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移民觀察員無憂,科普華人移民的博主。
馬來西亞,有著中國以外最為完整的中文教育系統,涵蓋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各個階段,使得當地華人能夠讓孩子接受良好的中文教育,不忘華人的根本。
這一切來之不易,毫不夸張地說,這是幾代華人用血淚換來的堅守成果。馬來西亞建國以來,政府政策就是支持單一語文,推行“一個民族、一個語文、一個國家”的理念。想要消滅中文學校,改為全部學校用馬來文和英文授課。
但是在華人的堅持抗爭下,用中文教學的華人學校最終保存了下來,并成為了海外中文教育的一個標桿。
如今,馬來西亞一共有1300多所中文小學,在校學生超過50萬人。按照馬來西亞華人690萬的人口基數,幾乎所有的華人都會選擇將孩子送到中文小學接受啟蒙教育,不管這些孩子以后會去什么學校,但是從小必須打好中文的基礎。
而在最近這些年,馬來西亞的中文學校開始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馬來族兒童。原來,不僅是華人覺得一定要讓孩子學中文,現在,連馬來族的家長,都認為讓孩子學中文很有必要。
根據統計,馬來西亞全國中文小學的非華族學生已突破10萬人,占學生總數約20%,大多數是馬來族。
一位馬來族家長這樣講述她為何要送孩子讀中文小學的心路歷程:
“因為我們本身都會講馬來語了,如果我們讀華小,掌握多一個語言就多一個優勢。”
這位家長本身也學習過華語,并且這個語言優勢讓她在經商過程中與華人客戶交流幫助很大,于是決定把自己的三個孩子都送去讀中文小學。
與家族的親戚擔心這會讓孩子忘記馬來文化,善意提醒。但這位家長非常堅定,認為學習中文的同時也可以兼顧傳承馬來文化,因為現在的中文學校里馬來族也很多,并且還會在課余送孩子去宗教學校學習馬來文化。
像這樣的馬來族家長是越來越多,這對于當地中文小學是好事,也是挑戰。
中文學校能夠招收到更多生源,并且獲得異族的認可,這當然是一件好事。
要知道,隨著馬來西亞華人生育率的降低,華人生源也隨著逐年下降,很多中文小學都是在苦苦支撐。
馬來西亞1300多所中文小學里,其中將近一半,屬于學生人數少于150人的微型學校。在這些學校當中,48所的學生人數少于30人,19所不足10人。
如果沒有異族生源的補充,可以說有一半的中文小學,將會在不久之后陷入到招不到學生而不得不關閉的境地。
另外,讓馬來族的孩子學習中文,這對于中華文化的傳播也是有幫助的。就像當年英國殖民者在當地推廣英文教育,同時帶來了西方文化的影響。有跟多馬來人接受了中文教育,也是加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
但也有中文教育從業者站出來發表了自己的擔心。
最重要的擔心,就是當學校的馬來族學生越來越多,甚至以后超過了華人學生,那么學校會不會因此變質,而改變為雙語教學,甚至只用馬來語教學了呢?
即便是依然堅持用華語教學,但中文學校的責任不僅是教授中文,還承擔著傳承中華文化的責任。當馬來族的學生越來越多,這個責任就很難堅持下去,而中文學校最終有可能變成一個僅僅教授中文的語言培訓班。
曾在馬來西亞教育部課程發展司擔任華文科長的林毓聰,說了一段非常令人深思的話:捍衛華文教育的重任不能依賴他人。他說,雖然華小過去培養了許多非華族學生,但在華小遇到風雨時,很少有非華族站出來為華教發聲。
“這是現實,因為人家沒有那種切膚之痛啊!所以,華教還是要靠我們自己去維護。”
那么是否像林毓聰所說,在過去,很少有非華族的人站出來為華文教育發聲,而今后,也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不管他們培養了多少非華族學生呢?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句話,是否在當今全球流動,民族融合的文明社會依然是金科玉律呢?
這個情況我也不敢斷言。
一位當地中文小學的校長謝月美的話,讓我們有了不同的角度,她說:“洋人當初來殖民我們的時候,他也沒有害怕把英文教會我們,他有害怕我們超越他嗎?沒有啊!我們在擔心的是什么?難道我們的競爭對象,就只有一些在華校里跟我們面對的異族學生嗎?我們應該擔心的是面對全球化,現在在進步,在改變的東西。難道就只有這一小部分人會搶走我們的東西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