產品?
看到產品上的logo,大家或許能夠猜到這是什么比賽的產品,但它的功能呢?其實,它的真實身份是中國網球公開賽的衍生品,是一個貓抓板。
現在回頭來看,這個產品一經上線就賣爆了,直接售罄。但最初對于這個產品的出現,很多人會覺得意外,為什么頂級體育賽事要去做一些貓貓狗狗的用品呢?
我們找到給中網做衍生品的公司杭州孚德,跟他們團隊聊了聊里面的邏輯,得到的回復是:你想有沒有一種可能, 2024年大家都被奧運會、被鄭欽文吸引,或許喜歡網球運動的人,現在或將來就會養一只貓或者狗呢?
我聽完其實有一點頓悟,我們經常提到經濟發展會帶動體育產業會的發展,另外其實還有一個更加被驗證過的趨勢:經濟發展以后,養寵物的家庭也會變多——這兩條邏輯匯聚在一起,就創造了「中網貓抓板」這么一個產品。
所以我們說,體育消費是一扇窗,透過它,我們能看到的不只是市場的廣闊,還能看到一群人選擇以怎樣的方式生活。
據氪體了解,這一屆中網的現場紀念品,是按照上一屆的2.5倍實際銷售量進行了備貨,總計約700萬的貨物量,全部線下賣光。我也不禁開始思考,體育消費真的不行嗎?那中網的貓抓板怎么賣爆了?線下的中超門票怎么一票難求?剛剛結束的乒超決賽,怎么三天就賣了3000多萬票房?
供給才是關鍵。
「原大則饒,原小則鮮。」史記想說的是,供給的豐富,會決定一個國家和地區的富饒或是貧窮——2024,就是中國體育產業的供給之年。
公司運營這幾年,我們以深度原創內容為根基,也一直在做創新業務,包括人才、視頻、營銷、MCN、經紀、咨詢等,雖然有一些業務都曾經碰壁或消失了,但我們沒有停下腳步。
其實我之前給氪體定下的目標就是每年有一個創新業務,哪怕會做「死」,但是為體育產業提供更創新供給的目標始終不曾改變。
我想分享的第二個故事,來自一位剛剛宣布退役的運動員:2024年12月18日,羽毛球運動員鄭思維發了一條微博,宣布了自己的退役,并表達了感謝。
我很想給大家分享他在視頻里的一個描述——我選擇退役并不是因為我打不動了,我還能打,退役是我主動的選擇。
鄭思維用大學畢業來舉例。有的人畢業會繼續深造,去讀研究生、讀博士,就像那些一定要在競技場上戰斗到枯竭的運動員,打到30歲、40歲,這很偉大;但有的人畢業了,就去社會上投入工作了,進入了人生的新階段——這也是一種選擇,鄭思維的選擇。
選擇。
他的表達很酷。急流勇退的運動員并不少,但敢于做這種表達的不多。而且當他們勇敢做出選擇,說出自己的選擇,體育就不止是競技體育了,體育對大眾的意義,也才會更立體,更深刻。
比如我們互娛簽約的女足運動員趙麗娜,也是在運動生涯結束后,選擇用體育公益、體育教育的方式繼續著與運動場的聯系。
在氪體第四年的時候,我們成立了氪體MCN。 我們的出發點是讓運動員把自己體育生涯之外的生活,結合自身的愛好、特點去勇敢展現,同時用新媒體的方式完成商業化。
總之,我們希望每一位運動員,「當賽場的聚光燈漸暗,人生的舞臺剛剛拉開帷幕。」
而我要講的第三個故事,來自楊毅。
前幾天,我們去跟楊毅聊了聊。我本身就是播客節目《楊侃電臺》的忠實聽眾,之前喜馬拉雅平臺一直付費收聽,是楊老師嘴里的「東家」。但最近形勢變化,東家也沒有余糧了,給他逼得必須自己去做To C的內容付費。
第一個系列節目叫《東北往事,馬家軍的興衰》,它的數據怎么樣呢?楊毅告訴我們,目前一共上線了6期內容和1期免費節目,平均每期能夠穩定收獲2萬左右的全網付費用戶。
看到這些數據,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國足比賽的付費收看。 世預賽18強賽開賽前幾個小時,國足公布了轉播平臺,沒有央視,愛奇藝獨家播出,并且收費觀看。當時我們特別關心的是,最終有多少人付費觀看了國足的比賽?
氪體得到的數據是,單場付費用戶大概有小幾百萬。
一些朋友聽到這些數據,特別是經歷過2014以后那幾年的,會說這個數字太少了,這個行業沒有希望了……
但我真的不這么看。楊毅的2萬付費用戶也好,國足的幾百萬付費用戶也好,我們看到的是確定的付費需求。不能怕小,也不要怕少,應該怕的是服務不好。
這就是我們想說的:原小則鮮。
這句話的本來意思是因為供給少所以會貧困,但在今天的體育產業,我們想把「鮮」解釋為「新鮮」「創新」。
我們希望今天的體育人不要再幻想那些不存在的需求,不要再埋怨市場不夠大、產業不夠成熟——需求大,我們就各就位,跑起來;需求小,我們就創新,把現有的需求滿足,至少做一個「貓抓板」出來,再看看能不能有更多生意。
我的三個故事講完了。再次感謝大家的支持,感謝合作伙伴,感謝我們氪體團隊的每個人,以及我們的合伙人們。
特別感謝一下郭陽和陳點點。很多人知道我們是北體的大學同學,這個月的28號就是我們一起寫公眾號的第十年了。
這十年,我和兩個關系不錯的大學同學,一起在我們的本科專業,做著我們喜歡的事情,直到我在準備這篇演講稿的時候才猛然發現,這十年其實是我們人生的一份禮物。
2025年已經來了。體育行業里有「體育大小年」的說法,很多人說2024是體育大年,2025是體育小年,我覺得沒關系,「原大則饒,原小則鮮。」
當它是體育小年又如何?2025年每做一個小生意,都是屬于我們自己了不起的體育大事。
提前給大家拜年,也祝大家今年都能夠一切向好,謝謝大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