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說,如今全球經濟發展陷入瓶頸,經濟下行風險不斷提升。不論是四處燃起的戰火,許多地區大國要么頻繁更換領導人,要么頻頻選出表演性人格的“抽象”總統。
這讓許多人對于全球經濟復蘇充滿悲觀,甚至許多媒體經常用100年前的“大蕭條”來形容當下的時代。在我看來,這樣的論斷,是既不清楚經濟,也不了解歷史。
無論秉持什么政見,無論擁有什么信仰,只要是一個生存在市場經濟中的人,美國1929年的大蕭條都是一個值得“敬畏”的標志性事件。
比起1929年的大蕭條,無論是從數據上還是反饋到老百姓的生活上,如今的經濟形勢連大蕭條的腳指頭都跟不上。
首先,大蕭條爆發的源頭是股市的崩盤。1929年10月24日美股大盤幾乎毫無征兆地下跌了12%。五天后的29日星期五,大盤一天內重挫40%!這場標志性的“股災”被后世稱為“黑色星期五”。直接促成了后世各國股市設定熔斷機制。
(1929年10月大批民眾在股市崩盤后集結于華爾街上)
下跌40%是什么概念?2020年春季美國股市發生熔斷。這場巴菲特都高呼“活久見”的股市崩盤,也僅僅下跌了7%。
此后由股災帶來的連鎖反應,迅速席卷了美國,乃至蘇聯以外的全球經濟。
這場大蕭條如同一把達摩克里斯之劍,幾乎是平等地落在不同階層、不同職業、不同背景的美國人身上,恐慌和消沉席卷了整個美國。
(人們把難民營稱為“胡佛村” 攝于1935年的西雅圖)
在大蕭條最黑暗的時刻,手握資本的人損失慘重,股票大盤累計下跌了85%,股息下降了57%。全年工業產值下降三分之一。全國商業擴張活動減少了94%,8.5萬家公司破產。
(大蕭條后美國失業率變化)
而在老百姓那里,全國勞動人口失業率超過25%,超過1500萬人失業,僥幸頂住破產和裁員,人均工資也下降三分之一。饑餓席卷了全球第一的工業國,大蕭條期間因饑餓和營養不良導致死亡的人數,沒有統一的準確數字。但是根據美國社會統計局的數據,在大蕭條期間有至少6000萬美國人處于營養不良狀態。
(“我會3種手藝,會3門語言,奮斗了3年,有3個孩子,失業3個月了,但我只想要一份工作”)
那么如此嚴重的大蕭條到底是怎么產生的?對于今天的美國有什么深遠的影響?
1
大蕭條是如何發生的
有趣的是,關于這場危機到底是因為什么發生,即便是近100年后的今天,學者們也沒有一個統一的觀點。
美國國內一些人認為,這是因為過度的投資和生產,和老百姓消費能力不足產生的矛盾。這種觀點里,工業生產越發達的國家,產業越發達產品就越容易超出消費者的市場需求。
事實上,這種觀點也部分符合了馬克思的理論。即產能過剩,導致供需的不平衡。進而導致生產端(公司、工廠、單位)的崩潰,又進一步地影響工人的就業和消費能力。
生產越多,消費不了。進而公司破產、工人失業,工人更缺乏消費能力,最后陷入全國的惡性循環。
后世一般把這種觀點歸納進“凱恩斯主義”。解決方案就是“政府出面來救一下!”也就是我們高中歷史都學過的那個詞“以工代賑”。
(胡佛水壩施工現場)
既然私營部門不能提供足夠的投資維持工業生產,從而讓人們都得到工作。那政府必須舉債以維持經濟運行,起碼先讓老百姓有個班兒上吧。這也是后來羅斯福新政,主要遵循的方法。
另一派貨幣主義者(類似于現代的新自由主義者)則得出了一個大相徑庭的結論:是政府的過度干預造成大蕭條。
大蕭條之初不過是簡單的經濟衰退,但是美聯儲要背大鍋。因為大蕭條發生后,美聯儲采取緊縮貨幣供給,惡化了經濟環境,從而將衰退推向了大蕭條。
美國政府在大蕭條前對經濟做了過多管制所致,尤其是對銀行的管制,使銀行無法對貨幣需求做出反應,在通貨緊縮下導致經濟大恐慌。債務緊縮導致人們借的越多、欠的越多。
(1931年紐約市,銀行破產的受害者在雨中抗議)
這種觀點也影響到了今天美國應對經濟下行的策略,即我們都很熟悉的“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只要我開足馬力去印錢,手里錢越來越多的老百姓的消費信心就不會降低,危機也就不會發生。
當然,結合現在美國日常消費品在四年內價格翻一翻的現狀,我們自然也能看出,這對于經濟來說,也不過是“緩兵之計”。
(在紐約布魯克林大橋外,排隊等候領取面包的人群)
但是無論哪種理論,都對現在的美國影響深遠。100年后,美國依然沒有忘記大蕭條帶來的心理陰影。到如今為了美國為了提振消費,防止經濟危機。一方面,連續10年使用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另一方面,加大舉債從全世界吸血。這也讓美國的債務從1990年的3.2萬億美元,一路飆升到2023年的313萬億美元。
2
逆勢而上的娛樂消費行業
然而,對于后世的我們來說,美國的大蕭條其實留下的不僅是“慘”。也有許多反常識的結論。
比如相比于大蕭條之前,紙醉金迷的“黃金年代,美國人在一半以上人口營養不良的年代,人均預期壽命反而提高了!
對此許多人解釋為,是大蕭條之前工作時間過久和工作壓力導致預期壽命降低。
與這個結論相互佐證的,是美國的娛樂消費行業在大蕭條后,很快迎來了復蘇和崛起。
以電影行業為例,整個美國大蕭條期間,以好萊塢為代表的電影行業遭遇了重創,原本多如牛毛的電影公司,大批破產,最終才形成了我們現在還能看到的四大制作公司。
當時的好萊塢大片,即便是傳世經典也很難收回成本。比如初版的《金剛》,制片方雷電華電影公司,斥巨資投入76萬美元拍攝。1933年3月2日在紐約公映,每家影院一天排片10場。上映4天后票房收入僅9萬美元。
雖然,最終收益約為170萬美元,還是賺了不少。但是這部大蕭條時期最轟動的電影,也不過是這樣的表現。
比電影公司更難活下來的,是當時的影院。一張10美分的電影票,5美分 “上供”給制片方,4美分負擔高昂的運營費用,最后能賺的甚至不到1美分。這種現狀,讓全美的電影院數量從29年的2.3萬家銳減到32年的1.24萬家。
為了招攬更多的觀眾,影院不得不高一點副業“補貼家用”。大量影院開始集中售賣爆米花、汽水等零食,供觀眾觀影時享用。
在糖油供給不足的年代,爆米花可以說是當時美國老百姓能接觸到最廉價的“甜點”,所以往往供不應求。而對于影院來說,一份成本0.5美分的爆米花,影院能3美分賣出去,一份凈賺2.5美分,這生意比賣票來錢快得多!
一家影院一年靠賣爆米花,能凈賺20萬美元。甚至能超過賣票帶來的利潤。這種“爆米花經濟”不僅促成了美國在大蕭條后好萊塢電影工業的復興,也讓美國人“爆米花文化”一直延續到今天。
另一個有趣的行業是釀酒行業。大家應該都知道,大蕭條發生時美國依然處于禁酒令時期。這不僅讓陷入困頓老百姓難以找到緩解精神壓力的辦法,更是讓倒賣私酒的不法分子攫取了數以億計的巨大利潤。勢力之大,嚴重影響到社會治安。
(1931 年 2 月,芝加哥失業者在阿爾·卡彭開設的“施粥棚”外排隊)
1933年羅斯福上臺之后,禁酒令(第18憲法修正案)被正式廢除。在這個最蕭條的時代,被壓抑了十幾年的美國人,將釀酒行業推向了一個巔峰。
即便原版的釀酒行業已經是“一片白地”,即便有大蕭條消費能力低下的背景。美國釀酒行業依然快速崛起!
(人們舉杯慶祝禁酒令廢除)
1934年,美國烈酒的產量已經達到了禁令前的70%。而不到2年,這個數字增長為120%!啤酒行業也以每年12%的增速飛速前進。
這一年,美國酒類行業的繳稅達到了13.5億美元,幾乎占美國聯邦政府收入的一半。相比之下,當年的所得稅總額不過4.2億美元,只有前者的三分之一。
而且“禁酒令”之前,釀酒業雇傭工人的數量,約有25萬人。禁令一解,迅速解決了近30萬人失業的問題。
歸根結底,在動蕩的年代,巨大的壓力下,相比于之前的紙醉金迷,人們更加需要的是舒緩精神、尋找靈魂的寄托,這也是影視、釀酒等行業崛起的大背景。
3
大健康趨勢下的新選擇
大蕭條里部分消費行業逆勢增長的本質,是他們順應了社會發展的趨勢,捕捉到了消費者的根本需求。
各種壓力帶來的焦慮,并不能幫助我們解決現實問題,反而壓力和焦慮會給我們的正常生活帶來消極和負面。所以,讓自己能夠樂觀振作起來,才是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美國釀酒行業的復蘇不僅沒有讓一代人沉淪,反而緩解了身心壓力,走出了大蕭條的陰影,打贏了二戰,最后坐上了超級大國的寶座。
(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家庭)
而對于現代人來說,緩解焦慮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約上三五好友傾訴心聲,把酒言歡釋放壓力,這才能建立信心重新品味生活。
所以,借酒消愁喝什么酒很關鍵!喝對了酒,才能養生養心,利于身心。
近年來,國內老牌的健康產品企業勁牌有限公司,繼中國勁酒之后,又通過科技創新,研發推出了毛鋪草本年份酒,就是一款讓人喝著舒心放心的酒。
使用的“三香原酒”融合,兼具醬香之醇厚、濃香之綿甜、清香之凈爽于一體,三香兼容,層層綻放,入口柔和舒適。即便是不常喝酒的朋友也能輕松駕馭。
這款酒不僅融合了苦蕎麥、葛根、枸杞子等五味草本活性精華,更將傳統釀酒工藝和草本文化與現代科技創新相結合,獲得兩項核心國家發明專利。
勁牌公司在2018年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聯合研究中發現,毛鋪酒中的苦蕎黃酮和葛根素可以有效提高乙醇脫氫酶等解酒酶活性,從而實現減少身體負擔、加速酒精代謝的效果。
就在前幾天,1月15日毛鋪在武漢舉行了毛鋪草本中國行收官儀式暨草本科技節。代言人雷佳音親臨現場,與大眾一同分享飲酒樂事。
在本次草本論壇中,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主持人陳銘與醫學專家姚平教授、毛鋪品牌代言人雷佳音一起組局,聊起了健康生活、健康喝酒之道。
姚平教授深入淺出的講解了“酒精在人體中的代謝之旅”。酒精的代謝原理、如何提升酒量、酒量和年齡是否相關等問題。
教授也從科學角度揭秘了毛鋪草本酒“代謝快,負擔小”的原理。草本白酒的推出,充分發揮草本的健康內涵,同時也滿足了大眾對快樂飲酒的需求。
同時,勁牌公司也宣布成立草本白酒研究院,現場舉行了揭牌儀式。旨在持續推進草本白酒的技術創新和科技研發,引領行業邁向高速發展的新階段。
朋友小聚,敞開心扉,小酒助興。無疑是現代人緩解精神壓力最好的方式。毛鋪草本年份酒的出現,讓文明飲酒、健康飲酒的理念變得更加具象。而且代謝快,負擔小,盡興的同時,也不影響辦事和工作。少喝一點為健康,最適合朋友小聚。
無論生活如何,人始終是要追求輕松快樂的。整個酒行業已經正在進入存量競爭時代,只有立足于消費者的根本利益,生產出兼顧品質和健康的產品,才能開辟新的藍海市場,實現行業內的逆勢增長。
100年前走出經濟低迷的美國,不到20年,搖身一變成為了世界霸主。而在當下孤立主義甚囂塵上的今天,我們更需要團結全世界的力量。朋友來了有好酒,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一起把酒言歡,聯起手來邁向美好的明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