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所從來,方明所往。
何以中國?是以中國。
《何以帝國:從財政視角再看中華史》《君臣》《何謂明代》《大地有名》《水運與國運》......近兩年,專注中國歷史文化的“何以中國”書系逐漸走進大家的視線,不少讀者朋友開始關注這個“小而精”的書系最新的出版動態。
該書系屬于“經緯度”叢書子系列,作為一個分支,2025年它將出版哪些值得期待的好書?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
書 系 介 紹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深邃。“何以中國”是時代之問,是歷史之問,我們給予積極回應。
本書系從不同角度展開解讀,致力于展現中國歷史文化全貌,內容涵蓋中國獨特的國家運轉機制、社會道德秩序,特殊的文化制度、技術成就,關鍵歷史節點、人物等方面,結合文明互鑒的視角,助力讀者更好地理解中華文明起源、發展,文化嬗變,歷史變遷的深層原因與具體歷程。
本書系兼具學術性與可讀性。作者有著不同專業背景、思維方式與研究方法。不同作者的成果,能讓讀者突破成見,看到多面的中國歷史,甚至一探中國之為中國的深邃底蘊,以及文明自我更新的可能之道。
所選書目,表述上也各有所異:有的是整體俯瞰,有的是細處觀摩;有的是通史分析,有的是斷代剖析;有的是他者視角,有的是自我反思。但所通的是,都以各自的方式溯源歷史、尋脈中華,希望讀者能在這里讀懂中國,讀懂中華文明。
《反思與重構:中國政治思想史論精選》
作者:劉澤華
編者:葛荃
本書為歷史學家、中國思想史研究名家、南開大學榮譽教授劉澤華先生對中國政治思想史研究諸問題的文章選編,由葛荃教授在廣泛聽取建議后編集而成。
本書以中國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等問題為線索,從不同角度論述中國政治思想文化的脈絡、特征,對歷史研究無法繞過的中國傳統社會中的普遍觀念諸問題,展開細致討論,相信既能為歷史學專業人士展開學術研究提供啟發,也能對一般讀者更好地理解傳統與歷史有所幫助。本書語言深入淺出,文字平順流暢,說理鞭辟入力,觀點擲地有聲,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史學讀物。
《古今之變:帝制終章與現代化迷思》
作者:馬勇
著名歷史學家馬勇教授以深厚的學術功底和獨特的視角,深入剖析了中國于古今之間的巨大變革,為讀者揭示了中國從古代向現代轉型過程中的復雜歷史脈絡。書中以現代化的理念去探討甲午戰爭后至五四運動前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革,對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進行了全面解讀。本書不僅豐富了我們對中國近現代史的認識,也為我們理解當下社會提供了重要的歷史參照。對于歷史愛好者、學者和廣大讀者來說,這都是一本極具價值和啟發意義的讀物。
《文明與富強:中國何以文明》
作者:許紀霖
中國的高速發展是無可置疑的事實,而文明的道路卻依然漫長。我們之所以會在富強與文明的路口猶豫不決,并非我們真的有多特殊,而是中國還無法與自己在近代的屈辱歷史和解,也就無法與當日之列強今日之主流世界和解。所以我們一味追求國家之富強,卻忘了文明也是與世界、與自我歷史和解的一種方式。本書精選許紀霖關于“富強與文明”這個話題的20余篇文章,從多個角度探討中國崛起之后,如何走上富強與文明的和諧共生之路,是著名學者許紀霖深入思考中國文明和富強之關系及未來走向的最新力作。許紀霖指出,富強不等于文明,光富強只是等于土豪而已,文明之路才剛剛開始。本書觀點直指當下,圍繞21世紀中國社會的新現象、新技術、新問題,展開理性反思,給讀者以清醒的時代視角。
《中國經濟史》
作者:[日]岡本隆司 編
(宮宅潔、丸橋充拓、古松崇志、岡本隆司、梶谷懷、加島潤 著)
本書是由日本學者編撰的面向一般讀者的中國經濟史。全書由序章和5章正文構成,每章均由專研該時期的知名學者撰寫。上溯先秦時期,下至20世紀以來,涵蓋中國五千年的經濟發展史。本書內容簡要精煉,便于讀者快速把握中國經濟發展脈絡。為方便讀者理解,每章還配有名詞解釋,對生僻的制度進行專門解讀。
《周秦之變:中國政治結構的動勢與定格》
作者:王子今
本書以“周秦之變”為主題,討論中國歷史的延續性問題。周秦之變,就是從周朝到秦朝的轉型。這次轉型,讓中原從分封割據進入到大一統,中國歷史也開始超出中原之上,中原與草原的相互塑造和對抗開始成為中國歷史的大脈絡。鑒古可以知今,如今我們所處的時代正值劇變之際,置身于這樣的變革潮流中,重新審視與深刻反思中國歷史上多次重大的變革時期,無疑具有深遠的意義。
《商周之變:華夏文明的古典創生》
作者:武黎嵩
商周之變,就是從商朝到周朝的轉型。這次轉型之后,我們開始有了“中國”這個概念。自商周之變以來,華夏文明猶如一棵參天大樹,其根深葉茂,枝繁葉茂。這一變革不僅標志著古代社會形態的重大轉變,更是中國文化和政治傳統得以確立的基石,對于中國歷史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武黎嵩副教授以其深厚的學術背景和豐富的講演經驗,將我們帶入了一條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他不僅梳理了商周時期的政治、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的變革,深入剖析了這些變革如何推動華夏文明的摶成,并深刻影響了中國歷史的發展軌跡。
《何以天人:中國思想史講稿》
作者:蕭三匝
本書以講稿的形式,對中國思想史上的各家各派,進行講解。內容包括從先秦諸子百家,秦漢董仲舒、王充,宋明理學,到清代戴震與顏李學派等的思想史名家。條分縷析,娓娓道來,讓讀者對中國思想史有一個完整的概覽與理解。本書勾勒出每一個思想家的思想成因和內在邏輯,解析了中國思想傳統的歷史演變邏輯,同時不滿足于論證歷史的合理性,不迷信歷史的必然性,面向未來,嘗試指出歷史的缺陷和可能性。
《超越美食:中國料理的世界史》
作者:[日]巖間一弘
中國料理的發展歷史悠久,數個世紀以來,隨著中外交流的日益頻繁,中國料理逐漸走出國門,在日本、朝鮮半島、東南亞等地產生深遠影響。隨著近代的到來,華人走向世界,中國料理在歐美國家、大洋洲、拉美等地生根發芽,逐步演變為獨具特色的地方料理。本書試圖從中國料理發展、傳播的角度看世界歷史。首先介紹了中國料理的形成,隨后介紹中國料理如何在其他國家和地區扎根,并結合當地傳統,形成獨特的料理種類。可以看到,在這個傳播、本土化的過程中,料理已經不再是簡單的食物和烹飪,而是與國家、民族、文化建構緊密聯系起來,成為民族國家標識自我、展現自我的重要方式。自出版以來,本書先后獲第44屆三得利學藝獎、第13屆辻靜雄食文化獎。
《跟著莊子去生活》
作者:郁震宏
莊子是不是這個時代的解藥?莊子提供的是可供眾人探尋路徑之一。本書扎根于《莊子》文本,通過十講內容,精解莊子思想精髓,把古人的深奧哲思轉化成解答當代人困惑的鑰匙,比如天馬行空的腦洞寓言,亂世中的躺平學。本書同時著眼于拆解莊子的關系圖譜,將莊子與孔子的量子糾纏,和后世幾代風流名士的精神契合程度,一一梳理解析。希望讀者翻開本書之后,借先哲之語,能找到生命中諸多疑惑的答案,保持內心的寧靜,也保持對人生、生活的好奇與追尋。
《馮道:亂世宰相》
作者:[日]礪波護
本書是日本知名史家礪波護所著有關馮道的傳記,自出版以來,數十年間多次改版,常銷不衰。馮道是五代時期的著名人物,歷仕四代,為“十朝元老”,后世稱“官場不倒翁”。本書從晚唐時期中國北方的動亂講起,介紹了馮道成長的社會背景。在之后的時間里,面對“城頭變幻大王旗”、頻頻改朝換代的亂世,馮道必須找到自己的人生準則。一方面,馮道堅持維護士大夫的儒家追求,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與掌控天下生死的各路君主周旋。這本書為我們呈現出,生于亂世時,一個理想主義者何去何從的范例。
《雕刻山河:中國地名研究》
作者:丁超
一本書講透中華大地錦繡河山名字的意義。本書深入淺出地講解了中國主要山河地區名稱產生的歷史原因、演變過程、變化規律等。還有歷史中各種與地名相關的有趣事例。楔子“無所不在的地名”概述中國山河名稱的歷史成因。上篇“大國之名”,從茫茫禹跡,畫為九州開始,講透朝代名、古都名、三山五岳名、大川巨泊名、神話中的地域名等。中篇“字里乾坤”,拆解開名稱蘊涵的歷史意義、文化含義、觀念成因。
經緯度|何以中國 已出版圖書
“何以中國”購書鏈接
更多即將出版新書
獲取浙人社2025年精選書目
↓ 點擊名片,關注浙江人民出版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