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POETICS of TYPOGRAPHY
between WRITIGRAPHY, TYPOGRAPHY and TEXT ART
文字詩學:在文學書寫、文字設計與文本藝術之間,展覽現場,2024
#文字詩學 是一個探索文字設計(Typography)與文本藝術(Text Art)的小型實驗性藝術展。既是一個文字設計的實驗,也是一次文本藝術的實驗。#文字詩學 試圖將文學書寫、文本藝術和文字設計結合在一起,超越將文字作為形式語言的層面,探索一種更有力量的內容寫作,從而實現一種與當代生活息息相關的社會能量。
文字詩學:在文學書寫、文字設計與文本藝術之間,展覽現場,2024
左:激進的位置:文字詩學教學項目-吳瓊玥,給你愛的人打個電話
右:劉治治x迷盒:立入禁止mini路障
文字詩學:在文學書寫、文字設計與文本藝術之間,展覽現場,2024
文字詩學:在文學書寫、文字設計與文本藝術之間,展覽現場,2024
#文字詩學 展出50+藝術家與設計師的70+項目,包括徐冰、張培力、劉彥湖、劉港順、韓家英、廣煜、劉治治、又一山人等藝術家與設計師的文本藝術與文字設計作品。
#文字詩學 由七木空間與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聯合推出。
#文字詩學 由藝術家蔣華發起并策展。本屆策展執行由王鈺雯、鄭國祥、車延寧、殷鵬飛擔任。
#文字詩學 由4個板塊構成
#文字詩學 是 #圖書館
#文字詩學 是 #花園
#文字詩學 是 #電臺
#文字詩學 是 #群島
#圖書館,作為開端的元文本,既是無限的,而又有周期,只能無限接近,永遠無法抵達;
#花園,是世界的迷宮,宇宙的褶皺,時空的分岔,生死的輪回,與誰同坐,言語道斷;
#電臺,來自媒介考古,星叢散落,臨界游牧,是宇宙文字的旅行,正在直播,無法回放;
#群島,是語言的林立,蟲洞的逆旅,坐標的跳躍,透明的項目文本游戲,構成片段的對話。
文字詩學:在文學書寫、文字設計與文本藝術之間,展覽現場,2024
文字詩學:在文學書寫、文字設計與文本藝術之間,展覽現場,2024
#文字詩學 將展出以“激進的位置”作為寫作的文字設計,這種創作方式是一種對現代主義以來的文字在空間中排版秩序的再思考。文字與詞語通過不同的形式(Form)與內容(Content)關系進行編織與重組:串聯起散落的意義;在閱讀的過程中形成了不同語境中的表達;它們或許會成為一句#宣言、一個#標識、一種#態度、一個#符號,或者一句#打動他/她的話。
#文字詩學 探索文字的多維系統與流動性,希望超越藝術與生活、符號與事物、聽覺與視覺、能指與所指、寫作與對話之間的界限,最終實現展覽對話現場的“公案”,為觀者提供一個頓悟的瞬間。
#文字詩學 基于表意文字的語境,亦置身于一個詩歌與書寫的偉大傳統,從而也回應了早期現代圖像詩可能的兩個重要溯源:中國古詩與中國書法。
文字詩學:在文學書寫、文字設計與文本藝術之間,展覽現場,2024
左:王蓬,我要把這片紙割成82億份,紙,2024
右:徐冰,英文方塊字書法:藝術為人民(為大都會博物館150周年而作),38.1x38.1cm,版畫平板印刷,2020
王蓬,我要把這片紙分割成82億份,紙,2024
文字詩學:在文學書寫、文字設計與文本藝術之間,展覽現場,2024
左:李怒,風 住在隔墻的洞穴里,銅、照片、鐵,55x100x11cm,2021
右:王思順,錯誤的身體4,紙,15x7x5cm,2011
王思順,錯誤的身體4,紙,15x7x5cm,2011
#文字詩學 文本作為藝術的主體由來已久,尤其是在中國。直到早期現代,拉丁文字世界的現代文本藝術開始不斷涌現。
#文字詩學 站在過去與未來、東方與西方的當代中國,我們在文學書寫(Literature / Writing)、文字設計(Typography)與文本藝術(Text Art)之間,一起探索當代文本藝術的多重可能性。
藝術家/設計師名單(按A-Z排列)
B1 白岡岡×寸鐵
D1 STUDIO Dpi × nonplace studio
G1 葛宇路
G2 廣煜×Nod Young
H1 韓家英
H2 胡子
H3 胡子×仁科
J1 蔣華
J2 激進的位置:文字詩學教學項目
J3 吉子藝
L1 廖波峰
L2 李光
L3 劉港順
L4 李怒
L5 勞碩維
L6 李習斌
L7 劉彥湖
L8 劉彥湖×朱小海
L9 粒子灰
L10 劉治治×吉子藝
L11 劉治治×迷盒×張琦
M1 毛楚容
M2 馬仕睿
M3 梅數植
N1 nonplace studio
P1 PAPA
S1 邵年
S2 邵彥棚SHAO
S1 宋佳
S2 Sulki & Min
S3 孫曉曦
W1 王繼璇
W2 王蓬
W3 王思順
W4 王藝皓
W5 王鈺雯
W6 文字詩學:書籍藝術與文本藝術展覽項目
X1 徐冰
X2 仙人
X3 行行珂
Y1 虞瓊潔
Y2 葉騫×查吟
Y3 又一山人
Z1 張北南
Z2 鄭國祥×殷鵬飛
Z3 曾令波
Z4 張培力
Z5 趙宛青
關于七木空間:
七木空間力求呈現藝術家及其作品在當今中國社會下的活躍的思想及鮮活生命力,擅于同藝術家就視覺藝術的多種可能進行探討與實踐,支持藝術家針對不同“空間”的分析與實驗,并致力于扶持藝術家在社會與自然空間內進行視覺研究與創造。
七木空間對展覽項目持公共開放的態度,接受來自藝術家、策展人以及各類研究機構的展覽項目提案。自2016年11月開幕以來的展覽中,呈現了藝術家、策展人、設計師和建筑團隊的空間特別定制作品。
在完成了七木空間位于宋莊藝術區空間的第一階段工作實踐后,于2022年盛夏開啟其位于751藝術區的新空間,力求扶持推廣青年藝術家,并將持續致力于實踐當代藝術在多領域的融合發展可能性。
七木空間
QI MU SPACE
中國北京朝陽區酒仙橋路4號751藝術區B3座二層206-2
Room 206-2, Building B3,751 Art Zone, jiuxianqiao Road,
Chaoyang Dst. Beijing, China
展廳開放:周二-周六
上午11:00至下午18:00
info@qimuspace.com
www.qimuspace.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