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應對糖尿病前期人群進行健康教育,使糖尿病前期患者掌握自我管理能力,達到行為上的轉變。同時要對患者進行適當及規律的干預,使其逆轉為血糖正常人群,力爭阻止或延緩其進展為糖尿病。
1.生活方式干預
生活方式干預為基石,并應貫穿糖尿病前期臨床干預的整個過程。中國大慶研究顯示,生活方式干預6年可使糖耐量異常人群以后14年進展為2型糖尿病的累計發生風險下降43%。美國預防糖尿病計劃提示,生活方式干預組的糖尿病發生率比對照組下降58%。其他國家多項隨機對照研究顯示,糖尿病前期人群接受適當的生活方式干預可延遲或預防2型糖尿病的發生。
2.藥物干預
建議根據糖尿病前期進展為糖尿病的風險高低、個體的健康需求/經濟和醫療條件進行分層管理。較低風險者先實施生活方式干預,6個月后未達到控制目標、具有較高風險或具有健康需求(例如年齡<60歲)、有經濟和醫療條件者,可考慮在生活方式干預的同時啟動藥物干預。
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進行藥物干預的臨床試驗顯示,二甲雙胍、阿卡波糖、噻唑烷二酮類、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受體激動劑、減肥藥奧利司他等藥物干預可降低糖尿病前期發生糖尿病的風險。其中,二甲雙胍和阿卡波糖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長期應用的安全性證據較為充分。
其他人群應該根據患者情況,個體化區別對待。如已患心腦血管疾病、老年或超老年、老年癡呆、精神障礙、臟器功能受損、預期壽命<10年以及老年獨居等糖尿病前期者,病情差別較大,重點是健康教育、血糖外其他危險因素的控制及血糖監測,一般不需要針對血糖做特別干預。
吡格列酮可使糖尿病前期患者轉化為2型糖尿病的風險降低72%,但會導致體重增加并有水腫反應。GLP-1受體激動劑、奧利司他在減輕體重和減少糖尿病發生風險方面也有效。因噻唑烷二酮類不良反應較大,GLP-1受體激動劑尚缺乏長期的安全性分析,故僅限用于進展為2型糖尿病的風險極高并且經其他傳統的干預方式失敗的患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