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標,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沒有1,再多的0也沒有意義。科學健身是實現健康最積極、最有效、最經濟的手段之一。2024年,江蘇體育主管部門通過文件政策、健身指導、志愿服務等有效舉措,推動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邁上更高臺階、達到更高水平。
隨著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國戰略的持續推進,深化體衛融合、探索全民健身新模式,已成為提升全民健身事業發展質量的關鍵環節。2024年,江蘇積極整合體衛資源,不斷打造體系完整、運行高效的“體衛融合”運動促進健康新模式,推廣常見慢性病運動干預項目和方法,讓人民群眾在家門口切實獲得科學健身指導,從而提升身體健康水平。
全省建成217個省市縣運動促進健康中心
“叔叔,您一定要控制飲食,定期運動,我們有專業的運動處方師保證您的健康和安全。”在常州市鐘樓區五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心的運動處方師通過微信溝通、線下咨詢等方式為社區群眾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指導。
江蘇在全國率先探索構建運動促進健康新模式,修訂《江蘇省運動促進健康中心建設標準(2024版)》,印發《江蘇省基層慢病運動健康干預建設指南》,將“運動醫學指導”納入正式醫療服務收費項目,推動運動促進健康相關服務進入基本醫保報銷目錄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包,鼓勵醫療機構增設健身指導、運動康復、慢病管理等科室,支持健身場館引入醫療衛生資源,打造“測-評-導-練”一站式服務閉環。
記者在南京雨花臺區岱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了解到,該中心由1名醫師、4名運動處方師和5名體育指導員等組成的專業團隊,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紐帶,為慢性病和亞健康人群提供運動指導服務。家住該社區的陳超表示,自己平時就有高血壓,自從醫生開完運動處方后,身體明顯好多了,“我們社區的這個中心真的太方便了,每天練什么、練幾次,醫生都給你說的明明白白,經常還會微信問我的身體情況,這個工作真的是做到了我們老百姓的心坎里了。”
據了解,目前全省建成217個省市縣運動促進健康中心、100個基層慢病運動健康干預試點單位,累計培養運動處方師1800多名,占全國總數的一半以上。此外,江蘇還舉辦第二屆“長三角”運動促進健康發展大會等體衛融合研討交流,擴大社會共識。
江蘇社會體育指導員突破45萬
“妹妹,手腕往上抬一抬,對,就是這樣。”家住南京棲霞區堯化門街道的孟金麗幾乎每天都在自己服務的指導站點給大家指導柔力球,經過多年的發展,在她的帶領下當地新增了不少社會體育指導員。像孟金麗這樣的社會體育指導江蘇還有很多,數據顯示,江蘇全省累計培養社會體育指導員451180人,其中,國家級3490人、一級19171人、二級99947人、三級319106人。
社會體育指導員是全民健身事業的重要力量,提高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技能水平,讓他們掌握更多項目技能,是不斷提升這支隊伍服務水平的重要保障。2024年,一場場針對不同項目的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能培訓陸續開展。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江蘇完成49期3800余人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全省累計培養社會體育指導員451180人,其中,國家級3490人、一級19171人、二級99947人、三級319106人。此外,江蘇還完成214個村(社區)1440人的農村女性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孟金麗、吳憲元、陳敏三人獲評全國最美社會體育指導員,江蘇做法得到體育總局肯定并在全國有關會議上進行交流。
江蘇不斷完善大數據平臺,以便及時準確掌握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情況,加強動態管理能力。先后修訂《江蘇省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辦法》,印發《江蘇省社會體育指導員積分獎勵規則(試行)》《江蘇省社會體育指導員服務星級評定標準》。省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省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目前已經有了一定的數量和規模,但對老百姓來說,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活躍度、指導率和指導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指標,有了成熟的體系建設,我們就能掌握更準確的數據,有的放矢加強指導。”
多項工作獲得社會各界認可
體育志愿服務同樣是江蘇體育部門的重點工作之一。2024年,平臺志愿服務時長200萬小時,開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務活動667場,南通“體育大超市 健康海安行”志愿服務等3個案例成功入選2024年全民健身志愿服務優秀案例,是入選數量最多的省份之一。
國民體質監測是體育部門了解百姓身體健康的抓手之一。2024年全年完成國民體質監測5萬余人,其中包括國家常態化監測1萬余人、省常態化監測4萬多人,2個案例入選體育總局國民體質測定與科學健身指導站典型案例,江蘇做法得到體育總局肯定并在全國有關會議上分享。
此外,江蘇還充分發揮各地運動促進健康中心、健身站點、國民體質監測站、健身教練、社會體育指導員、專家學者等的作用,搞培訓、開講座、教方法,把服務觸角延伸到社區、學校、場館、醫院、企業等日常生活和工作場景,推動體育生活化進程。在2024年全國科學健身指導典型案例征集活動中,南京四融合“多專一體化”特色服務模式共促健康等5個案例入選,占總數的八分之一,居全國首位。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省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希望在加大政策引導的同時,要提供更多元化的科學健身指導,為群眾營造良好的鍛煉氛圍,帶來科學的鍛煉方法,也為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提供有效支撐和保障,助力健康中國和體育強國建設。”(呂翔)
編輯 張靜 實習生 王瑤
目前15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