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0日,我們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節氣——大寒
南昌貢方堂國醫館中醫科專家陳順濤介紹,大寒時節寒冷且干燥,也是由“冬藏”到“春生”的轉折點,天氣時寒時暖,養生防病應注意防寒保暖、養陽滋陰、舒筋通絡,調整飲食結構,避免過度勞累。
大寒三候
古人歸納大寒三候為:一候雞乳,即進入大寒時節,母雞感受到寒冷中的春意,開始抱卵育雛;二候征鳥厲疾,猛禽因為寒冷而更加活躍,盤旋在天空尋找獵物,以補充身體的能量;三候水澤腹堅,湖水到這一時節已經凍透了,厚且堅硬,寬闊的冰面上多了玩冰戲雪的身影。
飲食養生
大寒時節,天氣寒冷,中醫認為此時是溫補脾腎的最佳時機。南昌貢方堂中醫科萬倩雯醫生指出,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溫補脾腎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抵御嚴寒,顧護正氣。
在日常生活中,要順應“冬藏”的特性,適當早睡晚起,注意保暖,避免過度運動和操勞而耗傷陽氣。飲食上應以溫補食材為主,少吃生冷食品。如羊肉、牛肉、核桃、桂圓等,以溫補陽氣,增強身體御寒能力。
俗話說“冬令進補,來年打虎。”對于老年人、女性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來說,冬令進補尤為重要。
而膏方是靠醫生正確運用中醫基礎理論,辨體質、辨證候、辨年齡,進行個體化調養身體。它能對整體調達血氣,平衡陰陽,剿撫兼施。
南昌貢方堂中醫門診第三屆中醫膏方文化節火熱進行中!
進補之道在于因體質而異,精準施策,一人一方。快來量身定制最適合您的膏方~
節氣艾灸
大寒是一年中陰陽轉換的重要時機,也是冬天結束、春季到來的轉折點,氣候特點將由“冬藏”轉軌至“春生”,氣候可能時而冷風刺骨,時而又陣陣暖意。
在忽冷忽熱的天氣變化中,若保養不當,很容易引發各種疾病發作。
大寒時氣溫低,人體新陳代謝減慢,利用艾灸的溫熱傳導更能發揮強大的活血、暖身的作用,同時還可以提高身體的御寒能力,調整全身的氣血經絡,對冬季常見病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之效。
艾灸穴位:神闕、心俞、脾俞、腎俞、足三里、關元、血海、三陰交等
功效∶益氣壯陽,防治風寒、健身防寒、養血潤燥、調肝補腎
貢方堂2024年“三九灸”活動火熱進行中!
中醫強調養生保健要順應自然界的氣候變化,大寒處于四九節氣,嚴冬時節,我們可以通過節氣灸——即節氣當日及其前后一天,共三天進行艾灸,可起健脾補腎、養肝血、散寒除濕的養生保健功效。
預防疾病
冬三月是生機潛伏、萬物蟄藏的時令。應注意精神內守,使心神安靜自如,含而不露,秘而不宣,不宜大喜大悲,大開大合。凡事不宜過度操勞,避免急躁發怒,盡量排除外界不良的干擾刺激,使情志恬淡舒暢愉悅。
早睡晚起。早睡可以養陰氣,晚起可以養陽氣。安心養性,怡神斂氣,注意避免過喜或傷心,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注意保持心情舒暢,心境平和,使體內的氣血和順,不擾亂機體內閉藏的陽氣,做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高血壓患者在冬季應注意情緒平穩,運動也要適度,避免血壓急劇升高而引起心腦血管疾病。
冬季氣候偏燥,人體火氣較大,情緒也容易激動,使血壓升高。高血壓患者此時應多吃粗糧、雜糧、新鮮蔬果、豆制品等,少吃油膩食物及糖、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白蘿卜具有清涼、下氣、化痰的功效,冬天適當喝點白蘿卜汁有助于清理內火,這樣情緒也不易產生較大波動。
另外,適時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潔凈。
“冬季不養陽,一年都白忙!”
大寒時節養好陽氣
才能為來年身體打好基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