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上海兩會召開,2024年的經濟成績單公布,2025年的工作重點明確。聚力擴內需、穩外需,聚力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上海錨定2025年關鍵詞。
首發經濟引領,大力提振消費
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大力提振消費。落實提振消費專項行動,積極促進商品消費,更加注重推進服務消費擴容升級。大力發展首發經濟、銀發經濟、夜間經濟、直播經濟,推進新型消費、汽車消費、綠色消費,加快打造以國貨潮牌為引領的消費自主品牌。
在當前復雜的經濟環境下,想要提振消費,“首發經濟”是重要抓手。數據顯示,作為國內外品牌首發、首秀、首展、首店的集聚高地,2024年,上海加快促進消費升級,深化商旅文體展聯動,舉辦第五屆“五五購物節”“首發上海”全球新品首發季、首屆“上海之夏”國際消費季、首屆上海國際光影節、國際精品消費月、上海旅游節等重大促消費活動。通過這些舉措,上海進一步豐富消費場景。截至2024年1月至11月,上海新增首店1173家。
上海市人大代表、復星國際聯席CEO徐曉亮表示,創新首發經濟供給一方面要在“量”上做文章,積極吸引更多來自全球的首發、首秀、首展、首店落戶;另一方面要在“質”上發力,提升首發能級,更好滿足個性化消費需求。通過量質齊增,促進品牌之間的互利共贏和良性競爭,推動首發經濟產業鏈發展。
徐曉亮直言,上海有條件將消費與自身基因、城市稟賦相結合,從品牌、時尚、文旅等維度著手,推動上海消費市場高質量發展。例如,深化品牌消費,煥發老字號新活力;促進時尚消費,打造全球時尚新高地;促進文旅消費,挖掘海外游客消費潛力等。
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孫立行認為,上海應牢牢把握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的發展契機,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商圈和商業街區。積極培育數字消費、服務消費、綠色消費等新熱點,推動消費結構升級。采取擴大發放消費券、舉辦各類消費節等促消費政策,鼓勵居民消費。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打造文旅體商展深度融合新格局。
上海市人大代表、自然堂集團公共事務總經理陳娟玲表示,科技創新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能激發經濟增長新動能。就化妝品行業而言,政策層面應當完善申報、備案流程規范,建議在上海設立化妝品審評技術服務分中心,細化補貼獎勵、提供技術支持,期待鼓勵企業自主研發核心原料和具有中國特色的原料成分。
先導產業發力,激活發展新動能
聚力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上海的2025年工作重點。
數據顯示,當前上海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規模已達到1.8萬億元。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于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4.4%左右,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提高到57.9件。
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5年,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方面,上海將圍繞細胞基因治療、腦機接口、6G、量子計算、聚變能源等戰略前沿領域,強化前瞻性、戰略性、系統性、帶動性研究布局。深化張江高新區、“大零號灣”等創新載體建設,發展高質量孵化器,著力培育硬科技企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方面,將深入實施三大先導產業新一輪“上海方案”,優化集成電路產業空間布局,全鏈條加速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加快推進人工智能產業創新高地建設,培育壯大低空經濟、大飛機、新能源汽車、智能終端、海洋裝備、空間信息、機器人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上海的三大先導產業正迎來新一輪發展,人工智能在其中起變革性作用。無論是腦機接口、6G,還是量子計算,都是面向未來的前瞻性布局。”復旦大學光電研究院院長褚君浩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以腦機接口為例,這既是人工智能發展的產物,也能增強人工智能能力。
“而6G通信對未來產業,如人形機器人、無人駕駛等意義重大,能推動新型芯片等器件及高端裝備的應用。上海提出在以上幾大前沿產業領域進行布局,是基于其科技發展水平、人才和實驗室建設的基礎。”在褚君浩看來,上海人才聚集,科技發展強大,有一流高校,已具備發展條件。但這些領域挑戰大,需加強基本理論和方法研究,同時應朝產業應用方向發展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長三角一體化進程的深入推進,上海在低空經濟領域持續發揮著引領性作用。2024年8月,上海印發《上海市低空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提出,布局“低空經濟”,落實四網建設(設施網、空聯網、 航路網、服務網),從產業發展、技術創新和政策支撐等方面積極推進,同時明確“聯合長三角城市建設全國首批低空省際通航城市,建成全國低空經濟產業綜合示范引領區,加快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天空之城’”。
今年上海兩會,上海市政協委員、東方國際集團董事長童繼生帶來《關于建設低空經濟產業生態示范園區的提案》。童繼生表示,在調研過程中,有低空經濟企業反映,上海具備該產業的先發優勢,但基礎設施、場景運營、信息系統、產業投資等仍未能充分、精準匹配。因此,上海可以“示范園區”為抓手來推動示范應用場景率先落地。
童繼生建議,一方面,可以將虹橋品匯低空經濟產業生態示范區作為上海打造低空經濟產業生態的重點抓手;另一方面,依托示范園區的布局,可以配套布局低空經濟相關的起降設施、能源設施、飛行服務站、維修基地等,滿足“飛起來”的規范、安全訴求。
時的科技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雍威表示,上海在全市規劃的基礎上,讓各區按照自己的資源稟賦拆解了任務目標,更科學高效。各地政府對低空經濟的關注度日益高漲,上海發展低空經濟的優勢更加顯著,城市發展水平高、臨空發展的空間大,更適合各種商業場景切實落地。
童繼生表示,應用場景越多,意味著市場對于低空飛行器的需求越大,與之配套的生產、制造、服務需求也越大,可以形成良性循環。與此同時,需要考慮生產、制造與服務相對應,需要頂層設計下的產業化、網絡化布局和線上、線下載體布局。一個產業從0到1,再從1到10,產業規模不斷放大的過程中,需要政策規制等同步發展,形成合力。
記者 潘潔
編輯 潘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