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房歷來是生活中的大事,尤其在回歸鄉村生活的潮流下,農村建房熱潮涌現,人們更渴望親手設計理想住宅。
住宅不僅寄托著對未來的憧憬,還承載著世代建筑智慧。
在長期實踐中,人們總結了諸如“蓋三不蓋四,空東不空西”等建房俗語。
這些箴言蘊含著建筑學問與民俗傳統,深刻地映射出古代豐富的文化背景及古人的思想。
蓋三不蓋四
這里說的“三”并不指具體的數字,而是一個量詞,代表著單數。
在中國傳統里,數字深含哲理。
古人視奇數為陽,偶數為陰,而數字“三”更在中華文化中獨具一格,象征著天地人三才的和諧統一。“四”則因諧音視為不吉。
在《魯班木經匠家鏡》中,有這樣一段關于房屋開間數的記載:“一間兇,二間自如,三間吉,四間兇,五間吉,六間兇,七間吉,八間兇,九間吉。”
住宅是活人居住之地,稱之為“陽宅”,因此,古人建房多以三、五、七、九等單數的房間數建房。
明清時期,名門望族府邸多采“奇數布局”,尋常百姓家亦力求房間數為奇,共承此俗。
從建筑美學角度來看,“蓋三不蓋四”的原則有助于形成更加均衡、和諧的建筑布局。
奇數房的布局易于實現對稱美,無論是從外觀還是內部空間劃分上,都能給人一種舒適、穩定的感覺。
而偶數房則可能打破這種平衡,使得整體布局顯得較為擁擠或不規則。
此外,從空間利用的角度來看,奇數房的布局更容易實現功能區的合理劃分,既滿足了居住需求,又保證了空間的通透性和流動性。
空東不空西
在陰陽五行理論中,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分別對應著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和木、火、金、水四象。
東方屬青龍,代表著新生、活力和希望;西方屬白虎,則多與厄運、災難相聯系。
古人認為,“寧可青龍高萬丈,不可白虎抬頭望”。
因此,在建造房屋時,東面之地可以留空,以吸納更多的陽氣,提升運勢。
而西面之地則不宜留空,以免白虎過盛,對家宅和諧安寧造成不利影響。
在傳統社會,東方被視為尊貴之位,如皇宮中的東宮便是太子居所,象征著權力和地位的繼承。
因此,民間也有將東邊視為吉位、貴位的習俗。
保留東邊空地,不僅符合這種尊貴之位的象征意義,還能給居住者帶來心理上的滿足感和歸屬感。
從居住實用性的角度來看,“空東不空西”也體現了人們對自然環境的深刻理解和適應。
東邊空地可以辟為庭院或花園,利于陽光照射和通風,增強家中的采光和通風效果。
而西邊若留空,則容易受到遮蔭和陰影的影響,不利于居住和使用。
文化傳承與創新
在中國的許多傳統建筑中,可以看到這一智慧的完美體現。
如江南水鄉,中國古村落的典范,展現著古人的智慧布局。
民居多朝南而建,東側敞亮庭院或低矮建筑,西側則矗立高墻或樓閣,自然與人文和諧共生。
現代建筑師設計住宅時,會綜合考慮采光、通風和隔熱。
東側因早晨陽光柔和,常設計開放空間如陽臺、庭院,充分利用晨光與新鮮空氣。
而西側因下午陽光強烈,易致室溫升高,故設計遮陽設施或高大建筑以避免西曬影響。
在遵循“空東不空西”原則的同時,現代建筑融入科技元素與人性化設計。
東側采用大面積落地窗或玻璃幕墻,增強室內采光。
西側則設智能遮陽系統或綠植墻,有效遮擋陽光并降溫。
這些設計不僅提升了住宅舒適度與居住品質,更展現了現代建筑與傳統文化的和諧融合。
“蓋三不蓋四,空東不空西”,承載著中華民族深厚文化的精髓與智慧,反映出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當然其中不乏封建思想,不可否認,其背后含義,在現代社會,也有可取之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