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標關注獵聘公眾號 探尋職場的另一種可能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現在上下班背包的人越來越少了。
佳佳前段時間去重慶旅游,玩了一天準備回酒店,正好趕上下班晚高峰,在地鐵里等車無聊,她開始觀察周圍的人,突然發現大多數乘客竟然都沒有背著包!
回酒店路上,佳佳又遇到不少西裝革履的年輕人,一看就是周圍寫字樓的小白領,他們下班竟然也不帶包了,與大家記憶中的通勤景象截然不同。
如今,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通勤都不背包了?
上班不背包,到底有多爽?
@V的療愈日記,自從上班不帶包,早上可以多睡10分鐘
某一天起床發現睡遲了,只有10分鐘時間洗漱收拾,于是我草草洗了把臉,便趕緊抓走床頭的手機和鑰匙,不帶一包,立刻沖向地鐵站。
那天,我沒遲到,卻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脈,第一次感覺不帶包上班的日子,更舒爽了。
原先我每天早上都要花時間整理我的包包,確保所有可能用得上的東西都在里面:耳機、口紅、紙巾、充電寶、鑰匙、錢包……每次出門前都要確認,生怕漏了哪個。
最主要的是,過地鐵拿包需要排隊安檢。
自從嘗試上班不帶包,一鍵切換到了“輕松模式”。每天早上我左褲兜手機,右褲兜紙巾鑰匙,就可以快速出門,進地鐵也省去了安檢,省下的時間能讓我早上多睡十幾分鐘,別小看這十幾分鐘,讓我一天都元氣滿滿。
而且兩手空空去上班,腳步都輕快了許多,會讓我覺得今天上班只是短暫出門而已,輕輕松松地出門,舒舒服服地回家,不會有太多繁瑣復雜的事物纏身,這種心理暗示緩解了我上班的焦慮與內耗。
@蘇木,通勤不帶包,下班隨時跑路太爽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個憂慮,每次想早點下班,總會擔憂因為要把包帶上的“大動作”引起領導和同事的注意,在加班成日常的時代仿佛在宣告“我不打算加班”。
而不帶包就沒有這個憂慮,可以輕松絲滑下班,來取無影蹤。所以我決定要體驗一下“職場隨時跑路”的感覺!
這一試,可不得了,簡直為我打開了一扇通往自由的大門,不帶包真的太爽了!
自從我開始不帶包上班后,下班時間一到,我隨時起身走人;遇上臨時有事需要提前離開,也能神不知鬼不覺,因為手里啥也沒有,別人根本看不出我是去衛生間還是準備溜之大吉。
這種“隨時跑路”的自由感,讓我實現了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這種感覺太棒了!
@小僧,上班不帶包,班味都淡了
我以前背電腦包上班,渾身上下都散發著一股濃濃的“班味”,電腦包沉甸甸的,壓在我的肩上,也壓在我的心里。
還記得有一次我加班回家的路上又接到領導電話,讓我再修改第十版方案。那一刻,在地鐵里,我情緒崩潰,抱著包包失聲痛哭,碩大的包包承載的不僅是上班的物品,也承載著我上班時積累的那些壞情緒和壓力。
也是那一刻我開始頓悟,自己壓抑得太久了,需要放下包袱,給自己減負了。
減負就從不帶電腦不背包上班開始。
現在的我已經進化到就一部手機放兜里就去上班了,主打堅決不把工作帶回家,也放棄把工作記在本上的好習慣,主打能干多少是多少,腦子能記什么就記什么的原則上班,總之不再過度負責,也學會了拒絕。
沒了背包的束縛,整個人都變得輕松了,我開始享受生活,“班味”也變淡了。
@羅丫丫,對買包這件事祛魅了,無包一身輕
小時候特別羨慕影視劇里的都市麗人,她們總是背著各種精致的包包出入高級場所。劇中“包包是女人身份的象征”、“包”治百病等消費主義觀念,讓無數女性對包包產生了深深的執念。
我剛上班時,也是個不折不扣的“包包控”,總覺得自己的衣柜里永遠缺一個能讓自己瞬間 “提升氣質”的包包。每當看到那些時尚又漂亮的包包時,總是忍不住想要入手一個,仿佛擁有了它,就能擁有更好的生活。
可真背上自己想要的包包后,并沒有開心很久。
漸漸地我意識到,人沒必要為面子和虛榮而對包包癡迷和追求,我不需要它們來裝東西,也不需要它們來彰顯我的身份和地位。
我開始嘗試極簡通勤,不帶包上班,每天出門變得無比簡單,不再為搭配包包選衣服傷腦筋;早上能多睡會兒;路上也不用擔心包包被擠壞,真的是無包一身輕。
省下買包的錢,我開始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比如學習、旅行,獲取更多的知識,去看不同的風景,拓寬眼界、豐富閱歷。
我終于對買包這件事徹底“祛魅”了,不再被物質欲望裹挾,內心也豁達通透了。
為了“不背包”的自由,每個打工人使出了渾身解數。
有的人家門換成指紋鎖,門禁換成NFC,車鑰匙也變成藍牙的了,一部手機走天下;有的女生穿起了男裝,只因為男裝口袋足夠大,一兜裝所有;還有的人已經進化到斜挎一個掛繩手機,外加一個小小的零錢包......上班的松弛感,是不帶包給的。
起最晚的床,趕最快的路,不帶包通勤真的只有一次和無數次。
從 “包” 羅萬相,到放下“包”袱
回顧過去,通勤包的變化見證了打工人的成長歷程——從最初追求外觀精致的輕奢包,到注重實用性的帆布包,再到平替的外賣袋,直至今天的完全不背包。
曾經輕奢包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代表著對品質生活的追求;可隨著時代變遷,工作節奏的加快,人們開始追逐包包的實用性,帆布包開始流行。帆布包結實耐磨,能裝下電腦、文件等大物件,成為了打工人通勤的好幫手。
再后來,聰明的打工人找到了帆布包的平替——更方便實用的外賣袋。那些五顏六色、印有各種商家Logo 的外賣袋,被打工人充分利用。外賣袋不僅大容量,能裝下你上班的全部家當,晚上還能當泡腳桶,這是消費降級的無奈,但也透著一股隨遇而安的灑脫。
通勤包潮流的每一次轉變都緊跟著時代的變化。
而現在,通勤新潮流變成了“不背包”,這是打工人對自我需求的重新審視,也是對社會變化的快速響應。
如果你還沒有嘗試過“無包”通勤,不妨試試感受一下這種全新的體驗,也許你會驚喜地發現,原來生活可以如此簡單美好。
作者丨霍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