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政府補貼是個熱點詞匯。因為根據商務部等政府部門發布的文件,自2025年1月20日起,購買手機將能夠享受比例不低的政府補貼。連日來一直都能收到相關新聞的推送,可見推介宣傳力度相當大,政府促消費的意愿相當強烈。不過,促銷費的另一面,顯然是人們選擇消費的欲望在降低。
時間再回到前兩天的1月16日,支付寶出現了跨時5分鐘的打八折事故,據稱通過支付寶進行個人轉賬、信用卡支付等操作時,都在支付時提示“政府補貼”,減免優惠20%。起初,傳來的消息,是支付寶官方會從個人賬戶扣回“優惠”的20%費用。很快,又傳來消息,支付寶官方為事故進行買單,不會再進行費用扣除。對支付寶官方來說,幸好這次事故發生在工作時間,大多數人都忙著工作沒顧上“薅羊毛”,否則,損失的金額可能就得指數級劇增。
支付寶這次事故的背景,顯然是在更新系統服務即將上線的國家補貼活動。不過,從結果上看,顯然是給國補預熱了一波,也提振了一下支付寶用戶的使用積極性。畢竟,一個豪橫且能夠薅羊毛的支付軟件,對于用戶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對于這次國補活動,官方出臺了指導文件,網購平臺積極跟進,多方共同開展宣傳造勢,前期籌備已萬事俱備,只待刮起民眾熱情消費這陣東風,國補活動就能迎來開門紅了。
不過,就像前面提到的,消費這件事,如果都需要促進的話,那就證明了,消費者在這塊的消費意愿,可能興致并不特別高昂。從個人的情況來看,一開始看到手機國家補貼政策新聞的時候,也確實高興了幾天,因為確實有購機需求。但高興沒多久,被發現的現實打敗了,因為參與政府補貼的手機型號多為最新款。眾所周知,包括手機在內的電子產品更新迭代速度驚人,價格一年能跳水,兩年能腰斬。其實,大家在買手機的時候,會有兩種傾向:一是買最新款,能享受最先進的性能,但也要付出不小的溢價;二是買老款,能夠享受最高的性價比。
顯而易見的是,傾向于買新款手機的群體,大概率是會被這次國家補貼帶動起消費積極性,因為確實能夠以更低的價格買最新款。但是,對于我這樣傾向于選擇性價比的消費者而言,能否調動起多少積極性,就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了。分享下個人經驗來看,在2020年初,我以1599的價格買了一部6+128GB的OPPOk5,隨著手機壽命的增加,故障開始日益頻發,甚至屏幕都更換了兩次,于是我在23年中買了一部小米手機,以免哪天k5壽終正寢后抓瞎。可出人意料的是,這部k5就像打不死的小強,硬生生挺過了近5年個年頭,一不留神給培養成了習慣2部手機的習慣。
最近,因為k5的電池貌似要報廢了,于是就在淘寶和京東的百億補貼頻道看了下手機,結果看到了OPPO的k12,8+256GB的售價1300多。眼見如此,只有震驚,因為20年買的k5還在使用中,而且也沒怎么感覺到配置落后,配置高出7代的k12就早已經以更低的售價登場了,這就是手機市場,手機是相當相當容易貶值的商品,習慣追新的話,就得做好承受更高溢價的心理準備。甚至還有極端情況,早些年有瘋狂的年輕人為了一部蘋果手機,賣掉自己的一顆腎。不過,整體來看,習慣最新的人,大多還是對賺錢存在一定鈍感的人,要么是賺錢容易得人,要么是不用自己賺錢的人。自己辛辛苦苦賺錢不容易的人,大概率不會因為四五百塊的優惠而去追新款,依舊只是會買性價比高的老款。
當然,話題再回到開端,是什么原因讓手機這種大眾消費品,都需要國家大陣仗開展補貼促銷費了呢?離真相最近的原因,大概只有一個,那就是大家錢包都變得緊巴巴了。最近幾年的情況,影響頗為廣泛,人們習慣了勒緊褲腰帶減少消費。其實,這種情況下,對癥下藥、標本兼治的促銷費,應該是如何保障、提升人們的收入。只要穩住了錢袋子,至于大家怎么花錢消費,壓根不會是個問題,有錢了大多數人都樂于增加消費。至于人們消費意愿低,那大概率是沒錢,而不是物價高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