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艷全國的特產大省,
到底有多少“王炸”美味?
快過年了,“一年一度土特產摸底大會”又開始了,已經到家的網友們紛紛曬出特產為家鄉代言:東北的網友炫出了血腸和凍梨,川湘網友則以臘貨和醬板鴨應戰,膠東半島的山東老鄉們沉迷于海腸的狂歡,內蒙古的老饕們則大快朵頤牛羊之鮮……而在今年的熱鬧里,有個大省以黑馬之姿突出重圍,美食特產含金量呈指數級猛漲,這就是——
山西。
山西面食的巔峰美學之作——花饃。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畢竟去年的山西,“網絡能見度”實在太高。山西那排名全國第一的古建數量和豐厚的歷史家底終于被人看到了,除此之外,大家還被這“面食大省”與“小吃之王”目不暇接的美食花樣不斷刷新著認知。
比如去年中秋節,山西非遺空心月餅在抖音大火,就引得網友們感嘆:“山西人,可實在是太能藏了!”
不止空心月餅,山西各市縣的寶藏美食實在太多:有被魯迅稱道的運城聞喜煮餅和深受慈禧寵愛的晉中太谷餅;肉香四溢、滿足感超強的平遙牛肉則是眾多肉食愛好者的心頭好;山西孩子的“童年回憶”運康鍋巴,憑其咸香酥脆的口感,更是在“國貨大狂歡”里脫穎而出;而賣相超乎想象,口味卻妙不可言的酸棗面和炒琪,也讓很多外地網友從敬而遠之到躍躍欲試……
引發各地網友好奇的山西土炒琪。 攝影/康輝
山西,到底還有多少驚喜?
碳水大省的魅力
絕不止面食而已!
人都說“中國面食看山西”。來到山西,你一定能從刀削面、剪刀面、栲栳栳、撥爛子、貓耳朵、丸子面、揪片、剔尖、擦尖、抿尖……等龐大面食宇宙里領略山西人的浪漫。有道是,“晉南的饃,晉中的面,雁北的糕吃不厭”,種類繁多、品質優良的五谷作物,成就了山西這位“面點大佬”的底氣——
山河表里的溝壑地貌和不同地形的分布,使得山西成為不同類型的農作物生長的沃土:北部高達80%的山地丘陵面積,是雜糧生長的無上天堂,而氣候溫和的晉南盆地,則是山西小麥的重要產區。長在黃土地上耐旱的冬小麥,做出來的面食不僅口感筋道,麥香也極其濃郁。
山西晉城的梨窩窩, 色澤金黃喜人。 攝影/康輝
除了自然條件的恩賜,這里還是貫通南北、連接東西的農牧文明過渡地帶。縱穿盆地的汾水,滋養了一方沃土,也積蓄了文明的厚度。千年以來,這里迎接著異域來風與佛法東漸,多元的民族與文化在這里碰撞火花、融會并存。厚重的歷史,不僅在山西留下了不朽的歷史遺跡,也將文明的饋贈潤物無聲地留存在了飲食里。
譬如去年大火出圈的空心月餅,相傳就是宋遼時期將士們傳遞情報的郵寄載體。它完全不同于常見的餡料滿滿的月餅——咬開酥脆的餅皮之后,內里卻是空空如也。但吃過的朋友表示,“餡空,滋味卻不空”,因為餅皮內涂滿了一層紅糖,咀嚼起來盡是面香與糖香交匯的酥脆甜香.......
山西晉城的梨窩窩, 色澤金黃喜人。 攝影/康輝
有賴于空心月餅的“成功出道”,山西在月餅界“北晉南廣”的地位也藏不住了。實際上,山西諸多市縣都有著對月餅的頂級理解,餅皮酥脆、內餡醇厚的神池月餅、酥而不散的大同混糖月餅.......都是相當“能打”的實力派。
其實比起“空心月餅”這個大名,在山西老家,大家更習慣喚它為“糖干爐”,或是更親切的“閃塌嘴”。回想去年中秋,對于從小吃到大的糕點成為全網“頂流”,不少山西老鄉還沒緩過神兒來,就已經被熟人們“求代購”的聲音淹沒,因為在抖音電商,它已然掀起“爆單”熱潮、一餅難求——本地品牌晉齋坊的老板范警宇回憶,中秋節還沒到時,30萬個月餅就在抖音被搶空;同為山西人創立的溫心御品也是如此,老板王龍介紹,當時多的時候一天能賣1500單,但堅持手工包餡工藝的空心月餅產能有限,一度只能限單停售。
以傳統工藝手工制作的空心月餅, 保有著最淳樸的風味。攝影/北楊
而對山西老饕而言,這并不是什么稀奇滋味。類似的糖油混合物的甜蜜,在山西各式糕點中不勝枚舉——能拉出足足兩三寸蜜絲的餅點“頭牌”聞喜煮餅,薄如紙片、晶瑩透光的芮城麻片,卷有糖心的介休貫餡餅,色澤金紅、口感綿甜的孟封餅.....吃上一周都能不重樣。
當然,山西的糕餅不止甜蜜之味。本地特色的風物,胡麻油與茴香,還為更多山西糕餅提供了咸香的加成。塞上大地充足的光照,讓這里生長的胡麻子品質極佳,榨出的胡麻油為香酥軟綿的太谷餅和油酥餅注入了靈魂。早在唐代,白居易就曾為胡麻餅吟詩:“胡麻樣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追溯歷史,用胡麻制餅的傳統在漢朝從西域傳入,卻很快被中原名士奉為名物,流行一時。茴香也在山西餅點的調味中占據重要的一席。比如霍州燒餅,就是取最嫩部分的小茴香和面,只需再加入一點油鹽,烘烤出爐后,就能享受極致的酥香。
圖1-3 攝影/易子的間隔年 圖4 攝影/子衿輕輕
聞喜煮餅、南式細點、芮城麻片......
山西餅點宇宙,你pick哪一種?
各式精致細膩的糕點之外,那些看似平平的家常面食,其實很多都曾是“老祖宗級”的救命糧,每一處細微滋味,都藏著古今交匯的印記。
不信你看,山西人街頭的“饃饃餅餅”,頗具化繁為簡的烹飪智慧:芮城街頭的石頭餅,做法頗有“石烹法”的遺風:在石頭上烘烤出的面餅既不易焦糊又能帶來極致的香,鵝卵石擠壓出的圓形花紋更是可愛得緊。這種烹飪手法不單單是追求風味,也潛藏著山西人民無窮的飲食智慧——如此烤制的餅十分干燥,可以保存很長時間,古代行路的商隊旅人,只需帶上一袋面粉就可以走很久;還有三交鎮的烤饃,只憑這珠圓玉潤的小巧外形,絕對想不到它和白面饅頭是一家。粗中有細的巧手下,烤饃謝絕了酵母的參與,只用老面和純堿進行發酵,再通過炭火為它錘煉一層堅實的外殼。你看,最簡單的用料搭配制作的巧思,就變幻出了與饅頭截然不同的酥脆焦香。
耐貯易帶的石頭餅, 是大家走親訪友時必備的小食。
時移事易,這些曾經用來果腹的干糧,逐漸演變為給生活增添滋味的零嘴兒。如今的新一代“晉商”,也正在思考如何將這些經過“老祖宗嚴選”的美食,借助當下的短視頻與電商經濟發揚光大。比如溫心御品的創始人王龍,就是一位回到老家山西呂梁創業的電商人。他發現,三交烤饃簡單純粹的烹飪理念,與當下追求健康飲食的食客一拍即合。于是他將健康飲食作為賣點宣傳,讓店里的一款 “純堿烤饃”一炮而紅,光是在去年“雙11”期間就在抖音售出36萬單。繼賣爆空心月餅后,故鄉美食再次得到廣大食客認可,這讓王龍頗有成就感。
來源/抖音 @溫心御品官方旗艦店
純堿烤饃,外皮經過烤制之后變得酥脆焦香。
和烤饃一樣,這些曾經“藏在深閨”的碳水美食不斷走出省界,離不開山西人勤奮的推動。山西的孩子們都知道,本地的黃小米煮起飯來最香,而鍋底的鍋巴焦香至極,更是不少饞嘴貓意猶未盡的“餐后甜點”。在這一基礎上,山西人建起了一個“鍋巴王國”,省內的鍋巴品牌數不勝數,尤其運城的運康鍋巴,更是獨占超市一整面貨架的存在。跟其他油炸零食不同,配料表干凈、做法健康的運康鍋巴,是極少數能被媽媽“豁免”的美味零食。
在信息高速流通的當下,這些本地人從小愛到大的寶藏美食越來越“藏不住了”。在2023年一場自發的抖音“國貨大聯歡”中,“27年鍋巴無人問,一朝賣鞋天下知"的運康鍋巴,不僅在全網網友面前成功“刷臉”,也成功喚醒了山西人的味蕾記憶。點開運康鍋巴的抖音視頻和直播間,可以看到運康自主研發的全國首條機械化鍋巴生產車間。深入一線的取景直觀展現了生產環境的安全潔凈,讓不少吃貨高呼“放心”。
來源/抖音 @運康官方旗艦店
深入車間直擊鍋巴生產一線,
運康鍋巴贏得不少顧客的安心。
在打響山西國貨的“出圈第一炮”之后,運康鍋巴更是主打一個“聽勸”,不僅繼續聽取網友建議,改良出了便攜的小袋包裝,還推出了巧克力味和爆辣味鍋巴,滿足更多地區受眾的口味。去年,山西的爆火又為運康鍋巴的火熱添了一把柴,光是在“與輝同行”山西行期間,運康鍋巴就賣出15萬單......
就這樣,樸實又火熱、豪放又細膩的山西碳水美食,不僅重新喚回了游子與故土的聯系,也在這個時代打開新的市場。
狀如雙龍盤繞的稷山麻花, 口感酥香脆爽。 攝影/李平安
最有歷史感的大省
藏著多少時光美味?
長久以來,山西最出名的,毫無疑問是“山西老醯兒”最愛的一瓶老陳醋。其實,珍寶遍地的三晉大地上,還藏著時光釀就的更多精彩之味。
凡是到山西朋友家串門子的,必然會見識到這兩樣東西:端上桌的老陳醋,還有塞到你手里的小酒盅——山西老鄉堅信,開上一瓶“老白汾”,才能實現賓主盡歡。在喉頭劃過汾酒的清香之后,你才能和山西真正地“抱個滿懷”。
不夸張地說,汾酒里藏著山西的魂。九曲黃河奔瀉入海,一路上吸納了諸多支流,縱貫山西的汾河,就是其中著名的一支。滾滾黃泥在這里沉降,不僅堆積出了汾河平原這一片沃土,滔滔的汾水更是和三晉大地上品質優異的高粱,釀就了陳醋的醇厚與汾酒的清香。
一瓶家鄉的汾酒, 是山西老鄉們欽點的“待客酒”。 攝影/李富貴
酒與醋,既是山西豐厚家底的具現,也是古老文明的見證。早在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憑借發酵谷物的技藝,當地先民就已經開始使用汾水釀酒。唐朝杜牧那句“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更是拉開了汾酒傳奇的大幕。跨越千年,這片土地上的汾酒香從未消散,酒香中潛藏的醇厚的底蘊,也是山西人至情至性的外顯。
古時,醋是與酒伴生的產物。早期制醋,需要先用麥曲使小麥發酵,生成酒精,再利用菌群將酒精氧化成醋。北魏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里,就記載了以山西釀醋為主的釀醋技法。山西陳醋如今的釀造技藝,也是從那時的“粟米曲作酢法”“秫米酢法”等方法演變而來。
一碟老陳醋,為山西人的餐桌風味賦予靈魂。
在汾酒與陳醋的滋味中,我們仍能品味出那一抹經過時間與歷史淬煉的厚重,如同這里古今并蓄的城市景觀一般,并沒有被遺忘在時間長河之中。汾酒、寧化府、老香村……不少坐擁上百甚至上千年技藝傳承的老字號,都在山西人的日常中占著難以取代的一席。
比如太原的一條僅長幾百米的橋頭街就可謂臥虎藏龍。在這條老街上,許多太原人都被逼出了“選擇困難癥”:是先吃上兩盤認一力飯莊的羊肉蒸餃,還是到清和元去來上一碗“頭腦”?但不管選擇了什么,酒足飯飽后也都少不了去附近的六味齋再買一塊醬肉。
沒有山西人能拒絕一口家鄉的醬肉! 攝影/上海去哪吃(meishi388)
橋頭街路口的六味齋老店里顧客永遠熙熙攘攘,大多數人都是為了那一口醬肉。乾隆年間,山西太原醬肘花傳人劉德山和山東掖縣人劉鳳翔來京謀生,二人在北京西單開設熟肉鋪,合力開發出了香嫩軟爛的醬肘花。這一口美味不僅迅速享譽京師,還傳入宮墻之內、成了慈禧最愛的宮廷貢品。作為傳承兩百余年的老字號,在六味齋人的代代堅守之下,六味齋的醬肉仍舊保持著開宗立派以來的傳統醬制工藝。
如今,線下四百余家實體店積極迎客之外,六味齋也進駐了抖音電商,在短視頻和直播間里介紹延續百年的美味,跨出走向全國的一大步。鏡頭下,熱氣騰騰的車間中,加入60多種中藥材慢燉6小時的醬肉剛剛出鍋,外裹晶瑩鮮亮的肉汁,撥開之后又是軟而爛的內里,饞壞了一眾吃貨。
文火慢燉的方式, 使每一塊醬肉都充分吸收醬汁的精華。 來源/抖音
而把眼光望向更北方,位于惠濟河、柳根河(原中都河)沖積扇尾部的平遙,豐茂的草木養得牛羊肥壯。平遙古城的城墻下,一口香到心頭的平遙牛肉也熱騰了千百年。平遙一向是省內知名的“吃牛大戶”,漢朝時就有“賣刀買犢,賣刃買牛,游刃有余”的記載。如今,山西老饕吃牛肉,也仍然最認平遙這一口。
“一塊肉、一把刀、一撮鹽、一只缸、一口鍋”,平遙牛肉有著直白的傳統用料,卻又在時光更迭中將技藝打磨無比精細。光是“冷腌”這一步,就要“夏腌七日,春秋半月”,鹵煮的火候把控更是極其細致入微。如此做出的平遙牛肉,紋理細膩紅潤得緊,光是切片空口吃就已經被這股綿軟細膩的肉香征服,要是再蘸上一抹老陳醋,就更是香到骨子里。
平遙牛肉,紋理細膩仿若藝術品。 攝影/子衿輕輕
對平遙人來說,寶聚源是最熟悉的平遙牛肉老字號之一。從平遙古城東大街開設聚源牛肉鋪起,寶聚源已誕生百余年,是一代又一代平遙人吃過來的老味道。不少漂泊在外的山西朋友興奮地發現,這幾年開始,外地朋友竟也與自己討論起寶聚源的美味秘訣了。
或許這也要歸功于寶聚源對山西美食毫不吝惜的展現:自從寶聚源進駐抖音電商,無論是平遙牛肉博物館中展現的平遙牛肉發展史,還是經過寶聚源師徒代代相傳的“選、養、屠、腌、鹵、修”六序七要工藝,都在短視頻和直播間得到了完整展現。不少因此被吸引而來的網友,都愿意為這一口百年的美味和老字號的堅守買單。如今正值抖音電商年貨節,平遙牛肉成為很多人的年貨新選擇,十幾天來售出3萬余單。
繼承傳統風味之外,寶聚源也“從善如流”,在抖音電商廣泛吸收用戶建議,對產品做出改良:現在的人喜歡零添加、追求健康飲食,寶聚源就革新配方,平遙牛肉里除了牛肉和鹽之外再無任何原料,還推出了代餐牛肉等品類,響應健身人士的喜好......
來源/抖音 @寶聚源食品旗艦店
進駐抖音電商后,
平遙牛肉對技藝的堅守被更多人所知。
擁抱變化、推陳出新,正是因為這份包容和堅守,這些跨越百年的老字號,才能歷經歲月侵襲卻光芒不減。
山西各色土特產
如何持續“突破想象”
順利走出山西的,遠不止“根正苗紅”的老字號。經常“網絡沖浪”的山西老鄉已經發現,就連家鄉街頭的一系列“土味特產”,也都借由短視頻的傳播廣為天下聞了——
視頻中,街頭的山西阿娘握著一把鏟子翻炒著某種小吃,再定睛一看,鍋中竟是黃沙滾滾,不少圓圓的“小丸子”在土中翻騰......這就是以細土為加熱媒介的山西土炒琪了。瞧見這一景象的網友們大都極其震驚:“來個山西朋友告訴我,真的能吃嗎?”而山西網友們紛紛拍胸脯保證道:“放心吧,這不僅能吃還好吃,歷史悠久得很哩!”
攝影/康輝
山西人眷戀大地、依戀大地,
將家鄉的風土巧妙地融于小吃制作中。
對于土生土長的山西娃來說,炒琪從來都不是什么“暗黑料理”,而是濃縮著故鄉風土的味覺記憶。從太行山峭壁上扒下的觀音土,碾碎、過篩之后宛如面粉一樣細膩。倒入鍋中的面團經過黃土這一番熱情的搓揉,質地也變得干而脆,如此從熱鍋中釋出的炒琪,并不會攜帶泥土的余味,而是烘烤出撲鼻的麥香。不少網友在抖音被“種草”之后買回去嘗鮮,都被這茴香味的“小饅頭”勾了魂。
炒琪之外,還有一種賣相如同土磚頭一樣的酸棗面也在抖音風頭正勁。單憑外表來看,它是足以和山西土炒琪PK“黑暗料理之巔”的存在——顏色和泥土一樣呈棕褐色,拿起一小塊來細細揉捏,質地更是和土塊無甚區別......抖音網友的疑惑炸出了不少山西網友和本地店家的科普,一番交流下來,大家終于對它有了直觀的了解:其實“正如魚香肉絲里沒有魚,酸棗面里也沒有面”,看似黑暗的酸棗面,既不是土也不是面,而是只用酸棗和酸棗仁為原料研磨出來的美味。
越來越多網友 開始體驗酸棗面的酸爽。 攝影/李英
山西出產的酸棗帶著原始的質樸與野性,而經過去核、晾曬、研磨過后做出的酸棗面,又讓這份靈魂得到了最完美的保留。把酸棗面放進口中干嚼,能感受到原汁原味的酸爽口感,要是加點蜂蜜沖水喝下,又是極其醇厚、熨帖的風味.......不少網友們在山西老饕的“種草”下掌握了酸棗面正確的打開方式,也成功驗證了“真香”定律,直呼這酸溜溜滋味的神奇。
去年中秋賣爆空心月餅的晉齋坊,平日里主營的正是酸棗面和炒琪等山西土特產。據老板范警宇介紹,從前酸棗面一直是相對小眾的地方吃食,大多購買者都是本地老饕和外地山西游子。自打去年山西迎來更多關注,作為專注發展山西土特產的品牌,晉齋坊的酸棗面被“與輝同行”等抖音直播間大力推薦、也迎來了“爆單”熱潮。范警宇回憶,之前從不敢過多備貨的酸棗面,去年開始卻迎來了“供不應求”的局面,單場直播就賣出了2萬單;被網友戲稱為“吃土”的炒琪也備受歡迎,上架以來賣出10萬多包。趁著“山西熱”的東風,去年一年,晉齋坊在抖音賣出60多萬單山西特產,比前年增長了100%。
來源/抖音 @晉齋坊食品旗艦店
越來越多網友
開始體驗酸棗面的酸爽。
從前,大家對山西的美食印象長期固守在老陳醋、刀削面之上,而如今,更多“深藏不露”的山西美食也逐步打破地域的限制,在大家的手機屏幕中活色生香。在抖音電商“遇見好國貨”計劃的持續扶持下,諸多山西本土品牌走上推廣家鄉美食的舞臺。滿懷珍寶的山西,也終于等來了向世界重新自我介紹的機會。
數不盡的山西特色風物之中,飽含三晉大地的熾熱溫度。既能堅守傳承、又能破圈出新的山西人,正護送家鄉的舌尖之味走向更遠的地方。
汾河兩岸的田園景象。
文 | 阿智
圖片編輯 | 陳金魚
頭圖攝影 | 康輝
封圖攝影 | 上海去哪吃(meishi388)
未注明的圖片來源 | 視覺中國
本文系【地道風物】原創內容
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