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下自己個人的觀點哈,也是也不是。
為啥說不是?
因為此一時彼一時,當年美蘇爭霸時的全球環境與現在大不相同,彼時的兩大體制陣營,現在也早已不復存在。所以,與其說是新冷戰,不如說是新三國博弈,只是北邊那個第三國有點弱。話說當年也勉強算是三國博弈,但是東大那個時候體量太小,不夠級別上臺,只能旁邊干瞅著使不上勁兒。
美國肯定當下是不甘心自己走下坡路的,一方面玩命壓榨歐洲給自己推宮換血,另一方面就是集結群小弟,玩命打壓毛熊與東大。
和以前對抗蘇聯不同,因為現在的東大還不是它的核心利益所在。
畢竟東大不具備俄羅斯那樣的豐富礦產資源,而且內部消費能力也有限(貿易順差都1萬億了,賣的東西比買進來的多多了),所以東大的市場不是當下歐美爭奪的主要市場(早些年倒是想爭來著,關鍵是現在爭不過了,但凡有點利潤的產品全都被東大自己人打成白菜價了),所以美國尋求主先逐步將東大的產能在周邊國家替代中。
美國現在核心利益還是在中東與歐洲。
中東有以色列這個鐵桿的自家人把門,基本就是橫著走,中東經歷過前后十幾年,兩次海灣戰爭后早已一蹶不振,伊朗現在被美國和以色列已經滲透得跟個篩子似的,外強中干,已經掀不起啥浪頭來了。但是整體局勢還需要進一步穩固,也要防著那個中東哈士其的左沖右突。
歐洲現在就是烏克蘭問題,一個行將朽木的國家正在被美國與歐洲頂著,堵在俄羅斯的槍口下垂死掙扎兩年多了,以換取美歐對俄羅斯的經濟與軍事力量的消耗,但是消耗到現在,美國也不敢親自下場,還是只敢遙控指揮,就是仍有忌憚,畢竟對方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手里可是握有核彈的主兒,惹毛了敢同歸于盡的想法還是不要的好。
為啥又說是?
美國這么多年來,從轉移注意力到現在正視東大,本質還是想利用時間慢慢鎖死東大的發展的策略,包括轉移產業鏈、斷掉高技術轉讓、打壓中資企業與教育機構等等,都是再將東大慢慢邊緣化的一個過程。
因為它需要時間解決完中東與歐洲問題后,騰出手來再對付東大。
東大的大宗能源主要靠進口,不論是石油還是鐵礦石,而東大的主要出口國又包括歐美消費市場,所以美國認為扼制住一進一出,東大就只能被迫緊縮去產能,勢必引發國內資產價格下跌,然后引發通縮,最終傳導到就業市場,然后就是消費不振,這是一個惡性循環,事實上目前確實也是這樣的一個走勢。
所以東大一直很早就開始布局"一帶一路",就是尋求歐美市場的替代,走出這種困局,所以現在雙方打得都是明牌,就看最終這個“勢”向著哪一方傾斜了。
因為東大軍事上的持續加碼與升級,原來的軍事不平衡正在被大力扭轉,所以搞原來美蘇那套軍備競賽對東大不起作用,畢竟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有錢才能辦大事。
軍事上行險概率既然勝算太小,美國人還是想利用經濟手段下手。
通過各種不公平條款,帶領歐洲退出東大市場,已經是明面上的事情,俄羅斯市場這兩年也一并退出了,可惜被東大與印度撿了漏,顧此失彼也算失策。
再就是放棄東大產業鏈,雖然依舊還對東大產品有依賴,但從目前來看,美歐正在通過強行的產業鏈剝離,迫使其它國家擺脫東大后自己單干,哪怕明知產品價高質次,美歐還是在加碼非東大產品的準入,這也是這幾年包括越南在內的其它國家外貿出口受益的主要原因。
在這樣一種準冷戰思維下的中美對抗中,其實美國是在搏中國使用外匯高價進口資源的承受力。當大量的石油、鐵礦石、有色金融、甚至農產品都過量消耗東大的外匯儲備時,就有可能未來引發輸入型通脹,屆時東大將進入高失業、高通脹、低增長的陷阱當中。
到那時,要么可能會倒逼上層進行深層次的市場與體制改革;要么就只能提前進行更為激烈的戰略轉型與外部新結盟。
不論是哪一種,對于東大這么大體量的一個國家,都將是一個很容易誘發動蕩的過程,這也算是美國的一個陽謀吧。
所以未來十余年,只要不發生諸如臺海戰爭在內的局部軍事行動,大概率美國會沿著這么一個思路與東大對抗下去,東大也知曉美國的套路,美國也清楚東大的招數,這其實是一個此消彼長的博弈過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